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贵阳

亚当·斯密说过: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工艺和产业的改良都自然发轫于水运便利的地方。[1]从昆明直达贵阳的高铁只需两个小时,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制度创新是市场扩大的保障,也是交易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集聚有创新能力的人,需要激励人们对新知识的发现,制度创新无疑很重要。

贵阳的河流散发着灵性。从高铁站乘50路公交车到河滨公园,经过市中心和大南门,房子不高,街道不宽。河滨公园大门内,一片草地中有石头的图腾柱。公园内有一段青石板路,鸟声悠扬,竹子青翠,有餐馆掩映在翠竹中,餐桌上常见的是黔南州的勇闯天涯啤酒。走下石梯,南明河的水一片明亮,河水清悠,河流缓缓,满眼的杂草绿绿的,在流水中不停地摇荡。漫步南明河边,河水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九月的河风让人舒畅,时有白鸟散步,又在水上拍翅,跳到水里时发出“啊”的声音。河岸上树木茂盛,处处有木炭烤着贵阳豆腐,河边的小吃味美而价格便宜,散发出乡土气息,贵阳是能够抚慰乡愁的城市。石孔桥上缓慢行驶着公共汽车,河两岸不高的楼房让人感到很接地气。河道转弯处水声一片,白水一层层流下,让人感觉无比清凉,水上白鸟成群,为城市增添了诗情画意。

贵阳城洋溢着生活气息。虹形的“雪涯桥”上面,下班的人有的在买阿婆的豆腐,有的吃着苗家砂锅酸辣烫,有的吃着布依族人的砂锅排骨盖饭。文化路上银杏树高大茂盛,都司路上香樟树四季青油油,瑞金路上又见南明河蜿蜒流淌。一片大楼,有贵州省科学技术馆、贵州省总工会、对外友好宾馆,中华路上的高楼让人不知到哪里去。路边卖饭的凯里女孩说:“河边的人民广场晚上很热闹,我来到城市后住在我的大姨妈家。”广场四周有矮树,里面有各种颜色的花坛,人们都很悠闲,很多人在演奏乐器。一个保安人员说:“那是芦笙,芦笙是贵州的象征。”开摩托车的司机送我到青云路夜市,他是农村来打工的,收了我5元钱,同朴素的人在一起心情十分愉快。我喜欢小吃街的生活气息,吃了福建人的两个烤羊肉串,又吃了广西人的烤生蚝。生蚝是长在海里的,不是我小时候在湖北吃的河里的那种。我童年时那样亲近自然,和伙伴们在河里捞鱼可真快乐,现在好久没有摸泥巴了。这个广西人的摊位一个月租金要几千块,一年要几万块,老百姓靠劳动谋生都不容易。去找旅社的路上,有两个摆摊的阿婆在吵架,民警来后还是争吵不已。在巷子里住家庭旅馆,比住在酒店感觉好,一夜只需要70元。这里若有人在路上摆摊,发一张照片举报给城管,可以获得10元奖励。我认为应该取消对摆摊的不合理限制,应该给普通人以更多的自由空间,应该提倡普通市民相互友爱的文化,应该让城市的生活更加闲适。

