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营立大别
破晓的曙光,如一层薄纱,轻轻披在“铁血营”的营地之上。营地位于江淮大地那略显荒芜的平原,周边几座村庄已在战火中千疮百孔,残垣断壁在凛冽寒风中摇摇欲坠,仿佛在低诉着往昔的苦难。凛冽的风呼啸而过,带着丝丝缕缕烧焦的气味,混合着泥土的腥气,弥漫在空气中。远处,淮河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奔腾不息,河水滔滔,在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粼粼波光。相传当年淝水之战,东晋军队以少胜多,便是借助了淮河天险与巧妙战术,此役也成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而更远处,连绵起伏的大别山恰似大地的脊梁,巍峨耸立,云雾缭绕,那神秘而雄浑的姿态,仿若在召唤着铁血营的将士们。
李乘风身披玄色鱼鳞锁子甲,内衬月白色劲装,衣角处绣着银色的北斗七星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光芒。腰间悬挂的“忠武剑”,乌木剑鞘上刻着古朴的铜纹,剑柄处镶嵌的血红宝石,犹如一滴凝固的鲜血,散发着肃杀之气。他自幼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在马背上度过了无数个春秋,每日清晨,他便在父亲的督促下,翻身上马,于校场中驰骋。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后来能在飞驰的马背上如履平地,这份精湛的骑术,不仅是他多年苦练的成果,更是他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关键。此刻,他身姿挺拔,静静伫立在营地中央,剑眉紧锁,深邃的目光穿透薄雾,望向大别山的方向。
楚昭雪身着素色劲装,劲装由上等的蜀锦制成,轻柔贴合身形,行动间尽显飒爽英姿。她莲步轻移,来到李乘风身旁,眼神中满是关切,轻声说道:“将军,您已彻夜未眠,该去休息了。”李乘风微微摇头,目光依旧坚定,沉声道:“昭雪,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连日征战,兄弟们伤亡惨重,我们急需一处稳固之地休养生息,壮大力量。大别山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正如当年曹操在汉中,凭借险要地势与刘备周旋许久,于我们而言,乃是建立临时根据地的不二之选。”楚昭雪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只是建立根据地绝非易事,粮草筹备、营帐搭建、防御工事修筑,桩桩件件,皆需深思熟虑,从长计议。”
此时,陈破军大步走来,身上的铠甲由精铁打造,历经无数次战斗,虽有磨损,却依旧散发着冷峻的光泽。他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铠甲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将军,弟兄们皆已准备就绪,只等您一声令下,大伙对建立根据地一事,热情高涨,摩拳擦掌,都盼着能在大别山站稳脚跟,狠狠打击元军!”李乘风转过身,目光扫过营地中忙碌的士兵们,他们有的在擦拭兵器,有的在修补铠甲,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李乘风高声道:“好!传令下去,即刻整队,向大别山进发!”士兵们听闻,瞬间精神抖擞,迅速收拾行囊,拿起武器,排列成整齐的队伍,那坚定的脚步声,仿佛是对未来的宣誓。
行军途中,山路崎岖蜿蜒,两侧怪石嶙峋,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猛兽伏地待扑。间或有几株苍松从石缝中顽强探出,枝桠扭曲却生机勃勃,正如铁血营的战士们,即便身处绝境,也绝不屈服。朱重八背着沉重的行囊,一路小跑来到李乘风身旁,他身着一件破旧的棉甲,上面补丁摞补丁,却依然干劲十足。他气喘吁吁,脸上却洋溢着兴奋:“将军,听闻大别山藏龙卧虎,咱们此番前去建立根据地,是不是就能彻底站稳脚跟,将那些可恶的元军打得落花流水了?”李乘风看着他,眼中满是期许,拍了拍他的肩膀:“重八,大别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但前路艰险,我们不仅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得时刻警惕元军的围剿。不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在这大山之中,开辟出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朱重八用力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他心中,李乘风不仅是带领他们冲锋陷阵的将军,更如父亲般给予他关怀,似师长般传授他知识与本领,这份亦父亦师的情感,让他对李乘风充满了敬意与追随的决心。
当队伍抵达大别山脚下,众人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山峰高耸入云,云雾在山腰处缭绕,如梦似幻,仿若仙境。然而,李乘风深知,这美景背后隐藏着重重挑战。他当即召集陈破军、楚昭雪等将领,于一处开阔之地商讨根据地建设。
