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往事已矣
大晋帝国京畿望都,落雪缓缓飘下。
窄门上的灯笼已然熄灭。
一个人站在灯笼下,仰面而笑,笑声震得灯笼上的积沙雪一般的纷纷落下,落在他的脸上。
他不在乎。
无论对什么事情,都不曾在乎。
他的目光突然从远处收回来,凝视着街心。
街心上,正是在议论十六年前一桩旧案的百姓。
大晋帝国的京畿望都,堪称这片大陆上的繁华之巅。在这里,两棵参天大槐树之间隐匿着一条静谧的街巷,其宽度恰好能让马车悠然驶过,却又不显浮华。街道两旁,错落有致的宅院仿佛守护着古老的秘密,它们的主人是谁,无从得知,更无一丝声息从其中透出。
在街巷的中段,两扇巍峨的府邸大门隔街相望。右手边的府邸,门前的石狮静立,它们被精心打理得格外洁净,身上不见一丝尘埃与落叶的踪迹。朱红色的府门紧闭,门上的铜环静静地悬挂,未曾发出任何声响。
位于左手边的这户明显要衰败许多,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衰败景象,门的左侧,原本光鲜的漆皮已经大片脱落,显露出底下的木质,显得斑驳而古老。门上还贴着两道封条,它们曾经可能是用来标志某种官方的警示或封印,但现在却显得颓然无力,随风轻轻摇曳,仿佛随时都会随风飘散。此外,原本应该成对出现的石狮现在只剩下一只,另一只的去向不得而知,也许是在岁月的沧桑中被搬走,或者不幸地损毁了。即便是留下来的这一只,也已是残破不堪,耳朵和爪子都有所缺失,整个雕像显得不尽完整。在其基座的后方,积累着厚厚一层黑糊糊的老泥,这种颜色和质地的泥垢让人不禁联想到凝固的血液,为这户宅邸增添了一丝凄凉和神秘的气息。
那座破败的院子正是前大柱国宇文南的府邸。晋历二百八十年六月,皇帝陛下巡视南泽,望都城内爆出通敌卖国大案,亲王夙硕亲自主持审理,三公、五监、九寺及诸公卿旁视,最终确定宇文南叛国罪名成立,大柱国府被满门抄斩。
这个案件已处理得坚如磐石,无论朝廷还是民间,均无人再提重审之事。即便有人忆及此事,偶尔想起那些本不该逝去的女仆与管家等无辜者,心中除了深深的痛惜,更添对宇文南罪行的强烈痛恨。宇文南的恶行不仅令自己名誉扫地,终至身死,更牵连了众多无辜的生命,其罪孽深重,令人发指。
大柱国府,这座昔日辉煌一时的官邸,在朝廷收回后的十余年间,多次被提及欲赐予其他官员。然而,每当提及此府邸的深厚历史及其被称之为“凶地”的传闻,受赐官员们皆闻之色变,纷纷以各类缘由婉拒,不愿接受这份重礼。他们宁愿选择留在都城之中,那里地广人稠,名宅林立,居所无忧。因此,这座府邸便一直寂寥地伫立于古老的街巷之中,岁月无情地侵蚀着它的辉煌,使其逐渐破败,终被世人遗忘。
“那处凶宅没人要,对门的宅子却很抢手。为什么?当年大柱国和鸿胪寺卿对门而居,大柱国满门抄斩,鸿胪寺卿却是扶摇直上,现如今已经是大柱国,帝师,他老人家当年住过的府邸,你说该有多少四五品的官员想沾沾光?”
对于这些在街坊里住了数十年甚至几辈子的老户们来说,最值得他们聊的事情,自然是当年大柱国府的叛国案和鸿胪寺卿的青云大道,每日围着这些说来说去也不嫌腻。
“说起如今的大柱国,他老人家当年不过是个鸿胪寺卿,后来却忽然间青云直上,这里面有件妙事,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
“这事当年闹的那么大,甚至连宫里都发了话,住这片坊市里的人谁没听说过?”
