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张仲景是创立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先驱
目前国际医务界普遍认为循证医学的兴起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临床医学实践(clinical practice)从经验走向理性。然而,深入研究中医学的临床开山之作《伤寒杂病论》,会深刻地体悟到,《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过程蕴含了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本著作的形成完全是从临床实际中寻找最佳证据,其思想核心与现代循证医学研究理念如出一辙。因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偏低,不可能进行现代的临床试验,又由于交通与通讯设备匮乏,大多数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基于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而仲景则不然,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古代医籍精华、系统总结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与验证,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查手段,搜集、筛选大量临床证据,验证前人方证防治效果,对疗效欠佳的方剂加减化裁、另立新法;对疗效确实可靠的原方,规范相应的病机,做到随机立法,据法选方。仲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提炼出能反应主要病机的脉证作为经方治疗的最佳临床证据,最终融辨证论治与方证理论为一体,集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疗效于一身,完成了东汉前中医临床最佳证据的生成、实践与评价,为医生正确的诊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循证决策。仲景提炼出的临床最佳证据与方剂作用,二者间严丝合缝紧密结合的契合度,称为方证证据。这一证据形成后,成为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行为规范,一直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活动,应对千变万化的复杂病证,在此理论基础上,后世证治不断创新,因此称张仲景为循证医学的先驱实至名归。也可以说《伤寒论》是以寻找临床最佳证据为核心,以推广使用临床最佳证据为目的,故称其为古代临床医学的循证专著是名实相符的(详细内容见《〈伤寒论〉方循证医学研究》一书绪论第一节第二部分《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循证医学巨著;及《伤寒论方治疗优势病证规律研究》一书绪论第一节《伤寒论》蕴含循证思维)。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的辨治内容相互交织,覆盖了整个人体各部病证,书中不仅提供了正确诊断疾病的方法,而且为治疗各类病证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药。用现代循证医学方法研究《伤寒杂病论》各方分别治疗的优势病证,不但可以解决古代中医方剂与病证间内在的联系,还可阐释中医古代病证与现代医学疾病的关系,且可证实中医各病证究竟涵盖了现代医学哪些系统的疾病,为中西医互释,进一步揭示中医病证的内涵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促进中西医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奠定了基础。中医和西医两大主流医学虽理论各异,但面对的是同一人体,正所谓“两套理论,一个临床”。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研究和实践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要告诉临床研究者和实践者怎样做才更科学。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与挖掘,有理由相信张仲景的医疗实践是有目标地进行,他首先寻找最佳证据,进而推广使用之。仲景所做的一切,欲使中医的诊治规范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来,实现良性的发展与循环,这一理念较现代循证医学的兴起早了1800余年。因此说仲景开创了循证医学理性治疗之先河,他是古代循证医学的先驱。只有深刻理解《伤寒杂病论》原文中的深刻内涵,挖掘1800年前撰写这一巨著背后的思维模式、理论体系和最核心的科学方法,才能让全人类共享中国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时运用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获得《伤寒杂病论》各首方剂治疗的优势病证,不但可以诠释古老的六经、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而且可以搭建起中医与西医真正结合的桥梁。为人类接受和充分享用《伤寒杂病论》方证证据带给人类健康的福音,且将此作为约束医生科学的诊断与有效地治疗疾病的行为规范,是我们研究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