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之夜:探秘古代人类的城市夜间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古代照明学、明亮度、光亮

黑夜具有神圣性。在黑暗和闪烁的火焰、阴影和光亮的交相作用中,这种神圣性又得到了增强;本书中许多作者都对夜晚的特殊气氛做出评论。现代人工照明的盛行和过度使用已经到了模糊我们对夜晚和黑暗的看法的地步。不少现代人想当然地认为照明一直存在,以及古人对照明的需求是理所应当的;他们还想象着建筑、物品和人总是全然可见的。因此,古人面对黑暗和阴影的经验、黑暗和阴影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感知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事物,所有此类问题从未受人关注。不过,现在已有多位研究人员开展了对古代照明技术lychnology的正式研究(例如Parisinou 2000;Eckardt 2002;Moyes and Papadopoulos 2017;Gonlin and Dixon-Hundredmark 2021;Strong 2021)。

关注照明的不同类型——蜡烛、火把、煤气灯、灯、壁炉、火池和月光,是分析古代城市居民夜间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M.L.史密斯(2010a,113)的研究,以上一些照明器物常用来与黑夜互动,也许还有一些被用来与超自然互动。与超自然互动的一个例子,是梅根·E.斯特朗所讨论的光在古埃及城市仪式中的作用(第2章),尤其是祭奠亡者和祖先的仪式。在这类仪式中,游行的队伍会举着火炬穿行于城市和坟场,这成为纪念逝去亲属的一种方式。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是建立社会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也是在他人面前彰显个人身份和虔诚态度的重要方式。

早期城市居民如何照亮空间以参与夜生活、值夜班、举办夜间仪式以及组织其他夜间活动,探讨这些需要涉及技术、时间掌控和丰富程度等维度,而研究照明技术更彰显了这些维度的重要性。从所采用的照明设备类型可以深入了解照明工具的成本以及照明被赋予的社会声望。M.L.史密斯(2010a,41-42)在“技术”类别下指出,“对简单技术的掌控也是一种方法,我们可以据此看到个人作为自主认知的实体,是如何做出日常决策,从而有选择地改变周围世界的”。无论是在简陋的房屋,还是在宏伟的宫殿,抑或是在城市的世俗与宗教空间、街道,还有其他在实用之外兼具某种意义象征的基础设施里,都可以看到照明技术的遗存。经过M.L.史密斯(2010a,55)的启示,我们应当思考:资源可使用性的变化如何影响了人类应对夜晚的方式。对采购照明物资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估算,可以帮助描述文化习俗以及人造光在表达身份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于照明技术的力量,本书呈现了更多的案例。其中一个案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蒂凡尼·尔利-思帕多尼(Tiffany Earley-Spadoni)利用考古和历史数据证明,烽火台和夜间仪式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创造了统治权,他们力图抵御夜晚的危险,无论入侵的是人、鬼魂还是女巫(第3章)。在古希腊,爱琴海的萨莫色雷斯岛上,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存在着一个秘密的宗教团体,其新入教徒会在夜晚的黑暗中完成他们的入教仪式。在伟大诸神圣殿[11],文物遗存、地貌和建筑的存在有力地支持了人工照明在此类仪式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这一观点。麦琪·L.波普金对这个神秘宗教团体进行了研究,并反复述及新入教徒对光亮的感官体验(第4章)。韦纳介绍了查科西南部的火池遗存,其中一些火池被用作跨越数千米的信号进行传递,但其中大部分被放置在神圣的道路和建筑的交叉口,因而反映出仪式意义(第9章)。没有了必要的照明,在那些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的领域里,无论是神圣活动还是世俗活动都无法举行。下一节,我们将对古代世界中城市里发生的夜间活动进行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