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语文满分?前所未有的神迹!
杭城,杭大附中考点,第十二考场。
窗外蝉鸣隐隐,室内却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空调送风的低沉嗡鸣。
空气仿佛凝固了,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年轻的肩膀上。
苏凡微微低着头,看着面前刚刚发下的语文试卷。
试卷用的是标准的80克胶版纸,油墨的清香混合着考场特有的紧张气息,钻入鼻腔。题目排版疏朗,字迹清晰,从基础知识到阅读理解,再到古诗文默写、鉴赏,最后是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题。
一切都和模拟考时没什么两样,除了……苏凡自己。
没有系统提示,没有光幕面板,只是一种纯粹的、绝对的“知道”。
第一题,选择正确的字音。
四个选项,每个选项包含四个词语。目光扫过,仿佛早已将《现代汉语词典》的每一个注音都纤毫毕现地刻在脑海里,哪个是常见的易错点,哪个是多音字的特定用法,哪个是方言误读的干扰项……
一切都清晰无比。正确的答案,如同水落石出一般自然浮现。
他拿起桌上的黑色签字笔,笔尖的滚珠顺滑,轻轻一点,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填涂。动作不疾不徐,看不出丝毫异样。
第二题,辨析词语。
选出运用最恰当的一项。又是四个长句,四个看似相近的词语。
常人需要反复揣摩语境,辨析细微差别,而苏凡只是看了一眼,每个词语背后的精确含义、感情色彩、搭配习惯,便如同数据库般被精准调取。
正确的选项,再次显而易见。
……
就这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题目,如同行云流水般被他轻松解决。
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点迟疑,仿佛这些题目不是在考他,而是在向他展示标准答案。
接下来是现代文阅读,一篇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探讨的社科类文章,一篇描写江南古镇变迁的散文。
苏凡凝神阅读。他的阅读速度并不比平时快多少,但他对文字的理解深度,却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
作者的遣词造句,段落间的逻辑关联,隐藏的深层含义,甚至标点符号的微妙作用……一切都洞若观火。
后面的选择题,答案自动浮现。简答题,他的脑海中已经组织好了最精准、最严谨、最符合采分点的语言。
他甚至能“看到”标准答案会从哪几个角度切入,会强调哪些关键词。
他落笔,文字在答题区域内流畅地铺陈开来。语言简洁凝练,逻辑清晰严密,分析鞭辟入里。
写出的答案,比他平时模拟考时自己绞尽脑汁写出的最好答案,还要完美得多。
古诗文阅读和鉴赏部分,同样如此。
那首需要默写的唐诗,他不仅知道上下句,甚至连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词的格律特点都了然于胸。
那篇需要翻译和分析的文言文,每一个虚词的用法,每一个实词的古今异义,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都清晰地呈现在他意识里。
解答这些题目,对他而言,不再是“考试”,而更像是一种“复刻”。将脑海中早已存在的、最完美的答案,誊抄到试卷上而已。
整个过程,苏凡始终保持着平静。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狂喜或者激动的表情,只有专注。
时间才过去一个小时多一点,苏凡已经来到了最后一题——作文。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给了一段关于“坚守与变通”的思辨性文字,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个宏大而开放的题目,可供发挥的空间极大,但也极容易写得空泛平庸。
苏凡看着材料,没有像往常那样苦思冥想,寻找切入点。
几乎是在读完材料的瞬间,一个完美的立意,一个新颖的角度,一个清晰的行文结构,以及一系列恰到好处的论据和文采斐然的语句,便如同编程代码一般,自动在他脑海中生成、组合、优化,最终定格成一篇立意高远、结构精巧、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的范文模板。
他甚至连标题都“想”好了——《执“常”驭“变”,人生之舟行稳致远》。
深吸一口气,苏凡开始动笔。
他的字迹算不上书法家级别,但此刻写出来,却显得格外工整、流畅,自有一股沉稳的气度。
文字从笔尖汩汩流出,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恰到好处。时而雄浑壮阔,时而细腻婉约,将“坚守”的定力与“变通”的智慧,阐述得淋漓尽致。
三百字,五百字,七百字,九百字……
当最后一个句号落下时,苏凡轻轻吁了口气。他看了一眼手表,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多小时。
高考不允许提前交卷。
他将试卷和答题卡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填涂错误,没有笔误。
当然,以他现在的状态,这种错误根本不可能发生。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完美无瑕。
无事可做,苏凡只能将试卷反扣在桌面上,做出仍在思考或检查的样子,目光则状似不经意地,开始观察考场里的其他人。
高考考场,众生百态。
坐在他斜前方的,是他的好朋友韩富贵。
小胖子戴着黑框眼镜,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正对着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眉头紧锁,握着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显然是遇到了难题。
韩富贵成绩中上,语文一直是他的弱项,此刻的挣扎,再真实不过。
隔着一条过道,是班里的学习委员陈浩泽。
他坐姿端正,神情专注,笔尖在纸上匀速移动,透着一股学霸特有的自信和从容。苏凡知道,陈浩泽平时为人低调,但骨子里是有些看不起自己这种成绩平平的“差生”的,只是从不表露出来。
此刻,他大概正沉浸在自己的答题节奏里,对外界浑然不觉。
再远一点,靠墙的位置,坐着张明。
这位是班里有名的刺头,家境不错,性格骄傲自大,尤其看不起苏凡这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平时没少明里暗里地找茬。
此刻,张明似乎也写得很快,但他并没有像苏凡这样低调,而是写一会儿就抬起头,眼神倨傲地扫视一圈,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得意。
当他的目光偶尔掠过苏凡这边时,还带着几分轻蔑。
苏凡能感觉到,张明似乎也在暗暗和自己较劲,想在考场上压自己一头。只是他不知道,他面对的,是一个开了“必胜”外挂的选手。
时间,就在苏凡的胡思乱想和对考场百态的观察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笔尖的沙沙声渐渐稀疏,有人开始长吁短气,有人反复检查,有人望着天花板发呆。
终于——
“铃——”
刺耳的电铃声骤然响起,划破了考场内凝滞的空气。
“考试时间到!请全体考生立即停笔!”
监考老师威严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几乎所有人都如释重负般地放下了笔,考场里响起一片细微的活动声,椅子摩擦地面的声音,长长舒气的声音。
苏凡也依言停笔,将试卷和答题卡整理好,放在桌角。他抬起头,看向窗外。阳光依旧灿烂,蝉鸣似乎也更加聒噪了。
第一场,语文,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