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回故乡有嗣分礼物 聚一堂孩子添欢乐
金家大院,11岁的玉林、9岁的玉卿两兄弟正坐在树荫下的石桌边,齐声背《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顺应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
龚娴在厨房与韩姨一起忙做饭。韩姨坐在灶前添柴,龚娴掌勺,炒菜。
韩姨道:“少爷应该要回来了吧?都出门两个多月了。”
龚娴道:“走的时候说两三个月会回来一趟,现在都快三个月了,还没见到人影。以后他说的话不要相信。”
龚娴说完,抽出旗袍前襟上斜压着的一方手帕,擦擦额头的汗珠,又将手帕放回原处,然后拿起一个大圆盘准备盛出锅里已炒熟的青菜。
忽然传来院内玉林、玉卿两兄弟惊喜的喊声:“爸爸,爸爸回来了。姆妈,爸爸回来了。”
听到两兄弟的喊声,韩姨与龚娴两人都愣住了。
玉林飞跑进厨房,拉着龚娴的手道:“姆妈,爸爸回来了,你快去看,爸爸回来了。”说完,拉着龚娴的手就要往外走。
龚娴将盘子放到韩姨的手上,韩姨接住道:“这里有我,你快去。”
龚娴牵着玉林的手向外走去,金有嗣牵着玉卿的手向厨房走来。
一出厨房门,龚娴便看到向她含笑走来的金有嗣。龚娴的眼泪霎时涌出眼眶。
玉林叫着“爸爸”,玉卿叫着“姆妈”,两个孩子放开大人的手,高兴得手舞足蹈,蹦蹦跳跳地跑向对方。
龚娴停下脚步,用手背擦去脸上的泪水,问两孩子道:“你们的书背完了啵?”
玉林道:“还有《声律启蒙》没有背。”
龚娴道:“那快背。背完了就吃饭。”
玉林、玉卿两兄弟便一人一句背起了《声律启蒙》:
玉林道:“云对雨,”
玉卿道:“雪对风。”
玉林道:“晚照对晴空。”
玉卿道:“来鸿对去燕。”
玉林道:“宿鸟对鸣虫。”
玉卿道:“三尺剑,”
玉林道:“六钧弓,”
玉卿道:“岭北对江东。”
玉林道:“人间清暑殿,”
玉卿道:“天上广寒宫。”
玉林道:“两岸晓烟杨柳绿,”
玉卿道:“一园春雨杏花红。”
……
在孩子们的背书声中,龚娴看到金有嗣含情脉脉看向自己的双眼。那能融化坚冰的,久违的眼神,令龚娴脑海闪出一个画面。
那是新婚之初,金有嗣带她去茶山看采茶。十几位年轻姑娘散站在齐腰高的绿色茶海之中。她们年轻的脸庞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明亮、妩媚。
龚娴由衷地赞美道:“那些采茶姑娘好漂亮!”
金有嗣含情脉脉地望着龚娴道:“乡下丫头哪里比得上龚家大小姐!在我眼里你是最漂亮的!”
龚娴笑道:“只是在你眼里呀?”
金有嗣道:“在我眼里、心里你都是最漂亮的,是永远的唯一。”
龚娴道:“只怕我老了,你就不会这样说了。”
金有嗣道:“你老了,我也老了。在我眼里,你永远和今天这样漂亮!”
龚娴笑道:“你说话算数啵?”
金有嗣道:“我说话当然算数。”
龚娴不再言语,把头靠向金有嗣的肩膀,望向绿色的茶海,望向蔚蓝的天空,惟愿时光停滞,哪怕与金有嗣一起变成一幅石雕。
龚娴眼神迷离地沉浸于往事之中,耳畔忽然传来金有嗣的声音:“你不认得我了吗?”
龚娴回过神来,道:“你还晓得回来啊?”
金有嗣笑道:“这是我的家,我怎么会不晓得回来呢?”
