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东吴抉择 风云再变
孙权在孟获归降刘备后,深感刘备势力在益州日益稳固壮大,对东吴的潜在威胁与日俱增。曹操使者频繁往来东吴,不断提及助其夺回荆州之利诱,使得孙权内心的天平愈发倾向与曹操合作。然而,鲁肃等一众主张维持孙刘联盟的大臣苦苦相劝,力陈与曹操合作的诸多风险。
鲁肃忧心忡忡地对孙权说:“主公,曹操乃虎狼之辈,其心叵测。若与他合作对付刘备,一旦事成,曹操必定会对东吴动手。孙刘联盟虽有间隙,但唇亡齿寒,共同抗曹才是东吴长久之计。”
但吕蒙却有不同看法,他进谏道:“主公,荆州对我东吴至关重要,有了荆州,我们便能全据长江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如今刘备在益州势力渐大,若不趁此时夺回荆州,待其羽翼丰满,我们再难有机会。曹操虽不可信,但此次合作只是权宜之计,我们可相机而动,谋取最大利益。”
孙权在两派意见之间徘徊不定,寝食难安。此时,恰逢曹操在边境集结重兵,做出一副即将南下攻打东吴的姿态。曹操此举意在逼迫孙权尽快做出抉择,同时也向刘备施压,让其无暇东顾。孙权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意识到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最终,孙权在吕蒙等主战派的劝说下,决定与曹操暗中达成协议。双方约定,曹操先出兵佯攻刘备在荆州的防线,吸引关羽的注意力,东吴则趁机派吕蒙率领精锐之师,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后方。事成之后,荆州之地由双方瓜分。
曹操得到孙权的回应后,立刻调兵遣将。他派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南下荆州,在荆州北部边境扎营,不断挑衅关羽。关羽得知曹操大军压境,不敢怠慢,迅速集结兵力,加强防御。他在荆州城墙上布置了大量的弓弩手,深挖壕沟,设置鹿角等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而吕蒙这边,为了实现白衣渡江的奇袭计划,精心筹备。他让士兵们都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将战船伪装成商船,顺着长江顺流而下。沿途关羽设置的烽火台守军,看到这些商船,以为是普通的商旅,并未过多在意。就这样,吕蒙的军队顺利地绕过了关羽的沿江防线,直逼荆州后方的南郡。
南郡守将糜芳,本就对关羽心怀不满。关羽平日对部下要求严格,糜芳在一次军粮运输任务中有所懈怠,被关羽严厉斥责,心中一直记恨。吕蒙得知这一情况后,派人暗中联络糜芳,以高官厚禄相诱。糜芳在利益的诱惑下,最终背叛刘备,打开南郡城门,迎接吕蒙入城。
吕蒙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南郡后,迅速以此为据点,向荆州其他地区扩张。关羽在前线与夏侯惇对峙时,突然得知南郡失守,后方大乱的消息,大惊失色。他深知荆州乃刘备集团的重要根基,若荆州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关羽心急如焚,立刻留下部分兵力继续抵御夏侯惇,自己则率领大军回师救援荆州。
然而,此时荆州局势已急转直下。吕蒙占领南郡后,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还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赢得了不少民心。关羽的军队在回师途中,得知家中老小在南郡都得到了善待,军心开始动摇。许多士兵开始思念家乡,无心作战。
刘备在益州得知荆州变故后,大为震惊。他没想到孙权竟会背盟,与曹操勾结夺取荆州。刘备立刻召集诸葛亮、庞统等谋士商议对策。诸葛亮眉头紧皱,说道:“主公,如今孙权与曹操勾结,荆州形势危急。关羽虽勇猛,但腹背受敌,且军心不稳,恐有不测。我们需尽快派兵支援荆州,同时与孙权交涉,试图挽回局面。”
庞统也说道:“主公,此次孙权背盟,实是曹操挑拨离间之计得逞。我们一方面要救援荆州,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曹操趁我们与东吴争斗时,再次出兵攻打益州。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民心,同时分化曹操与孙权的联盟。”
刘备听后,决定派张飞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火速前往荆州支援关羽。同时,他派使者前往东吴,严厉斥责孙权背信弃义的行为,并表示若孙权不停止对荆州的进攻,刘备必将倾益州之力,与东吴决一死战。
孙权得知刘备派使者前来斥责,且张飞率军支援荆州后,心中也有些担忧。他意识到刘备此次绝不会善罢甘休,若处理不当,东吴将陷入与刘备的长期战争之中。孙权召集众臣商议如何应对刘备的威胁。
吕蒙说道:“主公,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已占据南郡,绝不能轻易放弃。刘备虽派张飞前来,但我们已在荆州布下防线,且曹操也在一旁牵制刘备。只要我们坚守阵地,与曹操配合默契,刘备也无可奈何。”
然而,鲁肃却说道:“主公,此时与刘备彻底决裂并非上策。我们可先稳住刘备的使者,同时与曹操商议,如何应对刘备的反攻。或许我们可与刘备重新谈判,寻求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以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孙权权衡利弊后,决定先稳住刘备的使者,同时与曹操沟通下一步的行动。曹操得知刘备派张飞支援荆州后,心中暗喜。他认为这是进一步削弱刘备与孙权实力的好机会。曹操一方面命令夏侯惇在荆州前线加大对关羽的压力,阻止他回援荆州;另一方面,他准备再派一支军队,趁刘备后方空虚,进攻益州边境,迫使刘备分兵回防。
一时间,荆州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各方势力都被卷入了这场激烈的争斗之中。关羽能否守住荆州?刘备与孙权的联盟是否彻底破裂?曹操又能否在这场乱局中实现自己的野心?一切都充满了悬念,天下局势再次陷入风云变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