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3章 罪将

王融认为,张郃出身河间张氏,而如今的冀州河间国被公孙瓒占据,不在袁绍手中。

张氏不用担心被袁绍清算。

所以他写信给张郃,剖析局势。

只要张郃投降,那么徐州朝廷就会极力征辟河间国张氏的杰出子弟,壮大河间张氏。

世家子弟靠着家族的平台,一路跃迁向上,当他们有机会反哺家族时,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毫不犹豫。

因为家族与子弟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家族越强大,子弟的仕途就越顺畅,子弟的仕途越顺畅,就越能反哺家族,家族也就越加强大。

王融用河间张氏的前途,来劝张郃效力徐州朝廷。

山林里。

使者将数份饭菜端到张郃面前,并将书信献上。

“此乃卫尉亲笔所写,请将军过目。”

信件落入了张郃手中。

张郃看完之后,久久未语。

河间张氏选择投效袁氏,就是想借袁氏的平台和资源,让张氏的实力更上一层。

其中,张郃就是族内的杰出代表,率军加入了袁绍麾下。

可张郃发现袁绍麾下的士人势力实在太多,河间张氏也不太排得上名号。

审氏、辛氏、荀氏这些大族,哪个不比张氏强?

好处被他们吃干抹净,好不容易轮到下面的人了,袁绍又把剩余的汤水,交给他的外甥高干。

张郃甚至没能捞到些许利益,未能借袁氏来反哺张氏,令他忧虑。

这时,徐州朝廷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张郃携河间张氏,共同为朝廷效力。

届时,朝廷便可征辟河间张氏子弟入朝、举荐出仕等等。

相比起来,确实比在袁氏麾下效力好上太多。

张郃犹豫的原因非常简单,他怕王融空手套白狼。

“将军还有什么存疑的地方吗?”

使者询问张郃。

“郃在冀州,饱受袁氏恩惠,不忍背离。”

张郃回答。

使者只好出了山林,将张郃的回复告诉王融。

张飞、董袭皆是震怒,都说要放火烧林,活活烧死张郃。

“我等好声好气劝他投降,他倒说饱受袁氏恩惠?”

所有人义愤填膺。

只有王融保持着云淡风轻模样。

“他把饭食留了下来。”

王融说道。

张飞点头附和:“是啊,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不投降也就算了,还恬不知耻地吃我们提供的饭菜。”

很显然,张飞并不能理解王融话里有话。

“他留下饭食,说明他心中有意要效力徐州朝廷,但是没见到实际好处。”

“所以托言说饱受袁氏恩惠。”

这话是提醒山林外的徐州部众,先展现出一点诚意。

张郃在忧虑徐州部众空手套白狼。

经王融这么一解释,众人方才明悟。

王融当即下令,让围林的兵马全数撤离,撤军三十里。

同时在林外留下了一批粮草,足够林中张郃部属饱吃一顿。

“先生,这样做,风险会不会大了点?”

众将无不担忧。

如果张郃取了粮草,吃饱喝足后趁势突围,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个世上,做什么事情没有风险呢?”

“只要带来的回报能够超过风险,那就值得一试。”

王融是穿越者,他知道张郃的才能,值得他这么做。

以前,他展现诚意,收服臧霸、收服周泰蒋钦、收服甘宁的时候,都是这么做的。

将心比心。

在徐州部众撤军之后。

山林里的张郃所部将士,快速出林将外面的粮草搬了进去。

林子里顿时升起了炊烟。

张郃下令,让将士们抓紧时间吃饱。

“将军,我们什么时候撤离,从哪个方向撤离?”

有人询问。

而张郃回头看向那人。

“你怎么说得出这种话?”

“他们展现出足够的诚意了,难道我们不应该投桃报李?”

张郃的话,让众将士愣住了。

刚才面对劝降,不投降的是你,还说什么饱受袁氏恩惠,不忍背离的还是你。

见众人疑惑,张郃解释。

“此一时彼一时。”

“所有人吃饱后,随我出林,径投徐州兵马。”

张郃决定投降了。

他对袁氏没有多深的感情,也不是非袁氏不可。

河间张氏让张郃率众投效袁绍,最终的目的是壮大家族。

但袁氏并没有让张氏快速崛起,因为实在抢不过袁氏麾下的其他大族。

而今,徐州朝廷能够提供这个机会,有出仕名额、有入朝名额,张郃能够为河间张氏贡献一份力量,他没理由拒绝。

林子里的所有兵马,都是张氏部曲,都听张郃的。

片刻之后。

人人吃饱,尽数出林。

已经天黑了。

张郃叫他们驻扎在林外,等候命令,他自己单人单骑,连夜面见王融。

“罪将张郃,拜见卫尉。”

毕恭毕敬。

“你能想明白,融很欣慰。”

王融点头,命人给张郃赐坐。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是人,都会趋利避害。

当张郃的围困威胁解开,当徐州朝廷能给河间张氏解决利益诉求时,张郃为什么要拒绝呢?

世家子弟从小培养起来的思维重点,永远是先向着家族。

当下,王融为张郃请封为偏将军,再封都亭侯。

张郃带来投降的兵马是河间张氏部曲,不做拆解,也归还张郃手中,由他继续统率。

“张郃谢卫尉器重,谢朝廷栽培。”

对于这个安排,张郃感激不尽。

这还没完。

王融当场兑现自己在劝降信中做出的承诺。

他给河间国张氏的杰出子弟安排了三个出仕名额,一个入朝名额。

每个郡国每年举荐出仕的名额是有限的,一般根据人口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一个郡国每年有一到三个出仕名额左右。

比如本郡的名额已经用完,但郡内还有贤才,他们便会花费代价,找别的郡进行利益互换,换一个出仕的名额。

王融所代表的是朝廷,给张氏提供了三个举荐名额。

“你写一封信回去,让张氏安排四个名额。”

他叮嘱张郃。

张郃大喜,连连提笔写信,遣人跟随朝廷使者前往河间国。

从此,张郃便正式效力徐州朝廷,愿为王融驱使。

“报!”

这时候,一声汇报传来。

“袁谭率军突袭从泰山郡运来青州前线的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