韩姨端着那盘炒好的青菜走出厨房,高兴道:“少爷回来了。我叫老韩去买些肉,打桶酒来。”
金有嗣道:“韩姨,不用了。有碗饭吃就可以了。”
龚娴道:“不晓得你会回来,没煮你的饭。”
金有嗣道:“米粉有啵?给我炒碗米粉吃就可以了。”
韩姨道:“米粉有。就是没有牛肉。”
金有嗣道:“没有牛肉不要紧,用黄豆芽或青菜炒就可以了。”
韩姨道:“黄豆芽没有。青菜多得是。清早从菜园里摘来的。我放下这盘青菜就去炒米粉。”
韩姨端着青菜向堂屋走去。龚娴返身走进厨房。金有嗣也跟着走进厨房。
金有嗣坐到韩姨刚才坐的位置上,往灶里加了一根柴。龚娴洗锅,向锅里加入两瓢水,盖上锅盖,从柜子里抓出一把米粉放进一个盆里泡着。又从一篮青菜中抓出一把青菜放到另一个盆里开始清洗。
金有嗣道:“你还在着我的气啊?”
龚娴道:“不敢。”
金有嗣道:“从我进门就没看到你的笑脸。”
龚娴道:“有的人脸在笑,心在哭。有的人脸在哭,心在笑。”
金有嗣道:“那你属于哪种呢?”
龚娴道:“你认为我是哪种就是哪种。”
金有嗣笑道:“你肯定是第二种。”
金有嗣说完站起身,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到龚娴眼前道:“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
龚娴擦干手,接过盒子,打开一看,是一条金灿灿的项链。便道:“买这么贵重的东西给我做什么?有买这链子的钱,可以买好多袋米呢!”
金有嗣闻言,脑海忽然浮起一个和现在一模一样的场景,只不过女主角是水仙。
水仙接过盒子道:“可惜这链子有点细,要不然我戴起来更像贵夫人。”
金有嗣回过神,从盒中拿出项链戴到龚娴的脖子上道:“我们不缺买米的钱。”
龚娴一边洗青菜一边道:“还好你及时回来了,要不然,我们都没有钱吃饭了。”
金有嗣坐回灶前道:“本来上两个礼拜我就要回来的,厂里实在太忙,脱不开身。现在,厂子基本走上了正轨,我才赶紧回来。我刚才听玉林、玉卿背《声律启蒙》。怎么玉卿也会背了?他也读书了吗?而且也学了《声律启蒙》?”
龚娴道:“原来的那位先生走了。现在的这位先生,是你到上海去以后来的。东北人。我带玉林去报名的时候,他看到玉卿,就问我,为什么不跟玉卿也报名。我说玉卿才刚刚九岁,明年再报。他说9岁不小了。早就应该读书了。如果他跟玉林一起报名,玉卿的学费他可以减一半。我觉得好划算,俩兄弟在一起读书还可以互相照应,就跟玉卿报了名。”
金有嗣道:“你做得对!这位先生人不错!两兄弟碰到好老师了!”
龚娴道:“这位先生确实不错!他不仅教国文,还教数学、唱歌。到他那里读书的小孩子越来越多。幸亏当时跟玉卿报了名,要是明年再报,恐怕都报不上。他屋子里现在全坐满学生了。”
龚娴把米粉捞进水滚开的锅里,用铲子翻动几下问道:“你那厂生产什么布啊?”
金有嗣道:“生产好几种布。我每样都带了几块回来。给你,给大家做衣服穿。我去拿给你看。”
龚娴道:“不急。吃了饭再看。要不你去检查玉林、玉卿的功课。我一个人忙得来。”
金有嗣道:“明天再检查。我喜欢坐在这里看你炒粉。看着你炒,等下吃起来特别香。你放了多少粉?够我吃啵?”