“此地易守难攻,然粮草问题迫在眉睫。”李乘风展开地图,手指落在几处山谷,“这些山谷土地肥沃,适宜开垦农田。陈破军,你挑选一批有农耕经验的弟兄,明日便着手开垦。记住,农耕之事,需遵循时节,合理规划,就如同排兵布阵一般,不可有丝毫马虎。”陈破军领命,眼神坚毅:“将军放心,末将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楚昭雪接着说道:“营地选址亦至关重要。我观察周边地形,那片背山面水的缓坡,既便于取水,又利于防守,可作为营地核心所在。”李乘风点头赞同:“昭雪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需建立瞭望塔,密切留意周边动静。瞭望塔的布局,要能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侦察网络,如同现代军事中的雷达站,全方位监测敌情。”
众人正商议间,一名侦察兵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将军,大事不妙!前方发现一小股元军斥候,恐已察觉我们的动向!”李乘风脸色一沉,心中暗忖:“我们刚至,元军便有所察觉,看来他们对大别山一带极为关注。”他迅速下令:“陈破军,带领一队精锐,务必将这股斥候歼灭,绝不能让他们回去报信!行动要快,如同猎豹捕食,一击即中!”陈破军领命后,迅速挑选数十名身手敏捷的士兵,如一阵疾风般消失在山林之中。
李乘风转而对楚昭雪说道:“看来我们的计划得加快实施了。元军一旦知晓我们在此建立根据地,必定会派大军前来围剿。我们必须赶在他们之前,建好防御工事,储备足够粮草。”楚昭雪神情严肃,微微颔首:“将军放心,我会组织姐妹们,全力协助各项事务。”
随后的日子里,铁血营的士兵们日夜忙碌。开垦农田的士兵们,双手紧握锄头,奋力挥动,在坚硬的土地上挖出一道道沟壑,每一下都带着对未来的希望。他们一边劳作,一边相互交流着农耕经验,偶尔因意见不合而争论几句,但很快又在共同的目标下达成一致。搭建营帐的士兵们穿梭于山林间,砍伐树木,搬运石块。他们的双手磨出了血泡,肩膀被重物压得红肿,却无人喊累。一座座营帐在他们的努力下,如雨后春笋般搭建起来。修筑防御工事的士兵们在营地周围挖掘壕沟,壕沟宽数尺,深不见底。他们设置拒马,将削尖的木桩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壕沟前,拉起绊马索,绳索紧绷,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李乘风每日奔波于各个工地,亲自指导士兵们劳作。一日,他来到瞭望塔的施工现场,见几名士兵在搭建塔基时面露难色。他上前查看,蹲下身子,拿起一块石头,说道:“这塔基关乎瞭望塔的稳固,切不可大意。来,像这样,将石块交错摆放,利用力学原理,使其相互支撑,再用黏土填充缝隙,如此方能稳固。”士兵们按照他的方法,果然顺利解决了问题。一名士兵感慨道:“将军,您不仅打仗神勇,这建营地的本事也令人折服!”李乘风笑着说:“保家卫国,既要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也要懂得经营后方。后方稳固,前方将士方能安心作战,与元军长期对抗。”
与此同时,楚昭雪也没闲着。她带领着一群士兵的家眷,在营地后方开辟了一片菜地。她们手持锄头,将土地翻松,播下各种蔬菜种子。楚昭雪亲自教导大家辨认草药,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抚摸着草药的叶片,耐心讲解着草药的功效与用途:“这是柴胡,可解寒热之症;这是艾草,能驱蚊辟邪,还可用于艾灸疗伤……”闲暇时,她总会来到李乘风身边,与他分享当日的工作进展。两人并肩而立,望着营地中忙碌的景象,相视一笑,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在那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汇中,爱意在心底悄然蔓延,生死与共的情感在战火的洗礼下愈发深厚。
数日后,陈破军带着队伍凯旋而归。“将军,那股元军斥候已被全部歼灭,无一漏网!”李乘风长舒一口气:“好!这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如今,我们的根据地已初见雏形,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继续加快进度,迎接更大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别山临时根据地逐渐完善。农田里的庄稼开始抽穗,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营帐整齐排列,炊烟袅袅升起,给这片山林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防御工事坚固森严,瞭望塔上的士兵日夜值守,警惕地注视着四周。铁血营的士兵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士气愈发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