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狼狈的高拱,震惊的六部
就见陈皇后穿着素服,抱着隆庆帝的灵位,走在前面,李贵妃和太子跟在后面。
众人见状纷纷下跪行礼,只是没有等来叫起的声音,就见陈皇后抱着灵位走到了高拱和六部高官的面前。
陈皇后满脸的悲伤,眼里噙着泪,身姿单薄却透着决然,高声质问高拱和六部高官道:“诸位大人!”陈皇后开口,声音清冽,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先帝遗诏,言犹在耳,你们却置若罔闻,究竟是何居心?”她的眼眸泛红,死死盯着阶下的高拱与六部高官,手中的灵位微微颤抖。
高拱一袭朝服先是一惊,然后神色凝重的向前一步,跪下道:“皇后娘娘,臣等对先帝忠心耿耿,绝无违背遗诏之意!”
“只是这朝堂诸事繁杂,新政推行、边患未平,诸多事务需要权衡考量,并非有意拖延。“他言辞恳切,试图平息陈皇后的怒火。
“哼!那是谁让你们胆敢来挑拨两宫,故意拖延太子登基的?”
“这!这!”高拱此时已经是满头大汗,他没想到两宫和太子竟然会当着这么多官员和勋贵的面,直接问出来,不应该私下找他和内阁谈的吗?
这时同样是晋党骨干的吏部左侍郎张四维,硬着头皮站出来跪下道:“启禀娘娘,臣等万万不敢挑拨两宫关系,更不敢不遵遗诏,拖延太子殿下登基。”
“臣等这就回去筹备第三次的辞让和太子登基大典事宜!”
户部尚书张守直也站出来,满头大汗的道:“娘娘,眼下国库空虚,军饷短缺,又要紧着国丧,臣等正在全力筹措,实在分身乏术,遗诏之事,臣等绝不敢忘!”
礼部左侍郎王希烈也急忙附和:“对呀,礼仪规制,臣等也在日夜筹备,不敢有丝毫懈怠!“
陈皇后冷笑一声,目光如刀:“筹备?我看你们是被迷了心窍!先帝嘱托,关乎国本,你们却拖延至今,是想挑拨两宫,架空太后,独揽大权吗?”
此话一出,瞬间鸦雀无声,无人胆敢再开口。
刑部尚书葛守礼上前一步,声音带着颤抖道:“娘娘明鉴,臣等绝无此心!
“只是推行遗诏,牵扯各方利益,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堂动荡,还望娘娘三思。”
陈皇后怒目而视:“动荡?你们不作为,才是真正的动荡!”
“先帝尸骨未寒,你们就如此敷衍,如此不把我们孤儿寡母放在眼里,对得起先帝的信任吗?”
高拱皱了皱眉,再次开口道:“皇后娘娘,臣等一心为国,绝无他念!”
“更不敢辜负先帝的信任,只是这遗诏之事,牵扯甚大。需从长计议,贸然行事,一旦不妥,就会关乎社稷安危,还望娘娘明鉴!”
陈皇后却不听他解释,转过身来对着下面的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们道:“太子殿下本想着在他登基之后,就马上加开恩科,和增加在京的四品以下,中低阶官员俸禄的,但也被内阁和六部……”说到这,陈皇后摇摇头不再说了。
高拱:?
六部官员:?
不是,太子什么时候说了?他们怎么不知道!?
陈皇后可不给他们开口解释的机会,抱着灵位转身就走到了隆庆帝的棺椁前,抱着棺椁就开始失声痛哭。
李贵妃和太子朱翊钧也跪在棺椁前面痛哭,不发一言,只是默默抹泪。
这个场景让人一看,就是受了莫大的委屈。
下面的中低级官员,和太学、国子监的学生们,并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只看到了,堂堂的皇后和贵妃,还有太子殿下,被人逼的在先帝的棺椁面前痛哭。
只听到皇后说太子殿下是打算在他登基之后,就加开恩科,和给他们这些中低阶官员增加俸禄的。
只是都被内阁和六部官员驳回了。
这还了得!
一时之间,众人议论纷纷,尤其是在场的中低阶官员,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们,皆是怒发冲冠,满腔愤慨,这还有天理还有王法吗?
中低阶官员听到太子殿下愿意给他们增加俸禄,一个个的激动的都找不到北了。
他们这些中低阶的在京官员苦啊,挣的那点俸禄根本就不够养家糊口的。
他们每个人哪个不是靠着在国库借债活着的?
内阁和六部的高官们,他们是看不上这点儿俸禄,可是他们想过自己这些中低阶的官员们吗?
难得太子殿下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想到他们,这时这些中低阶的京官们,一个个的发自内心的拥护,这个还没登基的太子。
而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们,一听太子殿下要加开恩科,就更激动了。
虽然他们一直就有猜想,新皇登基之后会不会加开恩科,但是现在听到这个肯定的消息,他们怎能不激动?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和未来的大事啊!
一旦加开了恩科,那他们就可以少等两年,参加乡试和会试了。
哪怕是这次恩科不中,那么再等一年就又可以再考一次,多么好的消息呀!多么好的太子殿下呀!
所以此时此刻,这两拨人同时对否决了他们好事的内阁和六部高官们,充满了敌意。
就在陈皇后的父亲固安伯陈景行,想要上前揪着高拱的衣领质问,但是被人拦下来后。
冯保只是对着那两拨人做了个手势,立马就有人带头道:“咱们去问问内阁和六部的高官们,他们凭什么不遵先帝遗诏?他们为何要逼迫两宫和太子殿下!”
“对,问问他们去,凭什么不尊遗诏?不是想揽权擅政?”
“走!不要怕他们,有两宫和太子殿下给咱们撑腰!”
“对对!好好问他们,凭什么不答应给咱们涨俸禄,还有加开恩科?”
在这些人的带动下,在冯保故意的纵容下,两拨人顺利的将高拱和六部的高官给围了起来。
一开始还是高声质问,慢慢的到了最后,也不知道是谁先动手的,竟然发展到了推搡。
虽然这些人谁也不敢真的对六部高官动手,但是也在来来回回的拉扯当中,把六部高官的官袍都给扯坏了。
高拱被众位尚书和侍郎护在中间,虽然没被波及到,但是也把自己弄得非常狼狈。
到了最后,还是年仅十岁的太子殿下,高声喝止了众人,才控制住了局面。
就见太子殿下高声道:“孤闻,国赖长君,以定社稷之基;朝凭英主,乃安兆民之生。今父皇龙御上宾,大位虚悬,父皇于诸公属意于孤,欲孤承继大统。然孤方幼冲,蒙昧未开,德行未修,智识未广……”
高拱和六部官员一听,这是第三次辞让时,太子该说的话。
他们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两宫和太子不想再等了,想在今天,想在灵前,就举行完第三次辞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