龚娴道:“有两三碗,足够你吃。不够的话,我再炒。”
金有嗣道:“在外面呆久了,好想吃家里的饭菜。”
龚娴一边炒粉一边道:“那你就不要离开家啊。”
金有嗣道:“我是迫不得已。”
龚娴道:“哪个逼你?”
金有嗣道:“我自己。”
玉林、玉卿跑进厨房。玉林道:“爸爸、姆妈,《声律启蒙》背完了,饭弄好了啵?我饿了。”
玉卿道:“我也饿了。我要吃饭。”
龚娴一边盛炒粉一边道:“马上就可以吃饭。”
玉林、玉卿看见龚娴正盛着的炒粉都道:“姆妈,我要吃炒粉。”
龚娴道:“这米粉是炒给你们爸爸吃的。明天再炒给你们吃。”
金有嗣道:“你们《声律启蒙》背得不错。奖励你们每人一小碗。不过,要先吃饭,再吃粉。”
兄弟俩欢呼雀跃。韩姨将盛好的四碗饭放桌上。金家一家人围坐在圆桌边。
金有嗣给坐在他上首的韩叔倒酒、夹菜,然后往自己的酒杯里倒酒。龚娴给坐在她上首的韩姨夹菜,玉林给坐在他上首的金有嗣夹菜,玉卿给坐在他旁边的龚娴夹菜。龚娴给玉卿夹菜,金有嗣给玉林夹菜。
韩叔道:“开饭了。”
一家人几乎同时首先将亲人夹到碗里的菜夹进嘴里,再或喝酒、或吃饭。开开心心、乐乐呵呵地团圆饭结束后,韩姨和龚娴将堂屋饭桌上的空盘空碗收拾成两摞,一人端一摞送去厨房。
韩姨对龚娴道:“你去陪少爷说话,我来洗。”
龚娴道:“还是你到堂屋去歇着,跟韩叔一起陪有嗣说话,我来洗,我手脚快。”
韩姨不再坚持,转身去堂屋。堂屋里,金有嗣开始打开他带回家的大箱小包。他先递给韩叔,也就是韩姨的丈夫一个小包道:“韩叔,这是给你带的茉莉花茶,一次倒出一小撮就够了,泡出来的茶就好香。又好闻又好喝。你闻一下。”
韩叔接过茶包,凑到鼻子前闻闻,笑道:“真的好香!”
韩姨笑道:“谢谢少爷!大老远的还想到给我们带礼物。”
金有嗣道:“一家人,说什么谢谢。”
他又打开另一个包,拿出两叠棉布,一黑一白,放桌上,对韩姨道:“韩姨,这是给你和韩叔两个人带的布料,一个人一套。白的做上衣,黑的做裤子。明天先下回水,干了以后,叫龚娴给你们俩每人做套衣服穿。”
韩姨道:“少爷还想到给我们买布做衣服啊!”
金有嗣道:“这布不是买的,是我厂里生产的。”
韩姨道:“少爷在外面开了织布厂啊?”
金有嗣道:“是哦。我卖掉茶山就是为了到上海去买这个织布厂。”
韩叔问道:“你怎么会跑到上海去买厂的?”
金有嗣道:“是根生叫我去的。他在那个厂里做了好几年,他那个老板要去南洋,就把这个厂低价处理。根生觉得好划算,就叫我去买。”
韩姨道:“那个厂好啵?”
金有嗣道:“还不错!以后我们家不用到外面买布做衣服了。”
龚娴走进堂屋。金有嗣对她道:“快坐下来,看看我给你带的布。”
龚娴坐到金有嗣身边道:“给我带了什么布?”
金有嗣道:“是我们这里没有的布。”说着他打开箱子。只见箱子里全是一块块叠得整整齐齐布。有黑的;有白的;有藏青与白色相间条纹的;有湖蓝与白色相间条纹的;有黄绿色相间条纹的。
龚娴拿起一叠湖蓝与白色相间的条纹布道:“这块布好漂亮!也是你厂里生产的呀?”
