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造升级战略
一、美国:重归制造战略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强烈意识到制造工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发布的报告提出,美国制造业领先优势不断丧失,这一趋势已从低端制造产品领域逐渐向电脑、显示器等高技术产品贸易领域延伸,极大地损害了美国本土的创新控制力。美国认识到,无论以后科学技术怎样进步,经济结构发生怎样变化,都不能忽视制造业发展。将各领域先进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相结合,推动再工业化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向,先进制造战略、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制造领域,而是致力于制造业里最高端、附加值最高的领域,全力强化技术优势,重点制造别国无法制造的产品,尤其是大型、复杂、精密、高度系统整合的产品,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形成错位发展,在研发、设计、技术、工艺、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抢占制高点。
(一)政府层面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美国逐步启动制造业振兴国家级政策,着力兴建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先进制造业,实现再工业化。在行业层面,通过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新改造制造行业和发展高端制造业,重构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重塑美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推动美国经济再次走上可持续增长之路。
(二)政策层面
美国政府自金融危机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案促进重归制造业战略实现。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客观描述了全球及美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明确提出了实施美国先进制造业战略的3大原则和5大目标。为保证有效落实,该计划不仅规定了衡量每个目标的近期和远期指标,而且指定了参与每个目标实施的主要联邦政府机构,展现了美国政府振兴制造业的决心和愿景。3大原则:一是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政策;二是加强“产业公地”建设,“产业公地”是指制造商,尤其是中小企业所共享的知识资产和有形设施;三是优化政府投资。5大目标:一是加快中小企业投资;二是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三是建立健全伙伴关系;四是调整优化政府投资;五是加大研发投资力度。美国先进制造业同意战略计划的主要意图在于贯彻落实“再工业化”战略,应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新挑战,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
(三)行业层面
行业组织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组建,宣告企业界进军工业4.0时代的号角吹响。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侧重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美国五家行业龙头企业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除了通用电气这样的制造业巨头,加入该联盟的还有IBM、思科、英特尔和AT&T等IT企业。工业互联网联盟采用开放成员制,致力于发展一个“通用蓝图”,使各个厂商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其目的在于通过制定通用标准,打破技术壁垒,利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过程,更好地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尽管上述标准的建立和最终批准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一旦这些标准建立起来,将有助于硬件和软件开发商创建与物联网完全兼容的产品。最终结果可能是实现传感器、网络、计算机、云计算系统、大型企业、车辆和数以百计其他类型的实体得以全面整合,推动整个工业产业链效率的全面提升。
二、欧盟“工业4.0”战略
(一)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工业战略
自欧债危机后,欧盟在采取各项救助与财政整顿措施的同时,立足长远,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期望产业结构升级与制造业回归。2010年,欧盟提出“欧洲2020战略”,其3大发展重点中的“智能增长”就涵盖了“再工业化”的主要内容。而于2012年10月发布的《指向增长与经济复苏的更强大的欧洲工业》,就更明确地设定了“再工业化”战略的目标,即到2020年将工业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当时的15.6%提高到20%。在成员国层面,包括法国、当时的成员国英国以及西班牙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再工业化”战略。如英国2011年发表的《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之路》报告中提出了6大优先发展行业,法国于2012年新成立了生产振兴部来重振法国工业,西班牙于2011年以“再工业化援助计划”的方式,由政府出资约4.6亿欧元,资助国内的再工业化项目等。而这其中,德国的“工业4.0”战略引起了世界各方的广泛关注。
(二)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
德国“工业4.0”战略体现了以其创新制造技术方面的优势开拓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是对“工业1.0”(机械制造设备的引入)、“工业2.0”(电气化的应用)和“工业3.0”(信息化的发展)的延伸。“工业4.0”战略通过深度应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手段,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重点进行工业技术领域新一代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促进产品功能多样性、个性化和产品性能大幅提升。“工业4.0”战略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方式,通过技术实现了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的相互融合,反映了人机关系的深刻变革,反映了网络化和社会化组织模式的应用。在“工业4.0”战略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出资,以德国企业、社团组织为资助对象,特别重视中小企业的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政府部门、科技界、高校和企业界组成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旨在促进不同行业组织的跨界合作,促进传统产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由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
(三)德国“工业4.0”战略内容
德国“工业4.0”战略
德国“工业4.0”战略可以概括为1个核心、2重战略、3大集成和8项举措。
1.1 个核心
“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网络化”,即通过虚拟—实体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目的。CPS系统建立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高速发展的基础上。
2.2 重战略
一是领先的供应商战略,关注生产领域,要求德国的装备制造商必须遵循“工业4.0”的理念,将先进的技术、完善的解决方案与传统的生产技术相结合,生产出具备“智能”与乐于“交流”的生产设备,为德国的制造业增添活力,实现“德国制造”质的飞跃;二是领先的市场战略,强调整个德国国内制造业市场的有效整合,构建遍布德国不同地区、涉及所有行业、涵盖各类大、中、小企业的高速互联网络。
3.3 大集成
一是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力求在智能工厂内通过联网建成生产的纵向集成;二是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包括设计与开发、安排生产计划、管控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售后维护等,实现各个不同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达成工程数字化集成;三是关注全社会价值网络的实现,从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拓展至建立标准化策略、提高社会分工合作的有效性、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及考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达成德国制造业的横向集成。
从集成方向上看,“工业4.0”完成了水平集成、垂直集成和端到端集成。水平集成指同类企业跨区域合作的信息整合。垂直集成一种是在工厂里,由不同层面的设备和传感器实现端到端数字整合;另一种是不同层面的垂直企业信息整合。端到端集成指产品从设计到交付,实现端到端信息整合。
4.8 项举措
一是实现技术标准化和标准开放的参考体系;二是建立模型管理复杂的系统;三是提供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四是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五是创新工作的设计和组织方式;六是注重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七是健全规章制度,包括企业如何进行数据保护、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协调各国不同的贸易规则等;八是提升资源效率,不仅包括原材料与能源,也涉及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此外,各类可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也是评估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可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