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英才文若
送走四大世家后,刘辩挥退了身边的宦官和宫女,大殿内仅剩下他与荀彧、荀攸二人。
刘辩特意吩咐将大殿的门关上。阳光透过窗户洒落进来,昏暗地照在荀彧和荀攸的脸上。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楠木香气。荀彧站在一旁,暗暗地吞了口口水。
按照往常,刘辩今日将二人提拔为内官司,荀彧并没有感到意外。
只是升官之后,又加侍中衔,这意味着他从少府下掌管笔墨的一个小官,一跃成为了天子近臣,可以随意出入宫闱。
此刻,静悄悄的大殿上只有皇帝与他们叔侄二人,连宦官都被屏退了出去。
很明显,天子有密事要托付给他们!
会是什么事呢?荀彧暗暗思忖。
如今十常侍已灭,所谓余党,基本都是酒囊饭袋之辈,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
大将军何进,身为外戚,生前在朝中有势力,但身死道消,朝会之中没人进言加爵加谥,可见他手下的人也都离心离德,不足为惧。
难道是黄巾军、白波军?
但这是战事,自己一介文臣而已,朝中怎么排也排不到自己啊。
莫非真要监察宦官?荀彧相信,敢在大乱之后,群臣之前,训斥董卓的刘辩,绝对没有这么傻。
对!董卓!
荀彧一瞬之间,便已猜到了刘辩的心事。
随即,刘辩为何下求贤令,设内官司等事,荀彧也都明悟了过来。
刘辩见荀彧二人没说话,自己也坐在大殿中央,一言未发。
他非常欣赏荀彧叔侄二人,尤其是从某些典籍中看到的二人的表现,堪称兴邦定国的良臣。
然而,正因为两人胸藏锦绣,此时的刘辩也更为担心。
毕竟,此时的两人还没经历过那典籍中所写的董卓之乱,现在的两人,并非是后来谋定天下的大臣,只是初入朝堂的世家子弟。
汉末战乱,朝廷凋敝,袁绍所领的世家已成败局,二人才辅佐曹操。
如今大乱未起,朝廷未衰,二人出身世家,这条心到底是在自己这边还是在荀家那边,刘辩的心里忐忑不安。
如果二人与自己同心,自不必说。如果与世家荀家同心呢?
到时恐怕整个内官司,又变成了郎官一般,全由世家掌控。
良久,刘辩语气轻和地道:“文若,公达,此间屋中只有我等三人,卿不必拘束,如坐自便即可。”
刘辩虽然语调温柔,但二人尚不敢忘君臣之礼,跪地叩谢后,方才入座。
刘辩心中暗暗叹气,看来两人对自己还有戒心,要打消二人的顾虑,乃是长久之计。
“文若,公达,今设内官司,特设二人为司正、司丞,二人可知所为何事?”
荀彧面带恭敬道:“保家国社稷,纳天下志士。”
“呵呵,详细些。”
刘辩故意这么问荀彧,原因很简单,如果荀彧说的是什么公忠体国的套话,那就是与世家同心;
如果荀彧说的有关董卓,那便是与自己同心。
当然,如果荀彧猜不到自己问的是董卓的事,那就证明那些典籍不过是夸大其词,找个理由,继续打发他回去当守宫令就是了。
刘辩笑眯眯地看向荀彧,荀彧仔细地观察着刘辩的表情。良久,咬了咬牙,沉声道:“定西凉无虞!”
果然是聪明人!
刘辩心中不住地称赞。虽然荀彧没把话说明,但刘辩知道,这是他现在能说的最明白的话了。
如果真说出打倒董卓之类的话来,反而显得其急功近利,难当大任。
刘辩点了点头:“文若所言,深得朕心!”
至此,刘辩、荀彧甚至一直默不作声的荀攸,心里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都认为找到了可以托付的人。
刘辩继续道:“既然二位已知朕之心事,不知可有智慧忠勇之士乎?”
猜中了就没必要一言不发了,荀攸朗声道:
“禀陛下,兖州郭公则,忠义之士;东郡程仲德,有勇有谋。二公乃当世奇才,愿陛下纳之。”
刘辩闻言,面色有些难堪。
他记得程昱,确实堪称有勇有谋,书中记载其善谋,能断大事,曹操更称赞程昱“程昱之胆,过于贲育”,当得上当世奇才的名号。
至于郭图嘛……刘辩不是很喜欢这个人。
这人竭力挑唆袁绍打官渡之战,失败之后,又挑唆袁家二子内讧,最后袁家彻底灭亡。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正是需要人才之际,求贤令初下,天下士人难辨真假,正需要有人立为榜样。
刘辩当即道:“善,即刻传诏,由公达亲往,征辟二人为内官司从事,佚六百石。”
“谢陛下!”
而荀彧此时的心思根本没在推荐人才上,见刘辩、荀攸二人说完话,这才拱手道:
“陛下,臣有一言,请陛下斟酌。”
“文若但说无妨。”
荀彧皱眉道:“今日朝毕,大鸿胪董卓四处发帖,言其初升大鸿胪,首到京城,请诸公卿于今夜,赴府上共饮。”
荀攸附声道:“董卓久在西凉,素有威望,凉、并二州多有归附。
今入朝堂,不思洁身避嫌,反而广交大臣,恐其所图非小也。”
荀彧与荀攸二人说的一点也没错,这正是李儒为董卓出的计策的第二步——广交大臣。
原本李儒计划,先让董卓韬光养晦,待有一段时间,刘辩警惕放松之后,再在暗地里结交大臣。
但董卓性情粗犷豪烈,尤其是刘辩当众揭他老底,这口气始终咽不下去。
于是散朝之后,刚回到家中,董卓就让弟弟奉车都尉董旻借自己升迁为由,广发请帖,请朝中大臣来府上相聚。
刘辩听到这个消息,大笑道:
“哈哈哈,董卓,小贼耳!不足为虑!文若,适才公达有良才相荐,不知卿有何高士相助于朕?”
刘辩现在一点儿也不担心董卓结交大臣。
毕竟今天四大世家刚刚来找过自己,原本自己还有所担心世家从中作梗,但最后袁隗来了一出请辞戏码,自己给袁隗感动得老泪纵横。
只要四大世家还站在自己这边,任凭董卓怎么在朝中结交,也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
荀彧见刘辩神色自如,心中暗暗感叹,天子胸怀,浩瀚无边。
思索片刻后道:“颍川戏志才,能谋善断;河东贾梁道,文武全才。愿陛下纳之。”
刘辩抚掌大笑:“善,文若可以书信辟之。朕得二公,天下定矣!”
说话之间,小黄门在殿外禀报:“禀陛下,大鸿胪董卓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