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章 柿子之争,素来如此!
嵇绍收起笑容,“文兄如果当真这么认为,那便说明,陛下的演技又有几分精进了!”
“演技?陛下何来的演技?”文鸯不明所以。
作为一个完全的局外人,今日既然亲眼看到陛下“不明是非”,那就更加佐证了宫内“公私蛤蟆”的传闻所言非虚。
“文兄,你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性——
今日之情形,陛下其实是为了救文将军你的性命,并且为了隐藏实力,才故意装作对于危机浑然不觉的样子,轻飘飘地说出‘不过是打闹’,但是实际上却是缓和了局势,并让双方都放下了武器,重回秩序呢……?”
嵇绍微微一笑,他在观察文鸯此刻的表情。
陛下不是蠢材,反而是个天才!……这样炸裂的消息,这么多天以来,嵇绍却只能自己一个人藏在肚子里默默消化。
天晓得他憋得有多难受!
因此嵇绍现在非常感兴趣的便是,陛下希望拉拢的人才,在听到这疯狂的消息后,到底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
“不可能。”结果文鸯想都没有想,一摆手就直接否定了这个可能性。
……竟然没能看到文鸯震惊的表情,完全出乎了嵇绍的意料,让嵇绍大跌眼镜。
“文兄又为何如此斩钉截铁?”嵇绍于是问道,想听听他的分析。
“这怎么可能呢?像‘公私蛤蟆’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传言,文某还可以当做是一则宦官们捕风捉影的笑谈。但是那日在先帝灵堂,我可是亲眼所见陛下的愚钝模样,全然没有身为一朝天子的威仪,根本不似人君……”
“文兄,你又上当了。”
嵇绍眯着眼,也不多说,只是盯着文鸯的眼睛,嘴角是一丝带着玩味的笑意。
“……什,你说什么?”
“又?”
“我又上当了?”
被嵇绍这样一点拨,文鸯不得不认真思量一下这种可能性。
该不会……这两次都是陛下故意扮拙,来掩人耳目的吧?
文鸯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内心有所触动。
应该是骗人的吧?
反正文鸯是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来。
“嵇侍郎……口说无凭。何以见得这两次陛下都是故意的?”文鸯问道。
“你仔细回想,这两件事是不是恰好都发生在忠臣危难之际?上一次,乃是和峤和中书当众顶撞太傅,险些血溅当场……
而这次,与太傅产生冲突的便是文兄你了。今日,你们二人皆已在九华台上亮出武器,如果陛下再不介入,九华台上势必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这……”
文鸯有些迟疑,嵇绍说得确实有道理。
“文兄你想想,就连时间节点也分秒不差……都是在那最紧要、最危险的关头。如果说几次皆是巧合,天底下难道有那么巧的事情吗?”
嵇绍趁热打铁,又说道。
“文兄,陛下出手救你,亦是说明在陛下心中,你是与和峤和中书有着一样地位的忠臣啊!”
“这……?”文鸯这下是真的有些震惊了,他甚至一时间都不知道,是哪件事更让他感到触动。
陛下居然懂得靠装傻,来保护朝堂上的忠臣?
实在是有点骇人听闻!
这还是传闻中的那个问出“公私蛤蟆”的陛下吗?
另外,陛下竟然暗中认可他是忠臣?这……令他意外地有些感动。
此时,他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等等……难道说,此前宦官所传的‘公私蛤蟆’,也是陛下故意演出来的?”
文鸯竟然被自己的这番猜测吓了一跳。一时间目光有些呆滞,神情介于震惊和出神之间。
“哈!哈哈哈!”
嵇绍终于看到了他想看到的神情,不禁大笑出声来。
“文兄终于开窍了。此传闻流出后,我亲自向陛下求证,陛下只是哈哈一笑,说道若不如此做,怎么麻痹陛下身边这些心怀二心的宦官呢?”
文鸯竖起耳朵,专心地听。
嵇绍终日陪伴在陛下左右,自然有无数的机会可以向陛下求证,消息之灵通远远不是常年远离朝堂的文鸯可以比拟的。
这一点,文鸯并不怀疑。
“可……陛下为何要如此做呢?陛下乃是九五之尊,是先帝选定的太子,何苦要委屈自己呢?”
“唉!”嵇绍感叹一声。
“此事说来话长。”
“——这还要从齐王攸说起。”
月光下,嵇绍缓缓踱步,娓娓道来。
“陛下自从记事以来,身边的群臣,就没有放弃过立齐王攸为储君的念头。
当年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乃是从其兄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手中,接过了皇帝之位。
多年后,虽然文皇帝选择自己这一脉的长子,也就是先帝来接手大晋江山。但是文皇帝也曾多次公开说过,自己百年之后,江山最好还是由景皇帝那一脉来继承,也就是景皇帝名义上的嫡长子——齐王司马攸。
这样一来,先帝在选择接班人之时,便陷入了两难。到底要选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当今的陛下为太子呢,还是应该还位于齐王司马攸?”
说到这,嵇绍的表情凝重。
“自古以来,储君之争,若是处理不好,时常会导致朝堂分裂、家国动荡!而陛下当时虽然年幼,但已经能考虑到这一点。最终,陛下竟然是下定了决心,要演一出好戏——
那就是陛下尽可能地‘扮拙’,好让先帝将储君之位还于齐王攸!这不仅是为了宗族亲情考虑,也是为了大晋能够福祚永续、社稷稳固……
但是,唯独委屈了陛下啊!”
……
啊???
文鸯听呆了。
这背后,竟然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作为一个只管在战场上杀敌的武将,文鸯对于朝堂上的争斗没有兴趣,自然也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有句话叫作——
“柿子之争,素来如此!”
等到回过神来,他倒是有些敬佩于陛下的贤才了。
没想到平时看着痴痴傻傻的陛下,内心里居然是这样一个心怀社稷、心胸宽广的君主。
如果这是真的……
那陛下在他的心目中,当真是一位值得追随的明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