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推测铜活字本排印的年代
怎样确定此铜活字残本的排印年代?
朴在渊教授指出,“此书所用活字为丙子字。1516年(正德十一年,丙子),当时乙亥字和甲辰字缺损严重,故需铸造新的活字,因此以明版《资治通鉴》为字本,用铜铸造了新的活字,即丙子字”,又指出,“壬辰抗倭战争爆发前,丙子字和己卯字(1519)沿用了七十余年,有许多印本……”
《三国志演义》朝鲜铜活字本使用的是丙子字。这出于韩国专家学者的鉴定,我们投以信任票。
丙子字始用于中宗十一年,正德十一年(1516)。这只能是铜活字本排印年代的上限。问题在于,要找出下限。
朴彻庠先生说,此铜活字本“刊行于朝鲜明宗时期(1534—1567)”[9]。按:1534年至1567年乃嘉靖十三年至隆庆元年。他所说的期限长达三十余年;朴彻庠先生并没有说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何在。
朴在渊教授则说,“新资料《三国志通俗演义》活字本当于1560年代初中期被印出的”。朴在渊教授同样也没有说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何在。他所说的“1560年代初中期”比较含糊。按照我们的理解,他指的其实是嘉靖四十年(1561)至隆庆元年(1567)。隆庆元年(1567)应是最后的期限,再往后便不能列入“1560年代中期”了。
隆庆元年是丁卯年。我们不由得联想到朝鲜翻刻本末叶上的“丁卯”二字。怎么那么巧呢?也许这仅仅是一种乱猜。我们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朴在渊教授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1560年代初中期”的根据究竟在哪里。
在朝鲜铜活字印刷史上,有三个年份值得注意:一是中宗十四年,二是宣祖六年,三是宣祖二十五年。
第一个年份,中宗十四年,即正德十四年(1519)。这一年铸黄铜字,史称己卯字。丙子字才使用了三年,为什么此时改铸?我们不明白其中的究竟。如果丙子字已不能用,或不够用,而需要改用新字,那么,使用丙子字的《三国志演义》铜活字本当印行于中宗十一年(正德十一年,1516)至中宗十四年(正德十四年,1519)之间。
第二个年份,宣祖六年,即万历元年(1573)。这一年改铸甲寅字。(甲寅字铸于世宗十六年、宣德九年,1434)改铸的原因是不是:到此时,丙子字或己卯字沿用五十余年,已不能用,或不够用了?若然,则使用丙子字的《三国志演义》铜活字本当印行于宣祖六年、万历元年之前。万历元年的前一年是隆庆六年(1572)。隆庆六年因之成为铜活字本印行年代的下限。
第三个年份,宣祖二十五年,即万历二十年(1592)。这一年发生抗倭战争。日本从朝鲜掳走了大批的用于印刷的铜活字。因此,《三国志演义》铜活字本(丙子字)的印行必在此年之前。
这里所指出的三个时间下限,尤其是后两个时间下限,和朴彻庠先生、朴在渊教授的结论并没有抵牾。
我们并不反对朴彻庠、朴在渊两位的推断,我们只是希望了解他们的结论的根据何在。
朴在渊教授说,“《朝鲜王朝实录》中《三国志通俗演义》‘至于印出’的记录所指的是活字本,不是翻刻本”。这也许就是他的根据或根据之一。
问题在于,奇大升所说的《三国志演义》指的是什么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