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幼儿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全面发展教育

(一)全面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包括道德、志趣意向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全面发展的内容具体包括:①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②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③人自身的全面发展;④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我们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手段,即教育者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促进其身心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具有以下特征:①全体性,每一个幼儿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②全面性,使每个个体的各种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③主动性,全面发展不是外加的,而是自主和自由的;④和谐性,即德智体美各方面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⑤充分性,个体在社会给予的空间条件下,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⑥可持续性,个人的现实发展既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又不会对其发展未来和潜能造成损害。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构成

1.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发展可能为基础,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幼儿体育,指在幼儿园进行的,根据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体质、保证健康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智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幼儿初步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活动。

幼儿德育,是指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具体包括社会性发展(爱的情感、社会行为规范、人际交往技能等)和个性发展(自信心、主动性、诚实、意志等)两个方面。

幼儿美育,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运用美的事物和各种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2.诸育的关系

幼儿各育之间既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各育针对人的身心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作用和特殊的教育方法、手段,不能相互取代。例如,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智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的“五爱”情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美育针对的是幼儿的美感养成,关注重点是欣赏能力、生活情趣、精神境界等,培养相应的表现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实践中应坚持“各育并举”,任何一育都不能偏废。

此外,各育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例如,体育为各育实施提供身体条件;智育为各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德育为人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保证各育效果的性质;美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审美保证,是全面教育的升华。在思想上、在研究中可以把各育分离开来,但在实践中每一育都不可能相互孤立地发生作用,必须要树立整体观念、把各育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只有综合设计保教活动,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真正提高保育教育的实效。

知识要点

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智力、体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包括道德、志趣意向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全面发展具体包括人的劳动能力、人的才能、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教育,具体包括德智体美几个方面。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对全面发展内涵的理解,注意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的概念、特点与任务,同时厘清各育之间的关系。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

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劳结合)。在幼儿园教育中,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有下面几个方面。

1.教育活动

集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开展保教工作的主要手段,因而也必然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因为集中教育活动可以:

(1)通过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的内容,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使幼儿的认识、思想、情感不断起变化,奠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2)通过保教方法发挥作用。例如,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各种活动的组织形式对于贯彻全面发展教育也有特定的意义。

2.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组织方式,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充满着各种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加深对集中教育中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形成各种能力,如操作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所以,组织游戏活动要尽量发挥幼儿的兴趣和自由参加的原则,不能包办代替,要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其他集体活动

除集中教育活动外,幼儿园有多种其他集体活动,如班集体、兴趣小组活动等,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观念,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养成遵守纪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尊重舆论的态度,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幼儿集体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由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要说的话,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4.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护绿小卫士、我是小小清洁工等,如果组织得当都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上述四大途径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

(四)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策略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处理各育关系,科学设计保教活动

强调各育并举,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应根据各育的特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例如,各育的内容选择、课时比例、保育教育方法和手段、效果评价方法和手段等都应充分考虑各育的特点和不同阶段幼儿发展的特点。各育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但各育的实施需要不同的身心发展基础、不同的教育教学条件和方法,它们的效果也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

2.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一致的、统一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是指每个人在全面发展过程中由于客观存在的各种差异而形成的各不相同的个性,是全面发展的自然结果,即“全面发展的个性”。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有一个重要的维度是自由发展,是以个人合乎本性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的普遍、统一的基本要求,个性发展是教育的必然结果。教育实践中要在全面发展这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位幼儿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个幼儿长处的同时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3.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幼儿潜能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育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就是要顺应人的禀赋,以人的个性发展需要为本,最大限度地开掘、发展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首先,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面向全体幼儿,尊重幼儿的差异和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其次,育人为本就是要依靠教师,激发全体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才能。

4.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首先要解决幼儿的学习方向、学习动力等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其次,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创新精神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决策能力、高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等。

5.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教育目的是对人的理想设计,是教育努力的方向,它对教育实践发挥着价值引导作用,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统一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出发,提出既与教育目的的指导方向一致,又符合幼儿教育实际需要的目标,将教育目的的指导性与培养目标的现实性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指导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活动。培养目标的确立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还应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幼儿的身心特点及规律,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才能使教育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知识要点

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劳结合,幼儿园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其他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实施。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要求如下:正确处理各育关系,科学设计保教活动;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幼儿潜能;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促进幼儿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