更新时间:2020-11-30 10:56:00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插图
序
绪论
第一章 1869—1900年的戏剧实验与小说修辞
第一节 剧作与小说同时起步
第二节 1881—1900年小说的隐喻修辞
第二章 中期剧作的“得失”与三部杰作的成就
第一节 中期剧作的“得”与“失”
第二节 《使节》:对未来美国的想象及对小说未来的预言
第三节 《鸽翼》:一部大隐之作
第四节 《金碗》:言、象、意一体的隐喻诗学特征
第三章 “詹姆斯式”小说理论的隐喻特征
第一节 故事基础:“无人踏过的雪原”
第二节 精神过程:捕捉“意识迷宫的银色线索”
第三节 批判思维:隐喻叙事与视角的伦理范式
第四节 审美理想:从已知见出未知的想象与判断
第五节 小说建制:建构自己话语规则的尝试
第四章 詹姆斯的隐喻思维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隐喻理论
第二节 詹姆斯对隐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隐喻思维与“詹姆斯式”隐喻
第五章 “詹姆斯式”与过程哲学、符号学语言观的同构及成因
第一节 与过程哲学及符号学语言观的同构
第二节 “詹姆斯式”隐喻修辞的成因
第六章 将文学“虚构”带入戏剧“现实”
第一节 《高投标》:文学的优雅与“不可思议”的戏剧
第二节 《三幕剧梗概》:“场景”与“提示”的功能
第三节 《沙龙》:“将一个幽灵搬上舞台”
第四节 《另一间屋子》:戏剧“援助”小说
第五节 《呐喊》:“过于超前的深度”
第六节 《独白》:以文学现实“调控”社会现实
第七章 “詹姆斯式”与20世纪西方文学的现实性问题
第一节 读者反应批评的复杂面相
第二节 20世纪西方文学的“现实性”问题
第三节 詹姆斯的“文本现实性”
第四节 正在生成的现实:詹姆斯小说诗学的文化综合价值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