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学习者建构新的理解的基础是(  )。

A.先行组织者

B.原有的知识经验

C.教师教学组织

D.学科知识逻辑体系

【答案】B

【解析】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理解。

2.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称为(  )。

A.条件刺激

B.强化

C.无条件刺激

D.中性刺激

【答案】B

【解析】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通过个体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而起到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负强化一般是通过引起个体的消极反应来减少不恰当的学习行为,从而增加了良好行为出现的。两者都能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

3.家长要求孩子快点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看电视对孩子来讲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A

【解析】对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奖赏,使之发生的频率增加的方法被称为正强化。普雷马克原理认为,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受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受喜爱的活动。

4.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反思性研究的重点在于(  )。

A.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B.如何促使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C.如何共享人类资源

D.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答案】B

【解析】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答案】D

【解析】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是儿童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属于学习现象。

二、填空题

1.操作性行为主要受________规律的制约。

【答案】强化

2.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是苛勒提出的________。

【答案】完形—顿悟说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________。

【答案】强化原则

4.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知识观、学习观、________。

【答案】学生观

5.在西方心理学中,加涅在________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答案】《学习的条件》

三、名词解释

1.接受学习

答:接受学习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利用它或再现它。接受学习是小学生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它是教师引导小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即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接受。

2.意义学习

答: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的过程。它与“机械学习”相对,在运用有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联系,达到理解事物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学习者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应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许多研究表明,意义学习在掌握材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以及速度等方面均优于机械学习。

四、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答:奥苏伯尔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更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认为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的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即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能产生实质性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任意的联系。

(2)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这与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的观点相反。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接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这里的同化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以新知识充实、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2.认知学习理论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答:认知学习理论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关于学习的理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

(1)认知学习理论的特征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人们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的心理过程。他们试图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代表人物有奥苏伯尔、布鲁纳等。认知学习理论的特征包括:

研究学习者内在的学习过程和心理结构。

学习主体以主动的方式,选择性地与环境刺激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个体不断形成和修正自己的心理结构。

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变化遵守平衡性原则和同化、顺应的机制,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的地位和内在过程的作用,主要应用于认知和情感的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特征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关注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特征包括:

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即反应为研究对象,并作为惟一研究的对象,追求研究的客观。

学习者的研究是他们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

习得行为的关键在于联结和强化。

在教育中,强调环境的重要性。

五、论述题

试述建构主义在学校教学实践上的主张。

答: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新近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就学习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整体设计等学校教学实践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随机通达教学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建构主义的一支。它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同时它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习中的非结构的一方面,忽视概念重要性的做法。认知灵活性理论主张,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教学侧重点因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而不同,这两种学习类型是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初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教学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

高级学习。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在教学中,高级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师徒式的引导而进行。

随机通达教学是斯皮罗提出的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这种教学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首先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然后让学生单个地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布洛非的研究指出,在教和学的活动中,不必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教师既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始教学,也可以从教授一个规则入手。

(3)情境性教学

情境性教学是一种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其具体要求包括:

情境性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情境性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

(4)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支架式教学时,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与指导发现法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但支架式教学同时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预热,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探索,即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教师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探索性成分,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去探索;独立探索,即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

(5)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教学模式。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惟一正确的理解。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人们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