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刀光账影
薛蕴的手指按在剑柄上,青筋在手背浮现。窗外月光如水,却照不透屋内的杀机。
“谁?“
没有回答,只有刀刃划过夜风的细微声响。薛蕴侧身一闪,一柄短刀钉入他方才站立处的柱子上,刀尾缠着一缕红绳。
红绳漕帮。
薛蕴眼神一凛,剑已出鞘。他踢开窗户纵身跃出,院中槐树沙沙作响,一道黑影正蹿上墙头。这次他没有追击,而是拾起地上短刀,刀身上刻着一个“漕“字。
回到房中,薛蕴将短刀与玉佩一同放在案几上。烛光下,玉佩的缠枝纹路中藏着更细微的纹路——那根本不是花纹,而是密密麻麻的账目数字。
“景和四年春...“薛蕴指尖抚过玉佩上的刻字,“父亲死前三个月。“
他翻开从赵德成房中取回的账册,对照玉佩上的数字。第三页第七行,记载着景和四年三月漕粮入库数目:米十八万石。而玉佩上对应的数字却是十三万。
五万石漕粮不翼而飞。
窗外传来梆子声,已是三更。薛蕴吹灭蜡烛,却未宽衣就寝。他坐在黑暗中,听着驿馆里的每一声响动。赵德成死了,凶手就在这座驿馆中,或许此刻正隔着窗纸窥视。
天刚蒙蒙亮,王五就急匆匆地敲门:“大人!漕运使马大人带人围了驿馆,说要抓刺客!“
薛蕴整好衣冠推门而出。院中站着十几个漕兵,手持水火棍,为首的正是马德昌。他今日换了一身劲装,腰间别着一把弯刀。
“薛大人,昨夜有刺客潜入漕运衙门,盗走重要文书。“马德昌抱拳行礼,眼中却无半分恭敬,“下官循迹追踪,发现那贼人逃入了驿馆。“
薛蕴冷笑:“马大人是说本官窝藏刺客?“
“下官不敢。“马德昌一挥手,漕兵们立刻散开搜查,“只是职责所在,还请御史大人见谅。“
薛蕴注意到马德昌的目光不时瞟向西厢房——赵德成的尸体还停在那里。他不动声色地挪了一步,挡住马德昌的视线:“马大人既然来了,不如说说赵参军的事。听说他去年曾弹劾过你?“
马德昌脸色骤变:“哪个混账胡说八道?赵德成自己贪墨漕粮,怕事情败露才自尽,与马某何干?“
“哦?“薛蕴挑眉,“崔大人昨日还说赵参军是被人所害,怎么到马大人这儿就成自尽了?“
马德昌语塞,额角青筋暴起。这时一个漕兵匆匆跑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马德昌脸色阴晴不定,最后勉强拱手:“打扰御史大人了,我们走!“
漕兵们撤得匆忙,薛蕴却看见一个瘦小身影溜进了马德昌的轿子——正是昨日给他送玉佩的小乞丐。
“王五,去查查那小乞丐什么来历。“
薛蕴转身走向西厢房。赵德成的尸体已被装入棺木,准备午时下葬。他掀开白布,再次检查尸体。这次他特别注意了死者的指甲——右手中指指甲缝里有一丝暗红色纤维。
“像是官服上的线头。“薛蕴自语道。景和朝四品以上官员服色为绯红,五品浅绯,六品深绿...河阳府中能穿红色官服的,不过崔琰、马德昌等寥寥数人。
仵作送来了验尸格目,上面记载着死者胃中有砒霜残留,但致命伤却是胸口的刀伤。奇怪的是,刀伤周围的血液呈现不正常的黑紫色。
“像是中了两种毒。“薛蕴皱眉,“先下砒霜,又用淬毒的刀补上一击...凶手为何如此急切要置他于死地?“
他翻开赵德成留下的账册。这些账目表面看来毫无破绽,但若对照玉佩上的数字,就能发现多处亏空。最大的一笔在景和四年三月,正是父亲死亡前三个月。
“大人!“王五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那小乞丐是马德昌的远亲,在漕帮做些跑腿的活计。奇怪的是,他今早被马德昌的人抓走了。“
薛蕴合上账册:“备马,去漕运衙门。“
河阳漕运衙门设在城东漕河边,是座灰瓦高墙的大院。薛蕴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鞭打声和孩童的惨叫。守门的漕兵见是御史,不敢阻拦,只能高声通报。
院内情景让薛蕴瞳孔一缩——那小乞丐被吊在树上,后背血肉模糊。马德昌手持浸水的皮鞭,闻声回头,脸上凶相未褪。
“薛御史私闯漕运衙门,是何道理?“马德昌扔下鞭子,挡在薛蕴面前。
薛蕴看都不看他,径直走向树下的孩子:“这孩子犯了什么罪?“
“偷盗漕帮财物!按帮规当断一指!“马德昌厉声道,“漕帮内务,不劳御史过问!“
薛蕴解开绳索,将奄奄一息的孩子放下。小乞丐的右手紧紧攥着,掰开后,掌心是一块沾血的碎瓷片——与赵德成房中找到的一模一样。
“这孩子本官要带走。“薛蕴脱下外袍裹住小乞丐,“至于马大人滥用私刑之事,本官自会上奏朝廷。“
马德昌暴怒:“你敢!“他伸手去抓薛蕴肩膀。
剑光一闪,马德昌的袖口被齐整削去一截。薛蕴的剑尖抵在他咽喉处:“马大人,你昨夜派人行刺本官的事,咱们还没算呢。“
