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好数学:小学益智学具游戏化拓展型课程建设](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60/38398760/b_38398760.jpg)
一、近年来的育人改革探索
近年来,四川北路第一小学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奋力拼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上海教育大会精神,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德育工作首要地位,狠抓学校德育和校园美化净化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围绕人才培养的变革做出了一系列尝试和创新,有效保障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
(一)实施“融合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思想共识,创新理念
学校积极倡导多元“融合”的工作模式,使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与环境育人整合,与实践活动组合,与学生生活契合,与家庭社会结合,充分挖掘学科德育元素,利用环境育人价值,感悟实践体验魅力,认识生活德育意义,充分借助“三位一体”合力,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2.完善机制,规范管理
为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校本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我们重新梳理了五大职能部门,心理部门、卫生部门、未保部门、特教部门和安全部门的工作职责。五大部门分别安排了参加过区级以上部门上岗培训的相关专、兼职老师负责,部门内部分工明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经费保障、奖励到位,各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完善。一旦有需要,五大部门共同联动,及时解决问题。
(二)聚焦核心素养,推进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
稳步推进中高年段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和低年段音乐、体育、美术、科技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探索。各教研组以论坛形式,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展示学科研讨成果,全员参与,围绕“促进教学的评价”进行经验交流。
(三)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川一以上海市立项课题“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道德好习惯培育的实践研究”作为推进“文化三立”的重要抓手,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探索“十二个道德好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涵盖学习、生活、行为等多个方面,涉及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川一开展“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道德好习惯培育的实践研究”,完成学生和家长的好习惯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落实“十二个道德好习惯”“感恩伴我行”“校本读本进课堂”的工作,开展“传统文化学堂”的教学体验,通过“古句析意”“儿歌诵读”“常礼举要”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并进行相关的诵读比赛以及行为规范的评比,使学校行规教育课有内容、有方法、有实效。同时完成了虹口区班主任专项课题“学生习惯的培养”和“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四)坚持德育创新,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川一在班集体建设中,创建“温馨教室”,要求班级公约、班风、学风上墙,队部小家务“一人一岗”,卫生角、图书角、植物角、荣誉栏等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位。在“十二个道德好习惯”拓展型课程实施中,着力培养学生“文明素养、规则意识、感恩情意”。同时通过开展行规争章、“学习运动会”等活动,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悟真实的生命——懂得感恩,夯实做人的基石——懂得善良,遵循生活的准则——懂得诚实,把握成功的前提——懂得合作,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获得教育、增长知识、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