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2章 曹操
司空府……
一七尺左右矮壮汉子手拿帛书,于堂内来回走动,似是有些难以抉择之事,时而凝眉思索。
这汉子不是别人,正是才将奉迎汉帝于许都,得封司空的曹操。
曹操将手中帛书合上,将之放置一旁,复又拿起另一份,粗看一遍,又将之放下,再次拿起一份……
这些帛书皆是来自南面交州奏表,能于帝临许都数月之内,跨山越阻数千里,向许都朝廷上报交州公文,说明交州数郡仍是忠于朝廷。
亦算变相加强自己手中掌控这朝廷权威,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若无法得到其他州郡认可,他曹操迎陛下回来消耗粮食吗?
要知道,当时迎奉陛下之时,他曹操手中粮食也并不宽裕。
反倒是迎奉皇帝之后,其余诸侯贡献而来的粮食,反而给他解了燃眉之急。
一想到刘景升为陛下送来粮食,却便宜自己,曹操心底那是比打败吕布,夺回兖州更为舒畅。
至于这些奏表,对他而言却都是些无关紧要之事,
无非便是平了几群蛮夷,前刺史推荐几位太守,以及派遣向交州派遣官吏……
请功罢了。
他曹操可无赏赐给予,找陛下去吧!
交州太远,他暂时可顾及不到。
眼前麻烦是南面刘表,以及东面吕布,这都是他需亟待解决之大患。
荆州本就富庶,唯兵不善战,然张绣与之合流,西凉骑兵,便补齐了这块短板;
南阳距离许都,骑兵奔驰,数日可至,简直就是心腹之患。
吕布偷袭兖州,乃死生之敌,其又善战,故此他不得不联合刘备,以抗吕布,这也是肘腋之患;
最不该的还是得罪本初,使得两家生出间隙……
其余如袁术、张扬等也是意味难明。
哎!
他曹操是真难啊……
故此,对于交州这几份公文,他便也不打算做过多阻扰,让陛下批了便是。
虽是作出决定,他还是打算听听身边谋主、佐臣意见,看有无缺漏裨补。
毕竟奏表内容也确实震撼了些,士氏一门突然一下请封三个太守,权势是否太过?
不片刻,尚书令荀彧,以及谋士郭嘉便与曹操会与议堂。
曹操将奏表亲自分传于二人,问道:
“于交州诸郡请奏之事,二位认为该如何处置?”
然后就端起茶汤,等待二人将帛书看完。
荀彧、郭嘉二人将帛书相互交换阅毕,对视一眼,郭嘉点了点头。
荀彧答道:
“李子贤荐举士氏三人为太守,司空尽可应之,交州偏远,朝廷鞭长莫及,反不如送个顺水人情,以待后事之利。”
曹操自然明白荀彧所谓后事之利为何,无非便是荆州刘表。
曹操和刘表其实原本并无甚化不开的雠仇,只因刘表所控制南阳郡,距离许县太近,他不想法拿下,就怕刘表偷他后路。
以前尚能以荆州兵弱,而暂缓以待;但张绣的加入,让曹操不得不先收拾南阳。
待南阳战起,与刘表称为仇敌,可说无法避免。
而交州又在荆州南面,提前交个盟友,也算不亏,反正交州他也无法顾及。
故此,荀彧所言,跟曹操所思,可说并无相差。
“所谓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朝廷权威亦不可轻堕也……
疏中表奏士䵋为合浦太守,士懿为九真太守,士武为南海太守……
其有可允,有可不允。
士武本为苍梧县令,迁南海太守可允之;
然士懿之为九真太守,与士䵋之为合浦太守,朝廷则当相互调换而授之。
如此既不损士氏之请,也不至让朝廷威权被轻!”
这在现代人看来纯粹放屁的操作,但在古代那个强调权威的时代,还是蛮正常的:
朝廷掌控力下降,为维护其权威,实际利益,我可以给你,
但怎么给你,朝廷却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
否则你要啥,我啥也不改,就应允了,这朝廷就不要体面的吗?
曹操听闻,也觉得合理,他当时还打算直接应允李进和士氏之请呢。
现在这一更改,的确是在施展朝廷权威。
荀彧见曹操无甚异见,便继续道:
“至于交州请求朝廷更换兵甲……”
荀彧苦笑说道:
“司空还是遣人输送百余套兵甲与交州吧……”
曹操也无奈笑了出来,既得了掌握朝廷之利,那再如何艰难,也得行朝廷之则责
“也罢……”
他看向一直未曾说话的郭嘉问道:
“至于交州请求朝廷派遣官吏赴交,奉孝认为该当如何啊?”
郭嘉行了一礼:
“既交部所请,无关其真心假意,朝廷自当应允……”
见曹操仍在听他下文:
“且派遣之人,不应为司空亲信,当以河北、河南、荆、益、司隶之人充任,以显朝廷用人之诚……
如此天下良才,何愁不輳入司空门下?”
曹操闻言大笑:
“奉孝知我心矣!”
荀彧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散开。
“说到天下良才,据闻许文休似在孙伯符侵略江东之时,浮海下交州了?”
曹操所说许文休,名叫许靖,汝南平舆人,喜好品评士人,且多得其实;
董卓乱政之时,他又提拔不少怀才失意士人,后因所荐之人反董,惧被其诛,故而逃出长安,名望厚重。
后孙策攻江东,许靖又携家眷好友,乘船出海,逃奔交州,故而曹操才有此问。
曹操吃够了杀名士的苦,知道名士这群人虽才能不尽其实,但却真能让自己根基俱毁,故而也想缓和与这群人关系。
招募名士,便不奇怪了。
荀彧自然清楚曹操打算,便道:
“许文休才德过人,司空确实应该招徕,以安天下人心。”
他轻捋颌下短须,笑着说道:
“可乘此次朝廷授官交州旨意,遣人一同南下交部,护送许文休北归!”
“文若之言,正和我意,然派何人前去为妥?”
荀彧笑着看向郭嘉:
“方才奉孝谏言,司空需多用诸州良才,当下不正有一儒士四处求官,辩才卓绝,何不谴他南去?”
所谓辩才卓绝,也就是嘴皮子厉害,其他一无是处。
曹操一听,当即明白荀彧所说何人,笑道:
“那便让张元凤,领朝廷旨意,授官交州,顺便接回许文休,如此,也算人尽其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