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花溪

花溪是城市和乡村交融之地。在贵阳老东门遗址,当地一个数学老师很热情地邀我坐下聊天,和他聊天十分开心。我说自己喜欢溪流,还喜欢文化底蕴深的地方。他说:“那里有贵州省新的民族博物馆,花溪公园内有溪水,还有文创园,可以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当地的一个大学毕业生听说我是老师还站了起来,贵州人对教师还是很尊重的。老师和学生友好交流很重要,《周易》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从贵阳乘202路公交车可以到花溪,有两个妇女要在贵州大学下车,告诉我应该在她们下车后的下一站下车。有文化素养的人,是一个地方灵性的体现,能够产生正向的外部效应,让人心情较为舒畅。我在路边招了一辆摩托车,说好送我到车站后给他10元钱,但到了车站后他没有要我的钱,可见人的行为并不总是趋利的。那人是20年前从四川来的,他说这里气候好,人也好,所以不想回去了。这里环境优美,有山岚叠嶂,有溪水流淌,又有几所大学让古朴和现代并存。大学永恒的价值是传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若学者只是趋利避害则不利于整个社会发展。应该激励人们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这对于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花溪是一个能够留住乡愁的地方。从花溪车站乘公交车,会经过一片片乡村社区,城市和乡村一体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夜晚来到花溪公园附近,桥边的步行街灯火辉煌,我在步行街找了一家70元一夜的旅馆。河边有老百姓摆摊卖烧烤,有贵阳的烤小豆腐,是将一块很小的豆腐切成5片,放上香油后烤得热乎乎的,10元钱可以吃35块。坐在那里和他们聊天很愉快,他们都是在这里租房子住。卢梭说过,在庄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隐藏着一颗善良的心。附近的百姓在这里摆地摊也要收摊位费,亲民的政策即将出台,减税有利于改善民生。他们的收入提高需要城市的发展,城市和乡村是互相帮助的,而现在必须特别强调乡村本身要存在,乡村的文脉应该保存。陶渊明的诗句充满了乡村气息:“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马歇尔说:“即使大多数邻人都和他一样从事农业,他们也逐渐供给他以良好的道路和其他交通工具;他们并使他有一个市场,在这市场上他能以合理的条件购买他所要的东西,供他自己和家庭用的必需品、舒适品和奢侈品,以及农业上各种必需的用品。他们使他获得知识,给他以医疗、教育和娱乐的便利;他的胸襟日益开阔了,他的效率在许多方面都提高了。如果附近的市镇扩充为一个大的工业中心,他的利益就更大了。他的一切生产物更值钱了;有些他一向丢掉的东西也可得到善价出售。”[1]

第二天看到花溪河水碧绿,河岸边古柳依依,花溪大桥下流水声哗哗,绿水向山中流去,连绵的将军山像强健的武士。花溪大道边有十里河滩,离花溪大桥不远。进入公园,就看到绿水从桥下弯转流来,河里布满水草,河中有石头,河水金光荡漾。十里溪水蜿蜒,河水是那样绿,河中水草丰茂,河边处处可见到田园。山上流下的泉水形成一条条小溪,明亮的小溪边长满绿草。九月的阳光是那样灿烂,有时遇到大人带着小娃娃散步,有时看到人们用小漏网在溪水里舀鱼。美丽的十里河滩,仿佛仙境一般,贴近人们的生活,当地的人是那样悠闲,可以随时感受世外桃源的魅力。溪水边有人家,山上有明朝的布依族古寨,那是自然形成的少数民族村寨,村口风雨廊上有卖小吃的,一片热闹。溪水边有孔子学院,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和崇尚自然的民族文化是相通的。这里有贵阳烤豆腐和炸土豆,民风十分淳朴,自然与灵性让人留恋。