一中年汉子摇头嘲讽说道:“堂堂鸿胪寺卿却看上了大柱国府主母,不料那大柱国府主母也是极为贞烈之人,宁愿赴黄泉去陪那可恨的宇文南,也不愿跟着这位鸿胪寺卿大人,这位若云澜大人,也是性情中人,居然直接娶了自己府里最末等的一位丫鬟,在人家给他生下一个女儿后却又将人家赐死,最后要不是宫里下旨,谁知道这府里会闹成什么模样。”
“你们只知道是宫里发了话,那你们知不知道是谁发了话?”先前说话那人冷笑一声,双手向着望都城北遥遥一揖,“好教你们知道,那是圣母皇太后知晓此事后勃然大怒,亲自手书一封信交给若云澜大人,命他好好管教自家后院之事。”
“皇太后娘娘啊……”
“和若云澜大人相比,那位大柱国宇文南就算是倒了血霉……这话也不对,丫的敢叛国谋逆,死一千遍也算是便宜了他,只不过府里……那些人真是可怜。”
老人拿起筷尖戳破碟中咸蛋,就着那抹滋味饮了口便宜的莲花白,啧啧叹息道:“你们都没亲眼见过,我那天刚好在,大柱国府里杀声震天,人头落地就像西瓜落地般迸迸直响,那血啊……从大门下边漫了出来,真是惨啊。”
“我不是想替那个贼人说话,只是这世上的事情有些时候想起来、琢磨起来确实挺不是滋味,当时街坊都知道,朝中有几个官员和大柱国交好,可事发之后硬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将军说话,事后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老人放下酒杯,下意识看了看饭馆四周,看了看门外的街道,压低声音说道:“听说过城门郎秦文吗?他是大柱国从边塞带回来的裨将,结果首告大柱国叛国的就是他,要问这个人现在在哪里……人投靠了若云澜大人,现在混的好着哩!”
“还有当年那位武典将军,据说现在也挺不错,也不知道这些人每日花天酒地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大柱国府里的人头,如果想起来又是啥感觉。”
第一世家宇文世族族长宇文南,当时的大晋帝国大柱国,被人发现密谋造反,豢养私兵,家中上下为逝去的妖妃守灵,这一桩桩一件件,皆是被定为死罪,满门抄斩。而当时负责诛杀大柱国府的若云澜,在宇文南死后继任大柱国之位,封太尉,爵号武穆,一时之间称霸朝野,无人敢对其不满。
到现在提起来,大晋帝国京都百姓都还能够想起来,十六年前,那场大火将宇文府烧的干干净净,宇文世族上下包括佣人一百二十一口人,无一生还,只不过当初负责给宇文世族收尸入殓的官员却发现了一件极为奇怪的事儿,一百二十一口人,却只有一百二十具尸身,当时也是成为京都一桩悬案,只不过后来当时的晋帝夙违并没有下令彻查,一手举报宇文世族谋反的若云澜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于是这件事情,就心照不宣的不了了之。
而在宇文府那场大火过后,先帝夙违便一病不起,六皇子夙语昇被囚禁在栖梧宫内,严令不得外出,先帝托孤于皇叔夙硕,封为摄政王,一时之间,原本强盛无比的大晋帝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那一夜过后,摄政王夙硕的府上,多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很是奇特,他天生沉默寡言,年至六岁,却依然不会说话,可在摄政王府的下人看来,这个小孩是个灾星,因为他有着跟那位刚刚死去的妖妃一样的,摄人心魄的,妖冶的,一双血色眸子。
从此便有个传言,宫中那位妖妃没有魂飞魄散,而是附在了这个少年身上,成为灾星,准备长大之后再一次祸害大晋,可是在少年长大之后,非但没有成为祸害大晋帝国的灾星,反而是成为了守护大晋帝国的四方御主之一——琴主宇文怜城,亦是那位少柱国大人。
次日,司隶台下属几个官吏在巡视京畿望都安全时,在这条一直繁荣无比的巷子里,发现了几具尸体,正是昨日议论十六年前大柱国府旧案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