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史(十):东亚的开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倭寇与佛郎机

欧洲商业开始发展的12世纪以后,东亚的商业也发展了起来。在中国宋元时代有以盐、茶、绢、陶瓷器为主的国内贸易以及与来到广州、泉州的阿拉伯人开展的国外贸易,元代还有通过陆路开展的欧亚通商等,后者与欧洲的地中海贸易正好呼应。

日本晚于中国,商业从镰仓中期13世纪中叶开始发展,历经南北朝时期,进入室町时期后更是得到繁荣发展。濑户内海沿岸、九州西岸的冒险商人前往朝鲜(高丽)、中国(元代)从事贸易,有时他们也会变成海盗。

继元之后的明代,中国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以上海一带为主产地的棉织品成了重要商品。但明朝为了防范日本冒险商人(倭寇),开始实行海禁(锁国)政策,禁止商人私自通商。15世纪初,明成祖派郑和(出生于云南的穆斯林,原来姓马,后服侍明永乐帝,成为宦官首领太监,被赐予郑姓,乳名为三保,所以被称为“三保太监”)率领船队先后七次到达南洋、印度洋一带开展贸易。而日本和中国(明代)的冒险商人则联手违反海禁,一直在中国的华中、华南海岸从事秘密贸易活动。

如上所述,当明王朝为了政权安定而努力抑制国内商业发展时,欧洲的冒险商人却不远万里向东亚进军。另外,罗马教廷的传教士也和这些冒险商人一起到来了。这样一来,受这刺激,中国和日本的冒险商人也跃身而起,前往菲律宾、爪哇、安南、暹罗等地开展贸易,并在各地发展居留地。

葡萄牙人首次来航中国是在1516年。他们先在广东省西南海岸的上川岛、澳门附近的浪白滘设立据点,接着又在广州、宁波、福州、泉州开始了通商。宁波、泉州两地有大量葡萄牙人居留。但他们反抗的态度激怒了明朝皇帝,在16世纪40年代他们遭到了大举打压,从北方的通商地被驱赶至浪白滘。后来他们成功贿赂官府,在浪白滘附近的澳门设立了根据地(澳门成为葡萄牙领地是在鸦片战争后,在此之前是中国官方控制下的葡萄牙人居留地),并在此后的一百几十年间垄断着与中国的贸易。澳门这座岛屿与邻近的香山县之间是一片沙洲地峡,明朝官府在该地峡筑起只有一扇门的城墙,将之与香山县隔离开来。

循着西方航路前来的西班牙人将菲律宾马尼拉占为根据地。马尼拉因聚集了大量来自福州、厦门、泉州以及日本的商人而十分繁荣,在这里,中国丝绸被换成了大量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