花溪公园百步桥

“花溪公园”几个字很典雅。公园内有小广场,前面是树木、花草、荷塘,草地中有各少数民族人塑像。溪水明亮,鸟声如潮,柳枝招摇,树木倒映在绿水中。水中鸟儿嬉戏,雨丝细细的,河中形成一圈圈水波,四面尖尖的小山上绿茸茸的。放鸽桥曲曲折折,掩映在芦苇中。在桥上看到溪水一片片,隐现在小洲和绿树中,青翠的小山顶上有小亭。1960年5月,周总理访问东南亚各国,曾下榻公园西舍,并在桥上放飞和平鸽。桥那边遍布芙蓉洲,沙洲、礁岛和石拱桥错落有致,水中小岛上绽放着红艳艳的花。马鞍桥散发出古韵,石板桥面上布满青苔,此桥是清朝举人周奎为激励本地青年用功读书而建的。梁漱溟教授认为,中国社会“政治上经济上各种机会都是开放的。……而行行出状元,读书人固可致身通显,农工商业亦都可以白手起家”。[2]马鞍桥两边碧水潺潺,湖中礁岛上木芙蓉很耀眼,洲上有一片参天古柳。走过马鞍桥,绿洲上古木高大,平湖里是一片宽阔的碧水,长长的石板桥下有白闪闪的水隆隆穿过。百步桥在芦苇丛中,由130多个石墩组成,湖水从一座座石墩间流下,在礁石中曲折流向花草幽深处。百步桥那边有小亭,亭边怪石嶙峋,绿竹一片,有刻于乾隆年间的麟山碑。沿着大道而回,两边是古柳,河里是芙蓉洲,有荷塘一片,里面布满睡莲。公园由清朝举人周奎始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1937年作为公园开始建设,1940年建设完成时称“中正公园”,放鸽桥边有抗日将领戴安澜将军之墓,增添了花溪公园的人文底蕴。

从高坡乡到花溪的汽车上,听司机说花溪的天河潭好玩,但我认为自然的村落才更加接地气,人为的旅游度假区我很少去。在青岩古镇外住的是80元一夜的家庭旅馆,那里可以和主人聊天。天河潭景区内楼房雅致,最便宜的宾馆是200元的。一家餐馆在热情地吆喝,一碗盖饭要48元,另外一家有15元一碗的冬瓜排骨饭。遵义老板的羊肉面一碗15元,一个门面一个月房租是3000多元。络绎不绝的人们很兴奋,让我增加了对这体验品的信心。夜晚,路上有游客说:“哎呀,天河潭,天河潭,早就听说你,今天总算来了。”楼舍林立,钟声悦耳,天河潭的路都由细细的沙子铺成。早上天是那么蓝,云是那样白,九月的朝阳让人舒畅,有游客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高气爽啊。”一片精致的楼房边,白闪闪的湖水在风中荡漾,湖与天都是一片蔚蓝。湖的四周是草坪,石头上写有“天星湖”几个字。湖水如蔚蓝的天空,湖中荷叶亭亭,荷花依然艳丽。小山坡上一片绿,堤上的花一片红。湖边有栈道,湖中有石堤,水里有满眼的石头。湖波荡漾,荷花招摇,楼阁玲珑仿佛浮在水中。湖边绿草地一片片,小土坡上处处是茶树、枫树、樱花树,红的、绿的、黄的,颜色是那样耀眼。石头高耸如壁处,有一大片白水如布,水声远远地就可以听到,下面的石子上是欢快的泉水,在阳光下白闪闪的。瀑布边的山坡上,红艳艳的一片是海棠花,靛蓝的一片是薰衣草,金黄的一片是满天星。小山坡顶上有圆形小广场,中央的花坛五颜六色,四周的水池如镜,蓝天是那样近,远处群山叠翠。我羡慕陶渊明在乡村能够与自然亲近:“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从山上下来遇见公园的保安,他说还有老景区是完全自然的。到老景区的路上,两边是小山坡,山上有梨树和枫树,鸟声婉转,阳光明媚,秋风送爽。从大门下到峡谷,有一片桃树林,林中的知了是那样欢快。溪水碧绿,隐现在茂盛的草木中,河上有白色的两孔桥。在桥上看,溪水浅浅的,河床里有沙土,河边有石子,处处芦苇摇动。那山腰中有一片白瀑,一股股白水从洞口流出,瀑布的声音如音乐,河里溪水一股股,绕过一片片石子奔流。过了桥,走在石子路上,一边是山壁直立,一边是溪流哗哗,溪流边有古柳。沿石阶而上,一片绿水在平平的河中流,最后落到绿茵茵的潭中。路平坦处,草地一片,松树遮阴,蝴蝶翩翩,草木中碧水潺潺。大桥处,河面开阔,水流缓缓,岸上有海棠花,映在水中一片红。走过一片幽深的环山木,忽见碧水明亮,水声哗哗,高大的美人山上瀑布一条条。那山边的湖水碧绿,从岩石上奔流而下。前面喧闹处是绝壁,有水车和香粑车转动。泉水从山洞滚滚而出,层层叠叠而来,飞溅如烟。陶渊明有诗句:“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不少地方农村的地下水已经污染,贵州的山泉依然清澈明亮,让人感到人与自然无比和谐。


[1]〔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朱志泰译,商务印书馆,2011,第201—202页。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第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