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幼教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观念导向与幼儿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区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与重视,这对幼儿健康成长和幼教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也产生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幼儿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步入了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目标意识模糊。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总目标,但在具体实施中,对幼儿教什么、怎样教,到目前为止在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中还比较模糊。在教学中以集体教育为主,缺乏多渠道、多形式、多活动的课程模式。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智育、轻能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技能技巧传授、轻习惯兴趣和情操的培养,重作业上课、轻一日活动,重教师主导、轻幼儿主体,重教育、轻保育,重上课、轻活动等倾向比较明显,致使幼儿存在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言语刺激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

二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的幼儿园为了出“成绩”,迎合家长的需要,把本应由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来教,进行超前教学。单调的识字、枯燥的算题、过重的负担,使孩子感到疲劳,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骤减,产生厌学心理。

三是保教认识偏狭。不少教师把保育简单地理解并落实在行为上多是搞好卫生、确保安全,让孩子吃饱吃好即可,尚未建立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保育意识,保教之间的渗透、配合默契度不高,在保育中忽视养成教育,在矫正、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重视不够。

四是教师“教”的意识太强。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由于学前儿童大脑皮质的反映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留下痕迹,故学前儿童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许多材料。于是有的教师便认为幼儿记忆力好,就对幼儿进行“填鸭式教学”,让幼儿背诵许多幼儿不理解的古诗、儿歌等内容,幼儿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单靠模仿、记忆来学习,使教学过程处于教师教幼儿被动学的单向式状态。在教师的强制下,一些学前儿童也能摇头晃脑地背诵许多古诗和儿歌,许多教师和家长也为此感到沾沾自喜。殊不知儿童是白记了一大堆不理解毫且无意义的干巴巴的声音符号,过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

从家长观念的误导到幼儿教育步入的误区不难看出,作为基础教育基础的幼儿教育,同样也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如何从这个阴影下走出,让教师、家长和幼儿在素质教育的乐园里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观念导向的转变是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和前提。观念不更新,认识难提高,推行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显然,观念导向的转变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和紧迫。

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把教育孩子学习做人放在首位,使孩子处在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各种活动,经历内容丰富的生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打好基础。这是由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的进程中,早期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应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具备衣食睡玩自理自立的能力,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比孩子会背诵几首儿歌、会算“10以内的加减”更重要,因为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从这个意义讲,家长应树立:

(1)孩子是独立人的观念。孩子一出世,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别于父母的个体,有自身的生理特征,有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家长,应当做的只是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给幼儿适合其生理和认知结构发展的环境,促进孩子在身体、智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家庭中,父母应当少包办,让孩子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经验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并尽早养成孩子的独立意识。

(2)孩子是社会人的观念。人是社会的动物,孩子自从来到人世,就开始了社会化进程。不论父母们情愿不情愿,孩子长大后都要脱离父母,独立走向社会,在社会大家庭中迎接挑战、接受考验。家庭教育应该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教给孩子正确的社会规范、人际交往准则,培养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使孩子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成为良好的社会公民。

(3)孩子是平凡人的观念。不少家庭往往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在孩子尚未出世就开始为其勾画未来的蓝图。孩子一出生,就为其设计诗人、音乐家、科学家的美好“前景”。说句实话,我们的孩子中大部分恐怕都实现不了父母的愿望,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如果家长们一味地刻意追求不切实际的培养孩子的目标和方法,到时候说不定只剩下“心比天高,事与愿违”的无奈了。

其次,幼儿园和教师要转变观念,一切以提高幼儿素质为中心,把园内各项活动都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鉴于此,有必要从现在起,在全区幼教系统开展一次“素质教育大讨论”。在讨论中应当明确以下几点:①素质是一个人先天具有的和后天发展的、内化的、稳定的、系统的、能动的结果,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任务是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人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②进行素质教育的原则是突出基础性,注意差异性,渗透教育性,着眼发展性;③素质教育的方法是要准确地把握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自觉主动地参与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通过讨论,使广大幼教工作者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认识有一个新提高,观念有一个大的转变。具体讲,就是使幼儿教育由单纯开发智力的旧观念转变为培养智力因素与培养非智力因素同步进行的新观念;由灌输知识为主的旧模式转变为成才教育和做人教育同步进行的新模式;由分科教学的老传统转变为围绕一个目标组织各种各样活动的新方法。实现了这“三个转变”,我们培养出来的幼儿才是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幼儿。这样的幼儿,才能挑起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的重任,才能参与到未来世界的竞争中去接受挑战。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此要有紧迫感、责任感,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教孩子三年,为孩子想三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三百年”的远见卓识和战略思想,投身幼教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教育孩子,培养孩子。

再次,全社会上上下下都要转变观念,从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和对国家前途命运负责的战略高度,形成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支持和促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由于现阶段社会上选人体制、用人机制、就业渠道等在某种程度上对应试教育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试教育的习惯、惰性和不合理的舆论压力在短期内还难以根除,所以社会各界都要采取措施,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做出不懈的努力,必要时可采取行政干预来积极加以推进。为此,建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我区实际,制定出推行素质教育的规划和要求,狠抓落实。其中,尤其是抓紧构建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考绩机制,加强评估和督办,使我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改革和完善大中专院校招生办法及毕业分配、用人制度,包括改革在高、中考命题中只重视书本答案的死记硬背和出题离奇的偏颇,提供科学的政策导向,为幼儿园、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幼教事业是社会的事业,除了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外,各级妇联、工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都要关心幼教、支持幼教事业发展,促使幼教事业在素质教育方面有大的起色和突破。可以相信,只要下决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观念导向转变为突破口,加快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我们必能拥有在21世纪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最重要的人才条件,这将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本文收入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建园50周年《教育教学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