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家长盲目夸赞孩子聪明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这样说:“你很聪明,就是不努力。”“你这么聪明,想做的话,肯定就能做到。”“你很聪明,就是太不认真了。”……家长说这些话原本是想督促孩子学习进步,效果却微乎其微,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孩子对家长夸自己聪明这件事印象更深刻,甚至有点儿沾沾自喜,而往往忽视了后半句:他还需要努力。
孩子听了这些话可能会有两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是仗着自己聪明,就懒得努力了。他们一听家长夸自己聪明就盲目自信,觉得自己是聪明人,只要肯学习,就能很快有所突破。他们还认为,只要自己愿意,超过那些“不够聪明”的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于是,他们变得松懈懒惰,迟迟不把行动提上日程。如果长时间停留在这样的状态,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还会形成懒散的坏习惯。
第二种反应是轻视努力,甚至开始瞧不起那些刻苦努力的同学,认为他们不过是因为拼命努力成绩才好的,根本算不了什么,不努力才有面子。他们会想“我现在根本没有用全力,只要我想,别说用全力,就算稍稍用点力,我就会超过那些刻苦的学生”。这也会造成孩子的错误学习心态。
时间长了他们才会察觉:成绩追起来没有那么容易,习惯改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但是为了维持自己聪明的形象,他们也不敢特别刻苦,不敢让别人看到自己在努力学习,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努力了,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聪明。
而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变得自负、自卑——小时候听多了夸奖,觉得自己确实挺聪明,会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有天赋,结果常常因为做不出什么成绩、没有出人头地而感到很自卑。
所以别对孩子说“你这么聪明,就是不努力”之类的话。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帮孩子认清自己,明白学习的本质,要让他清楚后天的努力和志向是很重要的。
有一个小男孩被妈妈送去踢足球,但是他的基础很不好,总是不进球。他很沮丧,逐渐失去了信心,回家之后闷闷不乐。妈妈鼓励他:“你之前根本不会头球,现在居然做到了!”孩子听完妈妈的话很开心,立刻跑出去练习头球了。
由于这个孩子是团队里面基础最差的,没过几天他又想放弃了。妈妈对他说:“你前两天总是跟不上团队的速度,现在都可以帮他们传球了。”就这样,孩子在妈妈不断的肯定和鼓励下坚持练习,在一场关键的比赛中,他努力和队友配合,传出了许多好球,自己也进球了。
故事中的妈妈很有智慧,她所有的鼓励和夸赞都是围绕着孩子学球、练球的实际情况发生的,而不是单纯夸孩子有天赋,能踢好球。
可以帮助孩子的夸奖方式是夸赞孩子做事的过程,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建立孩子的成长模型。
首先,家长可以从心态和毅力两个方面出发,尽可能地夸奖孩子的付出。比如,你这道题做得很好,每个运算步骤都写得很清晰,考试就不会丢分,也方便自己检查。再如,昨天你背了10个单词,今天用同样的时间背了12个单词,看来你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家长要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他的努力,平衡孩子心中聪明和努力的地位。
其次,培养孩子谦虚、好学的态度。很多聪明的孩子在学习上会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听懂了老师的讲解,就代表自己完全掌握了这一知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引导孩子静下心来,深入学习,可以在自己做完作业的基础上,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点,思考同样一道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这些方式在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让孩子向他人虚心求教。
最后,明确目标,鼓励孩子坚持。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孩子坚持下去才是重点。家长可以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鼓励孩子完成从小目标开始。比如从听完一整节课,到学习一个上午,逐渐地扩大目标,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毅力,为孩子埋下坚持和自律的种子。
家长不要再盲目赞扬孩子有天赋,让孩子活在“我很聪明”的臆想世界里面,坚持和努力才是更加珍贵的品质。与其盼望着孩子的聪明发挥作用,不如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让他成为真正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