贵阳城在群山环抱中。扶风山门外墙上写有“重在知行”,清代西南巨儒郑珍称赞为“插天一朵青芙蓉”。山上的阳明祠最早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白云庵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有尹道真祠和扶风寺。20年前我曾漫步扶风山,当时是不收门票的,让我感到城市很亲切。那是王阳明生活过的地方,山上树木茂盛,山顶平平,山上的泥土至今让人感到温馨,经常在山上漫步的人让我羡慕。现在生活在高校,真有一种同社会脱离的感觉,我羡慕陶渊明同乡亲们生活在一起,长期过着从容的隐居生活。古建筑正在维修,从门缝中可看到山坡上白色的阳明祠,感觉怅然而饱含崇敬。扶风山下是省委所在地,路边可以吃到3元一块的贵阳豆腐,乘摩托车到黔灵山公园只要花15元。一元钱的价值对于普通人来说都很大,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公园的南门外,梧桐树高大,凉风悠悠,黄叶翩翩,山上有古人题的“黔南第一山”。这里小吃很多,青岩卤猪脚很大,卖莲蓬的人也很多。进门有青石板广场,桂花树和湖水相映衬,湖上有圆拱桥一座座,山坡是那样平坦。沿溪流而上,两边山上树木茂密,鸟声婉转,湖面越宽水越绿,一路上有风雨亭,顶上都有青藤覆盖。蒋介石与张学良会面处,山坡上有两间黄色和红色的小房子,有水池和风雨廊,亭旁有两棵高大的青松,远处半山腰有一亭。从小石子路下来,河上见大石桥,湖里睡莲耀眼。桥边有麒麟洞,原名唐山洞,是一个旱洞,洞外有古树,洞内有巨大钟乳石。这里本为尼姑修行处,张学良和杨虎城先后被关押于此,大门上写有“佛殿耸灵山朝看猿鸟听经去,石麟护宝地暮涌云霞入洞来”。湖边檀泉建于清代,泉水从山壁龙口流出,龙下面是乌龟,龙口下大石缸上刻有莲花,写着“长寿”二字,檀泉亭上有对联“泉落青山出白云,檀槽一抹广陵春”。黔灵湖在长长隧道那边,1954年拦大罗溪水筑坝而成,湖面积28公顷,湖面银光闪闪,四面绿树环抱,亭阁掩映在绿水中。湖边有烤山猪肉,山下有农舍,有菜园一块块,鸡鸣狗吠之声不断。

贵阳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贵阳古城在元代为顺元城,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元代土城为石城。贵阳城原有九门,老东门处有古城遗址,古城墙残壁大约三人高,斑驳的城墙厚厚的,上面的通道四通八达,台阶和滑道俱备。武胜门上设谯楼,外筑月城,文昌阁在月城内,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建,上层祀魁星,中层祀文昌,下层祀关羽,为九门四阁仅存之阁。南明河上有大南门遗址,有一棵300年的银杏树,河边的古城墙边有一片古树。古渡头门坊,写有“浪静波恬近水有情皆绕郭,云蒸霞蔚远山如画独当门”。贵州高原,自古有都柳江、清水江、阳河以及乌江,一直同外界进行着经济文化交流。始建于明末的黔明古寺,抗战时期太虚和虚云曾在此讲经,大门上写有“闹市闻钟乐钟渐杳别有梵天醒梦,长河对影形影皆忘于无处所生心”。巷子内的房子依稀有古韵,有民国时期交通部部长王伯群故居,有黄齐生曾任校长的达德学校旧址。南霁云祠在达德学校处,王阳明题诗充满儒家的浩然之气:“死矣中丞莫谩疑,孤城援绝久知危。贺兰未灭空遗恨,南八如生定有为。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杉阴雾卷灵旗。英魂千载知何处,岁岁边人赛旅祠。”

