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数智赋能环境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依赖性和相关性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危机应对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一项对《财富》全球500强企业CEO的调查数据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像面对税收和生存一样,危机也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不可避免的事实。企业随时可能发生经营、管理、制度、技术、产品、价格、人才、财务、信誉等各种危机。华为芯片危机事件、“联想撤出中国”谣言事件以及TikTok(抖音)事件等众多危机案例,可以很好地支持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由此可见,危机管理及其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竞争情报有环境监测、市场预警、对手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竞争情报能让企业主动地跟踪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动向,避免企业受到竞争对手的突然袭击,可以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效率。因而,可以认为,构建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的企业竞争情报机制不失为提高企业危机管理效率、帮助企业解决危机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新思路。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专著《竞争情报——企业危机管理利器》,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竞争情报与危机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的企业竞争情报机制的理论模型及其运行模式。作为我国竞争情报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这部专著的出版,从危机管理的新视角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竞争情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读完这部专著,可以概括出两个特色。
第一,对竞争情报与危机生命周期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回顾竞争情报理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来自竞争情报和危机管理领域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的368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对竞争情报与危机生命周期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的企业竞争情报机制理论模型的构建和该理论模型主要影响因素的提取,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数据支持。
第二,案例研究资料较为丰富。以9个内容丰富的企业危机管理案例为基础,运用“病毒式”和“滚雪球式”传播理论,“蝴蝶效应”、“温水煮青蛙”以及“弱信号”等理论,分析了危机生命周期中潜伏期、爆发期以及平复期三个阶段各自主要的危机特征和危机管理的关键任务,构建了保证该理论模型实际应用的三个关键运行模式——危机潜伏期的企业竞争情报预警模式、危机爆发期的企业竞争情报沟通模式以及危机平复期的企业竞争情报评估模式,从而为本书构建的理论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作者徐芳教授,现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档案与电子政务系支部书记、系副主任、MLIS专业硕士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曾经是我指导的2008级的博士研究生。早在读博期间,他就表现出了较强的研究实力,发表了学术论文17篇,先后获得过南开大学优秀奖学金一等奖、“学术之星”博士组一等奖以及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等奖项与称号。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档案与电子政务系。2013~2016年,又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从事情报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第四轮评估A+,合作导师长江学者孙建军教授)。2017年受到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的资助,赴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大学信息技术与数学科学学院访学(Vis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合作导师为澳大利亚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Jia Tina Du博士)。2019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自2008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徐芳博士便开始从事竞争情报领域的相关研究,本书是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后成书,并获得了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本书既是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也是他十年来潜心竞争情报与危机管理交叉领域研究的成果。可以预见,本书的出版对于丰富竞争情报与危机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竞争情报和危机管理实践,必将产生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前主席Youngblood女士认为:竞争情报专家的工作是帮助领导者了解未来并赢得它,因为仅对当前环境做出快速反应的企业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未来的赢家。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得竞争情报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面向未来,竞争情报与危机管理领域还会有许多需要解决但尚未解决或者尚未完全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于青年学者来说,仍然任重道远。一部专著的出版,固然是研究者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止。恰恰相反,它必将成为我们继续深入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促使我们向下一个高峰攀登。期望徐芳博士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弥补本书的局限和不足,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在不远的将来为我们呈现更多更好的新作。
2023年5月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