金有嗣道:“这些布全是我厂里生产的。这是我厂里的新产品。卖得好快。”
玉林道:“爸爸,你怎么没有给我和弟弟买礼物?”
金有嗣道:“爸爸怎么会忘记你们两个人呢?你们看,”金有嗣说着,从箱子里拿出两叠和韩叔、韩姨一样的黑、白色棉布道:“这布就是给你们两个人做衣服穿的。爸爸还给你们买了好吃的。不过,好吃的是奖品。”
金有嗣从一个包里拿出一堆花花绿绿袋装食品道:“这些好吃的是奖品。你们两个人凭本事赚。看哪个赚得多。”
玉林问道:“怎么赚?”
金有嗣道:“你们两个人比赛。”
玉卿问道:“比什么?”
金有嗣道:“比算术,比唱歌。现在就开始比赛。先比算术。我宣布,算术比赛现在开始。12加5等于几?”
玉林、玉卿几乎同时道:“17。”
金有嗣给他们一人一包糖果道:“第二题。25加18等于几?”
玉林道:“43。”
金有嗣拿一包豆子给玉林道:“第三题。25减10等于几?”
玉林、玉卿几乎同时道:“15。”
金有嗣给他们一人一包饼干道:“第四题。25减8等于几?”
龚娴朝玉林眨了下眼睛。
一会儿玉卿道:“17。”
金有嗣拿一包豆子给玉卿,道:“来题难的。25加18减5等于几?”
一会,玉林答道:“38”。
金有嗣递给玉林一包豆子道:“我宣布,算术比赛玉林胜出。”
之后,他又递给玉卿一包糖道:“玉卿小一些,第二名,也不错!”
龚娴道:“现在举行唱歌比赛。哪个先唱?”
玉卿道:“我先唱。我唱《卖报歌》。”说完,他亮开嗓子唱道: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玉卿一唱完,所有人一起鼓掌道:“好”。
金有嗣道:“唱得好!奖你两包。”金有嗣说完,将一包饼干,一包糖果拿给玉卿。
桌上还剩一包饼干,一包糖果。他对玉林道:“现在该你唱了,唱得好,桌上这两包就是你的。”
玉林道:“我唱《松花江上》。”说完,他清了清嗓子,唱道: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我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玉林歌声一落,所有听众一起鼓掌喊道:“唱得好!”
金有嗣道:“唱得好!这两包奖给你。”说着,金有嗣将桌上最后一包饼干,一包糖果拿给玉林。
玉林将自己刚获得的零食推到坐在旁边的韩叔桌前,道:“韩公公。你帮我保管。”
韩叔笑呵呵道:“好。”
玉卿将自己刚获得的零食推到坐在旁边的韩姨桌前,道:“韩婆婆。你帮我保管。”
韩姨笑呵呵道:“好。”
玉林道:“我还会唱《义勇军进行曲》。”
玉卿道:“我也会唱。”
金有嗣道:“那你们两个人合唱一个。”
玉林、玉卿两个人对视一眼,同时开口唱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歌声一停,三个大人一起鼓掌。同时道:“唱得好。”
金有嗣对玉林、玉卿道:“你们好好读书,下次给你们多带些吃的回来。”
又对龚娴道:“厨房弄好了啵?”
龚娴道:“弄好了。”
金有嗣道:“弄好了就同我到根生家去一趟。根生给他家带了一些东西来。”
龚娴道:“好。”
金有嗣对玉林、玉卿道:“晚上吃饱了饭,不能再吃零食。明天再吃。你们两个人再玩会儿,就去洗澡睡觉,省得晚了蚊帐里藏蚊子。”
玉林道:“我们等姆妈回来再睡。”
玉卿道:“我们要跟姆妈一起睡。”
韩姨道:“听话。”
金有嗣道:“这么大了还要跟姆妈一起睡觉?没出息。从今天开始,你们两个人全都自己睡。”说完,拿起那个没打开的包,与龚娴向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