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悬疑之谜之六
**第六章:星门彼岸**
林夏的指尖触碰到金属球体的瞬间,整个XZ装置突然发出前所未有的嗡鸣。那些悬浮的符号像被惊醒的萤火虫群,疯狂地涌向正在扩张的黑色漩涡。在能量对冲的强光中,她看到了——真正的门。
这不是简单的空间裂缝,而是一道跨越十二个维度的星门。当林夏被能量洪流吞没时,她最后看到的画面是张远惊恐的面孔,以及自己皮肤下浮现的、与装置完全同频的发光纹路。
“呼吸!快呼吸!“一个带着电子音质感的陌生声音刺入耳膜。
林夏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的宇航服面罩上结满冰晶。她正漂浮在某个未知星球的平流层,脚下是翡翠色的海洋与水晶质地的陆地。更惊人的是,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悬挂在天际,将光谱交织成她无法命名的颜色。
“欢迎回家,第117代守门人。“那个声音再次响起。林夏转头看到一具悬浮的机械体,其核心镶嵌着熟悉的青铜碎片,表面蚀刻的符号正在变换组合。
机械体投射出全息影像:十万年前,她的基因原型站在同样的位置,身后是无数悬浮的金字塔装置。那些建筑表面流动的符号,正是青铜碎片上纹路的完整版。
“你们称这里为香巴拉,“机械体发出近似叹息的电流声,“但我们更愿意叫它'文明摇篮'。每一任守门人觉醒时,都会被传送到这里继承真正的使命。“
林夏突然剧烈头痛,记忆碎片汹涌而至——二十年前青海湖底打捞出的外星胚胎,被伪装成考古项目的基因改造手术,还有陈默在培养舱外凝视她的眼神。原来所谓的“转世“,不过是基因种子的迭代重生。
机械体带着她降落在水晶大陆中央的控制中枢。当林夏的手掌按在验证平台时,整个星球的地表突然变得透明。她惊恐地发现,脚下三百公里处封冻着数以万计的黑色漩涡,每个都连接着不同的时空。
“这是宇宙的创口,“机械体表面符号转为暗红色,“你关闭的每个地球装置,实际上在削弱这里的封印。叛徒们想释放的不仅是远古文明,还有这些吞噬星系的时空瘟疫。“
突然,警报声响彻整个空间。透明地表下,某个黑色漩涡正在苏醒,而连接的坐标赫然显示着99999年的宇宙。林夏在能量波纹中看到了陈默的身影——真正的陈默。
“他一直在用时间闭环保护你,“机械体的声音开始失真,“但现在是做出抉择的时刻:留在这里继承文明火种,还是回去拯救注定毁灭的时空象限?“
林夏望向头顶的三合星系统,发现其中一颗恒星正在坍缩成黑洞。这个所谓的“新大陆“,不过是远古文明最后的避难所。她握紧胸前的青铜吊坠,那里封存着陈默最后一次穿越前留下的记忆晶体。
当地表开始崩解时,她做出了决定。
当林夏的指尖触碰到记忆晶体的瞬间,整个水晶大陆突然开始量子化坍缩。机械体发出尖锐的警报,地表那些被封印的黑色漩涡如同苏醒的远古巨兽,开始疯狂撕扯时空结构。
“你只有七分三十三秒!“机械体的电子音里首次出现恐慌,“在坍缩完成前,必须将文明火种注入地球装置!“
翡翠海洋沸腾蒸发,林夏在能量风暴中看到骇人的真相——每个黑色漩涡里都蜷缩着某种多维生物,它们细长的触须正在穿透维度屏障。最靠近地表的一个漩涡中,她甚至看到了2023年BJ天文馆的地下室,陈默的枪口正抵在叛徒首领的太阳穴上。
“启动跃迁!“林夏将青铜吊坠按在胸口。基因种子在皮下苏醒,皮肤上的发光纹路与水晶大陆的核心装置共鸣。当坍缩的星光将她吞没时,她听到机械体最后的呼喊:“记住!香巴拉不是避难所,是牢笼!“
米国天文馆地下三层,陈默的手指即将扣动扳机。突然,所有监控屏幕同时爆出雪花,空气中浮现出林夏的量子投影。
“等等!“林夏的声音带着多重回响,“他体内有共鸣体!“
叛徒首领突然发出非人的尖啸,西装爆裂处伸出六条晶体触手。陈默被掀翻在地,看到那些触手末端都镶嵌着微型青铜碎片——与林夏在XZ见过的装置残片一模一样。
林夏的投影开始实体化,皮肤上的纹路照亮了整个地下室。她伸手抓住最近的触手,那些发光的纹路竟如活物般爬上晶体表面。叛徒首领发出痛苦的嘶吼,身体迅速碳化成灰。
“你的能力...“陈默震惊地看着她周身流转的星图。
“不是能力,“林夏扯开领口,露出心口的菱形结晶,“是枷锁。“她将陈默拉进突然出现的蓝色旋涡,“该去看看真正的战场了。“
时空转换的眩晕中,陈默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在青海湖底秘密实验室,他亲手将外星胚胎植入孕妇体内。培养舱里的女婴睁开眼睛,瞳孔深处闪烁着与林夏此刻相同的星芒。
“你早就知道。“林夏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突然,裂隙开始崩塌。林夏看到十二个平行时空中,黑色漩涡正在同步扩张。最遥远的那个时空里,机械体残骸漂浮在星际尘埃中,水晶大陆已经变成黑洞的猎物。
“要终结这个循环,只有一个办法。“陈默突然夺走她的吊坠,“让我成为最后一个叛徒。“
在林夏的尖叫声中,陈默跃入正在吞噬现实的黑色漩涡。他的身体在维度乱流中分解重组,最终化作一柄横跨所有平行世界的青铜巨剑,将十二个时空的漩涡钉死在因果律的锚点上。
当林夏跪倒在恢复正常的天文馆地下室时,手中的吊坠突然发热。陈默的声音从中传出:“去找青海湖底的'门',那里有所有轮回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