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求真:邓中甲临证制方旨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唯物论

物质论是古代哲学思想中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论运用到中医学上,先生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以元气论为代表的世界物质本原说;②以精气神学说为代表的生命物质层次观;③以五行学说为代表的物质属性和运动态势统一论。

一、元气论

元气论是古代哲学关于世界物质本原说的代表思想。早在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说。这个“道”是指万物运动的总规律;“一”是指万物的物质本原,也就是气,正如老子所言“通天下一气耳”。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有动和静两种基本态势,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即所谓“一生二”。“二”就是阴和阳属性的概括。“二生三”,指的是阴阳相互作用,产生阴阳的平衡,阴阳平衡的状态就是“三”。“三生万物”,是指天地万物都是在阴阳平衡下产生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是指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因素构成,“冲气”是指协调平衡之气。《庄子》里也说“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这个“机”就是气,物质产生于气,最后又复归到气。此外,中国古代哲学里尚有大量的世界万物本原于气的论述。所以说气是形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

二、精气神学说

精气神学说是生命物质层次观的代表思想。早在《管子》书中就有不少关于精气神学说的论述,《淮南子》和《吕氏春秋》也涉及了精气学说的内容,黄老学派和稷下学派将精气神学说拓展并逐渐完善,发展到《黄帝内经》,精气神学说已经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气是万物的本原,是人体生命的最重要的最原始的物质基础。对于精,《管子》谈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认为气发展到最精华的部分就是精。《黄帝内经》谈到:“生之来,谓之精”,说明气是万物的本原,精是生命的本原,生命的形成来自于精。《黄帝内经》亦谈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说明有精神意识和思维能力的个人由精发育而成,精比个体的形成还早。精气是反映万物的生机与活力的,有生命体就有精的存在。

至于神气,《管子》提到:“至精为神”。神气,在先秦著作中,又称为灵气,灵气是神气的另一种说法。神气是“精”的精华,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说,神气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具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特征的物质存在和运动形式。所以,气为构成天地万物的基础物质,精为其有生命活力的基础物质,神为具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特征的基础物质,而精、气、神是生命物质里三个不同的层次。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作为古代朴素唯物论的一部分,从形成到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春秋战国以前,五行学说基本上以“五材说”作为基础,所谓“五材”,即木、火、土、金、水;这个阶段的“五行”主要是事物属性的归类。

第二个阶段:从战国至汉初,“五行”侧重在事物属性归类的基础上,研究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渐产生了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概念。

关于五行的生克乘侮的规律如图1-1。这个图形本身出现是在宋代,已经把五行的生克乘侮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汉书》中的《五行志》篇可以看出,在汉代不管是政治社会组织,还是自然科学、医学,统统都是用阴阳五行学说来统率。《汉书》当时对五行的定义是:“五行:五,木火土金水;行,顺天行气也。”“顺天行气”中“天”是指的自然,也就是指自然界的物质。“行”是运动,是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律。所有运动,不管是生命运动或者气候运动,都有基本的运动态势。

图1-1 五行生克乘侮

第三个阶段:从汉代一直到唐宋,五行理论逐渐发展、完善,宋代五行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太极图成熟的时代。阴阳、五行、太极本身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补充的,完全形成一体是在宋代,这也符合历史的认识过程。五行学说不但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归类,而且反映了它们的联系,把它抽象成任何事物运动共同具有的五种基本运动态势。一年当中气候的春夏长夏秋冬,生长化收藏,生命的生长壮老已,都是以五种基本运动态势来表示。这五种基本运动态势,如图1-2。

图1-2 运动的转化

这个图中的木,主要反映升发或运动的启动,所以肾藏的精、肝藏的血,在中医理论当中都是通过肝的升发才能够从下达上,上荣头面。这个过程主要利用木性升发的运动态势,引申为运动的启动。而根据火性阳热、炎上这个特点,反映出运动的加速。至于土,古人说土生万物、土爰稼穑,根据这点,对天地万物而言,它灌溉四旁,涉及整个平衡,所以强调协调、平衡的概念。不管处于运动态势的哪个阶段,它都具有一种在此态势条件下的协调平衡。运动的启动、加速、减速、静止,都需要有协调平衡,同时运动自身也有一个协调平衡阶段。土既是五行的一行,主一种运动态势,同时它又贯穿于各个运动态势当中,体现这种协调平衡。对于金,金曰从革,从它的肃杀敛降,引申出下降的运动态势。水曰润下,滋生万物,所以引申为运动的终止,也是新的运动的开始。由此看出,任何运动都有这五种基本运动态势。生命的运动、气候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都有一个从开始、加速、平衡、减速、静止、新的运动开始的过程。把一组运动转化以后联合在一起看,太极图实际上就是两个五行运动的过程(见图1-3、图1-4)。

图1-3 太极图的形成
图1-4 太极图

因此,五行学说不仅是木、火、土、金、水五种性质和它们之间简单的循环,还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中医学物质的特点离不开运动。中医学不是单一研究物质的性质,也不是单一研究物质的量。性质和量都结合了具体的运动,运动的状态、运动中物质的量,不是割裂开的,而是综合在一起,这是综合时代思维的特点。五行学说是古代唯物论的一部分,与“气一元论”“精气神学说”构成了古代从道家学说开始的唯物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