南明河宽阔,两岸古柳依依,远远地能看到石拱桥,桥上的楼那样秀美,“甲秀楼”几个字金光闪闪。桥头牌坊上写着“城南胜迹”,上面雕刻着龙凤花鸟。桥上涵碧亭,修于雍正年间,顶上画着太极图,写有“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银汉浮空星过水,玉虹拖雨雁横秋”。甲秀楼大门上,有清朝古州兵备道易佩绅撰的对联,“风尘莽荡此登楼问两游郡县休戚何如忧乐莫忘平日志,身世苍茫一搔首叹万里江山古今多故安危须仗出群才”。明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渔矶石四面砌石为台,状如奋起的鳌头,在台上建阁两层,分祭祀文昌、武曲二星,以培补贵阳文明风气”。甲秀楼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田雯重建,乾隆四十一年(1776)由裴宗锡改建,宣统元年(1909)由庞鸿书重建,现留存有古石碑八块。甲秀楼集中体现出儒家“立德、立言、立功”的价值观念,也体现出文化积累需要保持连续性。江东之,明万历进士,安徽歙县人,官至右都御史,性格刚直畅达,著有《瑞阳阿集》,共10卷。江东之有诗:“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踞鳌头。渔郎矶曲桃花浪,丞相祠前巨壑舟。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江东之万历二十七年用3000名士兵剿杨应龙失败而被罢官后,继任巡抚郭子章继续支持修甲秀楼,由贵阳绅士许崇德牵头,“继增石桥五拱,将甲秀楼改为三层,立江东之像于楼中,请祭祀于名宦祠内”。郭子章,江西泰和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著述甚丰,注重介绍西方地理知识,代表作有《黔记》。郭子章有诗:“楗石为鳌障急湍,名河潋滟镜中看。波涛不怕龙门险,砥柱偏连狻岭寒。俯弄山光窥睥睨,直吞云影吐琅玕。芳亭夹岸风尘隔,锁钥地灵紫翠蟠。”鄂尔泰,清康熙年间举人,雍正三年(1725)任云贵总督,有诗:“鳌矶湾下柳毵毵,芳渡洲前小驻骖。更上层楼瞰流水,虹桥风景似江南。”“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吴达善,乾隆进士,曾任云贵总督,有诗:“为寻胜地一登楼,四面云山尽入眸。多少春光题不出,柳烟轻宕小桥头。”“甲秀楼边曲径幽,绿杨夹水荡渔舟。而今回忆当年事,风景苍苍我白头。”夜晚的甲秀楼灯光黄晕,檐上有飞龙,顶上有芦笙,水里倒映着石孔,桥身上的树藤清晰,水中荡漾着金子般的光辉。

贵阳甲秀楼

山坡上有翠微园,大门有对联“半岭通佳气,双桥落彩虹”。翠微园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前身为南庵,后改名为忠烈祠、武侯祠、观音寺。沿着双龙戏珠龙碑而上,有拱南阁,始建于南明永历十年(1656)。张献忠部将孙可望,被南明桂王封为秦王,在贵阳开科取士,有陈世基等54人被录用,是少有的一件被历史学者称道的事。龙门书院,椭圆形门内有翠竹和小亭,书院初建于明代,清康熙七年(1668)因纪念贵州巡抚刘荫枢改名为刘公祠。刘荫枢(1637—1724),康熙八年举人,康熙十五年进士,初出任河南兰阳知县,后任吏部和刑部给事中、户部郎官。刘荫枢家乡陕西韩城,是“大禹治水凿龙门”“鲤鱼跃龙门”之地,诞生了司马迁等文化名人。司马迁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游学范围甚广。[2]刘荫枢念念不忘为家乡造桥,任云南布政使时着力治理昆明湖水患。康熙四十七年,刘荫枢调任贵州巡抚,任职14年,在四川乌蒙土司和贵州威宁土司斗争中采取招抚方法。这体现出儒家仁爱的思想。儒家强调统治者的自我修养,而正式制度的完善有益于儒家思想更好地发挥作用。孔子说:“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孙子》说:“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甲秀楼内的管理员对游客们说:“贵州的文风需要培育,整个中国的文风也需要培育,历届的贵州巡抚注重文化培育,明清之际贵州出六千举人、七百进士、两状元、一探花。”

贵阳甲秀楼夜景

贵阳到处可见“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贵阳”的字样,2018年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给人以开放向上的感觉。物质资本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而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于创新。后发赶超的效果,在于激励人们的生产性努力而不是分配性努力,在于人的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城市的竞争力,不在于土地的营运,经济发展不能过多地依靠自然资源的利用,而要加强文化等无形资本的培育。熊彼特认为,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验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绝不需要建立在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3]熊彼特所说的创新主要是企业家的事情,合适的制度对企业家的创新具有激励作用,可预测的制度环境能够激励人们的专业化分工,能够让人们放心地将企业做大,专业化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具有专用性。制度包含正式制度和文化等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相互适应更能激励人们的生产性劳动,其中正式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梁漱溟教授的《中国文化要义》客观地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十分有价值的内容,应该贯穿正式制度的各个方面,且应该用正式制度的创新来促进优秀文化的发挥。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2017,第19—20页。

[2]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3,第3999页。

[3]〔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何畏等译,商务印书馆,2017,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