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4,先从赚一个亿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不如创业

福兮祸兮,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

饭桌上,摆着一盆清炒山芋藤、一盘青椒炒鸡蛋。

青椒跟山芋藤是自家院子里种的,几乎零成本,鸡蛋是上周老家来的亲戚,到城里卖水果,特意带过来的,毕竟还要借宿,礼尚往来才能更长久。

谈彩霞把张阿姨带来的八只水饺拨到兄妹两人的碗中,还不忘解释道:“妈早上吃过肉包子了,不馋肉。”

小妹看了一眼自己手上拿着的肉包子,又看了看大哥,把碗往他面前一推,“我也有肉包子,饺子给哥吃吧。”

秋丰大剌剌说道:“我早上吃了两个肉包子,更不馋肉了,饺子大家一起吃。”

说完从自己碗里夹了两只饺子放到谈彩霞碗里,也不等她们回应,捧起碗就大口地划拉米饭进嘴里。

小妹有样学样,也夹了两只饺子放在谈彩霞的碗里。

谈彩霞没让掉,埋怨着,脸上却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压都压不住。

“你这孩子,夹菜啊!”谈彩霞嗔怪着,端起炒鸡蛋,往秋丰的碗里拨拉,跟着又端给小妹。

一旁的小妹抬起水灵灵的大眼睛盯着大哥看,她觉得大哥变了,要是精神病院能把一个人改变的如此彻底,那大哥以后经常去医院也挺好的。

秋丰不知道此刻小妹的内心活动,知道了也无所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饭的场景只在他小学的时候有过,初中后,就很少再见了。

他只顾着自己失去父亲的伤心与失落,压根就没想过,同为子女的秋收也是难过的。

还有母亲是怎么度过那段日子的,她明明可以改嫁,却推辞了各路人马的说媒,听说有户人家还能解决她的工作跟户口问题。

谈彩霞都拒绝了,守着他们兄妹,日子过得再苦再累,都没向他们抱怨过。

一个原本温良的女人,为了孤儿寡母不被人欺负,变成了别人口里所谓的泼妇,张牙舞爪的背后,只是想护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不要散掉……

小妹年纪小,已经学会帮忙洗碗、扫地,清理菜园子,还没灶台高的时候,就已经会炒菜了。

唯独是他。

拿着家里最多的资源,干的都叫啥事啊。

谈彩霞上午请了假,下午想回厂里上班,吃了一碗饭后,急忙进了里屋收拾东西。

桌上的菜被秋丰清空了。

他站起来,刚想收拾碗筷,就被小妹给拦了下来:

“哥,我来,你回去复习功课吧。”

说完,一把抢过秋丰手里的空碗,麻利的叠好,抱着往厨房走去。

谈彩霞从里屋走出来,身上斜挎着背包,“我去上班了,出门记得锁好门。”

秋丰应了一声,“妈,晚上回来,我跟你商量一件事。”

谈彩霞顿住脚步,“啥事?”

“咱家不能靠着你打零工赚钱,太累,挣得也太少了。”秋丰镇定自若地说道。

谈彩霞立即板下脸来,“你一个孩子家的,别动钱的心思,家里有妈在,钱的事情你们别操心……”

她是担心秋丰会为了钱走上歪路,说话的时候,语气严厉了几分。

秋收在厨房探出脑袋,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妈,今天路上你看到了吗?做早餐的铺子生意来得好。”

秋丰慢条斯理道:“我有个同学是外地转学来的,他妈会做一道北方的早点,很简单,原材料也简单,很容易上手,听他说过,这早点在北方,一个上午下来能赚好几十块呢。”

他笑道:“就到我们四中门口摆摊子,早上我帮你把东西搬过去,中午放学我再帮忙搬回来,我们仨的早饭都省了……”

谈彩霞想了想,有些意动,厂里的活重,按件算钱一天下来也就赚个几块钱,绝对超不过五块,加上厂里的货车一般是中午到,上午活少。

她手脚勤快,要是单做个早餐,下午她还能进厂里干半天工。

“真的能赚这么多?一上午几十块?”谈彩霞犹豫地问道。

“当然,那还是前两年的物价,他们那下岗潮,好多人没了工作之后,都选了干餐饮,这行业又不需要啥文化,手脚勤快点就能赚钱……”

这下谈彩霞真的上心了,她这一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亏,儿子这话简直说到她心里去了。

当即放下挎包,也不着急回厂里了,拉扯着秋丰坐在餐桌旁,“来,跟妈说说,是做啥早点。”

秋丰神情自若,并不先揭晓谜题,反而分析了起来,“咱这巢城里,最常见的早点就是包子、馒头、油条、生煎、糯米饭团子……”

“这些都有固定的客户了,跟他们争这些,也能挣到钱,但是挣得不多,我们要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早点,四中学生多,走读的学生更多,附近有好几个大医院,客源不用愁……”

谈彩霞听着儿子分析的头头是道,一开始的疑惑到现在为止已经荡然无存了,果然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她在心里给知识就是力量又投了一分。

小妹飞快地洗好碗筷,把中午多做的饭跟早上的粥拿网罩盖起来,手都顾不得擦,就溜到谈彩霞身旁,搬了小板凳仔细听大哥说话。

“说了半天,我们要做什么早点啊?”小妹等了半天也没听到她想听的。

秋丰微微一笑,“煎饼果子。”

这玩意儿,就是躲避严打的时候,跑到了省城,跟一个北方佬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北方佬要南下,把摊子转给他,秋丰靠着这个流动摊子赚了不少钱,也因此得罪了几个同行,差点闹到了局子里。

也因此结识了他上一世的一个贵人。

90年代能赚钱的机会很多,各行各业都在野蛮生长,今年其实有一波股票行情,可惜,他此刻还只是一个17岁的少年。

单单股票开户就要到指定城市、指定地点,就这一点,他就已经很难办到了。

“啥,啥果子?”谈彩霞听的一头雾水。

“下午放学,我们一起到菜市场,我买点原材料,到家展示一下,这玩意儿一学就会。”

秋丰转头看向谈彩霞,“妈,你要不下午还是回厂里,你厂里不是有些不要的铸铁吗,找个这种形状的,我把图画给你。”

一旁的秋收手脚飞快,跑到房间,从书包里翻出纸笔,兴匆匆地走了出来,“哥,给你。”

秋丰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小姑娘的发质很好,摸起来,手感绝佳。

他拿着铅笔画了起来,顺便把尺寸也标注了一下。

“这尺寸差别一些无所谓的,这玩意儿到时候是要放在煤炭炉子上,当平底锅用。”

这么一解释,谈彩霞就明白了。

90年代初,液化气就已经盛行了,充气站每个区都有,谈彩霞嫌弃液化气太贵,除了烧菜以外,烧水跟煮粥还是用煤炭炉子,家里也有蜂窝煤存货。

平时就放在院子的杂物棚里。

(院子里,堆放蜂窝煤的杂物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