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志吞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交战

战场之上。

短短三五个回合、匈奴兵已然是死伤了大半儿。

他们这些个匈奴兵、虽然勇猛。

但、也并非是不怕死。

眼看着高政杀他们犹如屠猪宰狗、他们岂能不惧。

不知是谁下了命令、只见眨眼之间。

那些个匈奴兵已然是逃出了数十米。

畜生、走得了嘛?

既然来了、那就都留下吧。

高政策马扬鞭、弯弓搭箭。

随着弓弦的拉开、形成了满月之状。

他的呼吸、也逐渐变得平稳而深沉。

突然、高政松开了手指。

只见、一道利箭瞬间便飞向前方逃跑的匈奴人。

周围的空气似乎还在回荡着箭矢飞行的余音、久久不散。

高政自六岁跟随师父上山、之后、隔三差五也会练箭。

说是百步穿杨也是毫不为过。

每一根箭矢、几乎都能带走对方的一名有生力量。

就算不能当场射死、他们也会跌落马下。

足足追了他们数十里地、高政才将他们赶尽杀绝。

这时、高政也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哪里。

观前方、应是有着两队兵马在厮杀、一方是匈奴一族、一方则是这大汉朝的边境军队了。

这不管边境的是谁、高政都要去帮帮场子。

看了看自己骑乘的马匹、高政估计其恐无力再战了。

哪怕上去、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看着离自己最近的匈奴骑兵、高政再次弯弓搭箭。

那名匈奴兵都没有反应过来、只觉得脖颈一痛、箭矢已经是穿透了他的喉咙。

高政三步迈做两步、抢过那名匈奴兵的战马、便是朝着匈奴兵的中心、杀了过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初听不知词中意、回首已是词中人。

报~

边境军营之中、一传令兵火急火燎的跑到了中军大帐。

报告将军、西北方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位小将。

匹马单枪进入了匈奴重围、末将观之、那小将如入无人之境、其气吞万里如虎。

不到一个时辰、匈奴军左右路已然是被他凿穿。

嗯?

你说什么?

这位将军满眼的不可置信。

传令兵只得是将刚刚的话重新附属了一遍。

哈哈哈哈……

不知是哪里来的小将、本将军倒是要去会上一会他。

左右。

二人应道了一声在。

备马、随我彻底灭了这一队匈奴骑兵。

两军之间。

铁骑突出刀枪鸣、万马奔腾战鼓擂。

弟兄们、冲啊、彻底屠了这群匈奴杂碎。

痛快、痛快……

小兄弟莫慌、某皇甫嵩来也……

高政答曰:吾单枪匹马、亦可破其千军万马、汝勿虑也。

等等、皇甫嵩?

高政的望气术有个前提、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之下、只能看到对方的气运。

至于智力武力什么的、必须要知道其的姓名。

就比如现在、只见对方那长发大汉、报出了自己的姓名、高政这才得以探究其他。

姓名:皇甫嵩。

年龄:四十五。

身高:一米七七。

气运:黄色、可成长。

政治:72、可成长、满值为100。

武力:88、可成长、满值为100。

统帅:86、可成长、满值为100。

智力:80、可成长、满值为100。

只是刹那、高政便洞悉了皇甫嵩的所有。

不过现在的高政也来不及与他聊家常。

此时的两军正在交战、那些士兵们面如土色、眼神中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未知的恐惧。

届时的天际、好似被浓厚的硝烟遮蔽、灰蒙蒙一片、仿佛末日降临。

乌云低垂、雷声隐隐、似乎连天都在为这场战役哀悼。

双方大军如黑云压境、一字排开、盾牌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长矛林立、宛如一片钢铁森林。

箭矢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和烧焦的味道。

战马嘶鸣、铁蹄踏破尘土、人与马的碰撞声交织成一首悲壮的乐章。

一名名勇士挥舞着大刀、每一次挥砍都带着呼啸的风声、敌人的盔甲在他刀下碎裂。

另一边、一位位弓箭手冷静瞄准、一箭穿心、目标应声倒下。

战场上、尸体横七竖八、有的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眼中满是不甘。

鲜血染红了大地、汇成了一条条小溪。

幸存者脸上沾满了泥土和血污、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愤怒。

每一次挥枪、刺剑、都是对命运的抗争、也是对死亡的蔑视。

冲锋陷阵过后的战场、好似那绞肉机一般。

也不知是过了多久?

随着最后一缕硝烟散去。

战场恢复了短暂的平静。

风轻轻吹过、带走了些许血腥味、但留下的只有无尽的苍凉。

胜者站在高处、望着这片被战火洗礼过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

败者的营地则是一片死寂、只剩下生者的哭泣和死者的沉默。

事后。

皇甫嵩来到了高政的面前、大笑道:小兄弟英勇、实乃老夫我世俗罕见。

不知小兄弟姓甚名谁?

哪方人士?

高政倒也不骄不傲。

只见他拱手道:见过皇甫老将军。

某姓高、名政。

现陇西人士。

因我年幼、尚未到取表字之年华。

还望老将军见谅。

这……

皇甫嵩不由得大惊、看着眼前这小将。

他道:汝居然还未到弱冠之年、便已如此勇武、真乃我大汉之幸也。

史书记载。

皇甫嵩此人、少时好诗书、习弓马。

汉灵帝时被征为议郎、迁任北地太守。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令其为左中郎将、持节。

前往颍川郡镇压黄巾军波才部、后击退波才、封都乡侯。

十月、奉命北上、领军与张梁激战于广宗。

(今河北威县东)。

次月、又击杀张宝于下曲阳。

(今河北晋州市)。

升左车骑将军、兼冀州牧、封槐里侯。

中平二年(185年)、被宦官诬告、罢左车骑将军。

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左将军、与所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往援陈仓。

(今陕西宝鸡东)。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专权、任命皇甫嵩为城门校尉。

皇甫嵩至京师、董卓立即下令将其逮捕、欲杀之。

因众人求情、改任议郎、御史中丞。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皇甫嵩任征西将军、继为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

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卒。

纵观其皇甫嵩的一生、其为人爱慎尽勤、先后上表陈谏有补益者五百余事。

皆手书、毁草稿、不宣于外。

又不置亲信下士、门无留客、时人皆称其忠贤廉明。

其身经灵、少、献三帝、始终忠于朝廷、屡建战功、平乱维稳。

虽多次被诬陷、但其依旧刚直不阿、不参与党、还谏言赦免。

忧国扶民、德布天下、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管怎么说、此人都是一位值得被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