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携交州扶季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1章 扬州来人

直至月余之后,陈彦方知当日遇到之人,竟是人称冯乘张氏麒麟儿的张超。

那夜张超带人夜袭贼人,恰巧遇到歇息的陈彦等人,遂将他们带回了汉人营寨。

之后他慢慢知道,自叛贼起逆以来,郡县多为叛贼所破,州郡早就已是失了秩序。

除了官府,受到最大祸及的便是豪强,毕竟他们才是最有钱的。

经过一番动乱之后,总算有人出来收拾残局,以广信士氏邬堡为根基,郡县官府联合南逃豪强,组织青壮,抵抗叛贼。

同时不断往北,建立据点,收拢无数逃难的汉、越百姓,同时偷袭落单叛贼,消耗叛贼实力。

叛贼虽占据城池,凭险而守,却总需要外出樵采、渔猎、耕种,不可能一直呆在城里消耗储备。

且他们并无生产兵甲能力,兵甲破损之后,修复能力也有限,

其所有兵甲几乎皆是抢夺官兵而来,消耗一点是一点。

而官府却可以通过其他诸郡或得兵甲,因此当叛贼消耗大于占据城池所得利益,撤退他们是迟早之事。

建安元年,秋七月……

南海诸县终于平定,苍梧郡高要县令士武,被众人推举为南海郡太守。

至于为什么是士武这个苍梧郡县令当了南海太守呢?

士燮出兵南海,助南海平叛,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却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士燮、士武兄弟根本没往这方面去想。

主要原因之一,是九真郡太守被士懿所领,且还得到前刺史李进支持。

然后士武便收到自家仲兄士懿,还有侄儿士绍书信,让他联络番禺诸豪强,推举他为南海太守。

毕竟士武妻子便是南海招氏女郎,否则当时南海遭贼之时,也不会千里迢迢,往交趾求援,还不是因为姻亲关系。

士武当即心动,毕竟谁还不想进步?自家三位兄长都当了太守,他不想,那是自欺欺人。

于是便开始联系妻族招氏,以及亲近招氏、士氏之人。

招氏当即应允,毕竟夫婿为郡中主官,招氏门第也会跟着大进一步。

士氏本就在交州名望极重,又有招氏相助,自然而然便成了。

然士燮却觉得有些蹊跷,因为他清楚自家兄弟,并且在南海郡这段时日,士武并未明显表现出要争当南海太守倾向,

怎么突然便有如此多南海豪强支持这个苍梧郡县令当太守了?番禺难道推不出自己人了。

后来一查,竟是自家儿子撺掇。

当即大怒,再细查之下,好嘛,感情这小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

仲弟士懿当上九真太守,也少不了他撺掇,还将高凉李氏拉了进来。

当即便将人马交于士武、士辉等,兀自回还交趾,要去教训逆子,否则他就要翻天了。

士绍当然被抽了一顿,但有士懿、士武、士䵋、李进、程秉、桓俊等劝说,自然没法真正对士绍做出什么实质惩罚。

反倒令士绍在士氏、桓氏、招氏,以及高凉黄氏、九真赵氏之中,地位越高。

毕竟能使宗族得出一郡太守,谁也得感恩戴德。

建安元年,秋八月,曹操迎汉帝于洛阳,迁都许县,并颁天子诏。

消息传到交州,已是冬十月……

交州七郡,除苍梧、日南二郡之外,其余五郡贼乱渐平,

苍梧难平,是因郡中叛贼所得刺史、郡府兵甲太多,以致贼势太强,加之苍梧山高林密,只能靠水道沟通,

贼众只要紧守城池,卡断关、道,官军也无法硬攻,只能慢慢消耗,故而无法底定;

日南却是因象林叛贼作乱已久,已成气候,联合本地蛮族,夺取天门关,利用山势将象林与日南其余诸县隔断,

加上九真初定,无法给予日南支援,也只能搁置……

还有此次交州动荡中,各郡县令长殁于贼事者众多,也需朝廷派遣官吏,以补缺漏……

以上种种,都须得上报许都朝廷。

且士懿、士䵋、士武作为诸郡推举太守,也需要朝廷加印认可,

因此士燮的平叛奏疏,李进、士懿、士䵋、士武等推荐、求认可的奏疏,已经书写完毕,准备北发朝廷,请求封赏、认可。

建安元年,十月初十。

一队由三四十条大小船只组成的船队,从扬州浮海数千里,靠近了番禺港口。

还未上岸,船头之人已是望着码头,哀声痛哭,凄惨之声,将城内官府惊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