漕兵们哗然,纷纷抽出兵器。马德昌脸色铁青,却不敢动弹:“你...你血口喷人!“
“这短刀可是你漕帮的?“薛蕴从怀中取出那柄缠红绳的短刀,“刀上有'漕'字标记,需要本官找人来认认吗?“
马德昌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定是有人栽赃!“
薛蕴冷笑,抱起小乞丐大步离去。漕兵们面面相觑,无人敢拦。
回到驿馆,薛蕴命人请来郎中。小乞丐伤得不轻,但性命无碍。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玉佩...赵大人给的...“
薛蕴取出那半块玉佩:“是这个吗?“
小乞丐摇头,从贴身衣物里摸出一个小布包:“赵大人说...要交给穿红袍的大人...“
布包里是一把钥匙和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甲字七号“。薛蕴认出这是官仓的编号。
“赵大人还说了什么?“
“他说...泥沙下面有金子...“小乞丐咳嗽几声,“还说他要是死了,就是马...马...“
话未说完,窗外突然射进一支弩箭,正中孩子咽喉。薛蕴拔剑护在身前,只听屋顶瓦片响动,刺客已然远遁。
王五带人追出,却只拾回一张弩弓——制式官弩,与守城兵丁用的一模一样。
薛蕴握紧那把钥匙,眼神冰冷如铁。赵德成用性命留下的线索,指向官仓甲字七号。而“泥沙下面有金子“这句话,与卢远转述的“漕粮变泥沙“不谋而合。
“备马,去漕仓。“
“大人,此时已近黄昏...“
“正是好时机。“薛蕴换上绯色官服,将玉佩和钥匙收入袖中,“本官倒要看看,这河阳府的官仓里,到底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漕仓位于城北,由高墙围护,门口有兵丁把守。薛蕴亮出御史腰牌,守卫不敢阻拦,只说要通报仓大使。
“不必。“薛蕴径直入内,“本官奉旨查案,无须通传。“
漕仓内昏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一袋袋粮食堆成小山,每个堆垛上都挂着木牌,标明数量和入库时间。薛蕴找到甲字区,第七号堆垛前却站着两个人——崔琰和卢远。
“薛大人?“崔琰面露惊讶,“您怎么...“
薛蕴目光落在他们脚边的麻袋上——袋口松开,露出的不是米粮,而是灰黄色的泥沙。
“崔大人好雅兴,深夜来漕仓赏沙?“薛蕴冷笑。
崔琰脸色煞白,卢远却突然拔刀抵住崔琰后心:“薛大人明鉴!下官早发现崔琰与马德昌勾结,以沙充粮,贪污漕粮!今日特来取证,正好撞破他转移赃物!“
崔琰浑身发抖:“你...你血口喷人!明明是你要挟本官...“
薛蕴不动声色地看着这对互相指控的上下级,忽然笑了:“二位不必争执。这仓中泥沙有多少?“
“至少十万石。“卢远立刻道,“下官有账册为证!“
“好,很好。“薛蕴点头,“王五,去请马大人来,就说本官找到他要的刺客了。“
卢远眼神一闪:“马德昌也参与了?“
“参与什么?“薛蕴反问,“卢大人不是说他与崔大人勾结吗?怎么现在又不确定了?“
卢远语塞,手中刀微微颤抖。薛蕴突然出手,剑鞘击中他手腕,弯刀当啷落地。
“赵德成指甲里的红线,是你官服上的吧,卢大人?“薛蕴冷声道,“你昨日故意告诉我赵德成留下'漕粮变泥沙'的话,就是为了引我发现这仓中秘密。可惜你太心急了——“
他踢开一个麻袋,泥沙中混着真正的粮食:“若真要以沙充粮,何必半真半假?这分明是有人匆忙调包,而且就在这两日!“
卢远面如死灰,突然从袖中掏出一把匕首刺向薛蕴。剑光闪过,匕首连着两根手指一起落地。卢远惨叫着跪倒,被王五带人按住。
崔琰瘫坐在地,官帽歪斜:“薛、薛大人明鉴...下官是被逼的...马德昌他...“
“马德昌怎么了?“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仓外传来。马德昌带着数十漕兵涌入,将众人团团围住,“崔大人,话可不能乱说。“
薛蕴剑指马德昌:“马大人带兵闯入,是要造反吗?“
“下官听闻有刺客逃入漕仓,特来捉拿。“马德昌阴笑道,“没想到撞见薛御史私放要犯——这小乞丐可是刺杀赵参军的凶手!“
薛蕴这才发现两个漕兵押着那个奄奄一息的小乞丐——明明咽喉中箭的孩子,此刻却诡异地“活着“。
“栽赃手段如此拙劣,马大人是觉得本官好欺吗?“薛蕴声音冰冷,“这孩子刚才在我面前被弩箭射杀,现在却活着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