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Corporate Strategy

回首中国社会过去几年来的变化,感慨有三:

(1)企业是否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企业能否成为百年老店的重要哲学基础。基于此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制定未来的战略蓝图,以促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2)随着互联网时代日益浸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此为重要基础,才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品牌。

(3)一个与时俱进的企业,应该高度关注新商业模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而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所调整,将企业品牌打造与商业模式、科学技术发展紧密关联。

从2010年的4万亿人民币“石破天惊”到如今,整6年过去了,中国可以用一个历久弥新的词汇“翻天覆地”来形容当下的时代——一个不再简单以“中国市场换国外技术”,不再以“Global Vision,China Practice”为终极目标的时代,中国社会开启了一个“China Rooted,Global Practice”,共享绿色,健康奋进的崭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已作为全球消费者共享的大平台,“嫁接着”或者说“被嫁接着”中国独特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开始构建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世界大格局。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这一次面临的不再是空前的机会,而是绝后的挑战:主战场不再仅仅是他们熟悉的中国市场,还包括他们不怎么熟悉的新兴市场,以及他们必须更加严峻对待的发达国家市场……任正飞、马云闯出去了,王石、郭广昌、王中军迈出去了……汇聚世界资源,融入新技术优势,重构世界格局中的企业商业模式,成为新时代、新格局下中国企业家的新使命:构建全球范围的企业发展战略,打造新一轮的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认知,作者开始系统思考如何深刻理解当今的时代和中国企业。

(1)彼得·德鲁克把过去200多年组织的变化总结为工业革命、生产力革命和管理革命带来的三大里程碑式演进,强调第三次管理革命中,知识成为超越资本和劳动力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为避免知识工作者是否努力工作很难被直接观察和测量,将管理重心转向与动机匹配(incentive alignment)的激励。期权成为过去24年来世界范围,包括互联网在内的高科技企业几何级数发展最主要的组织创新。时至今日,作为组织的企业已经悄然迎来了艺术家式的创意革命时代。在这个时代,自激励的个体不再愿意被哪怕是柔性管理或刚性期权激励,而更偏向于爱好与兴趣导向的创意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社会价值认可。

(2)在这样的时代,中国经济恰好发展到周期性背后结构性调整带来的GDP中低速增长新常态。在政府无力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家们“被逼”从人性本源上反思企业家本身应具备的定力——如何学习德国、法国社会不以企业规模小为卑贱,不以小为低下的企业家心态。调整“找准风口猪也飞”的“急功近利”——经济发展全靠政府导向的惯性思维。不再义无反顾“拉关系,拉下水”的“中国式资源整合法”,从崇拜欧洲奢侈品的矛盾心态转向领悟奢侈品品牌“慢而有节奏”地推进内心追求的更高境界。

由此看来,超越工业文明的边界,赋予信息文明时代企业前所未有的创意氛围和环境是中国企业家努力探寻“一带一路”战略在内的第三种“中国发展模式”,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看得懂,学不会,偷不走”——可持续地做强自身企业。

在中国面临政治反腐、经济下行和南海军事冲突潜伏的多重背景下,作为中国学者,我们高度关注中国企业,包括央企面临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民企面对的“强与大”悖论以及日渐敏感的“原罪救赎”与否等问题,并且一直予以持续探究。

从中国出发,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战略》在强调企业战略的哲学基础前提下,将鲜活的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企业发展战略与人类亘古不变的“真、善、美”追求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辩证地阐述“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与企业家朋友们一道分享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新认知,以及对商业社会规律的新探究。

《为学》说得好:“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本著述的特点可以这样来表述:

(1)著述以独到的角度切入,论述“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战略管理与治理”的同等重要性。从哲学层面来思考企业存在的意义是本著述有别于其他战略管理类书籍的重大区别。第2章则强调战略与管理的关系,分别从领导力、公司治理、品牌治理(而非管理)三个视角,来发展并充实战略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2)全书以作者总结的案例为开篇,将最前沿的企业战略实践和战略理论结合激荡,以探索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与图谋创新的发展之道。我们重点选择中国企业案例,比如腾讯、华为、小米、万科、万达、复星等,做提纲挈领的总结,引导读者进入各主题。

(3)创新是本届政府提出的五个发展新思路之一,承载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希望和重任。相应地,我们通过“战略创新”一章来呈现这一重大主题。以对比华为和小米两种截然不同的创新导入,凸显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不同路径。再通过透视颠覆性创新和蓝海战略两个深具影响力的创新理论,来系统剖析目前创新最为活跃的互联网领域。最后以内部创业这一举措收尾,强调指出大企业有可能以组织变革的方法,来推动战略创新。

(4)“商业模式”和“战略联盟”在本著述中也是两大亮点,因为几乎没有战略书籍单独一章系统地讲述“商业模式”,对“战略联盟”的关注程度也十分有限。本著述则基于作者以往的探索研究,对这两章内容做了独到的阐述。在“商业模式”一章里,我们从目前火爆的打车软件案例导入,论述了一个创新领域内多种商业模式并行的局面;正文开篇则追本溯源早期文献,系统讲解模式的内涵、特性、分类、设计、重构,并以互联网思维收尾。在“战略联盟”一章,我们以“腾百万”这个联盟导入,逐一论述联盟理论、伙伴选择、联盟结构、运营控制、终局管理五个关键方面以及彼此如何呼应的关键要领。

《企业战略》能够高品质印刷出版,得益于享有海内外盛誉的机械工业出版社。感谢副社长周中华先生全方位的支持。感谢资深编辑吴亚军先生、责任编辑王金强先生。作者每一部著述的顺利出版都与华章公司编辑们的专业服务水准和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紧密相连。尤其要提及的是艺术总监陈子平先生,他就一个封面8个版次、16个版式的“来回折腾”和“殚精竭虑”,受益的不只是一道工作的年轻新秀王建敏先生,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共同营造着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文化氛围。

感谢120周年辉煌历史的上海交通大学和100周年历程的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对作者的全面支持。院长周林教授、书记余明阳教授、执行院长李垣教授平易近人的学术讨论态度和积极参与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同时,心存感激。长江商学院创始院长项兵教授的开放空间,亦为本书创作留下值得记载的一笔。

最后要感谢作者在上海、北京、天津、纽约研究团队的成员们,特别要提及一贯严谨、认真、勤奋的研究助理孙立本先生,以及禚建军、张勤涛、赵剑波、王文龙、王克稳、严子淳、孙怡、孙凯伦、李嘉成、罗静、David Drobik、Johnny Neria和Lydia Liang。正是三年来他们先后不间断的努力才使得本著述得以如愿问世。

2015年12月23日

曼哈顿 I-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