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篇 思维导图基础知识
第一章 五大步骤,绘制“正确”的思维导图
在网络上搜索“思维导图”,会出现很多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绘制质量参差不齐。那么,如何按照正确的步骤,绘制规范的思维导图呢?
情景导入
场景一
一天,祺祺放学回家后,妈妈将他叫到书桌前,说:“看看妈妈用思维导图绘制的自我介绍,是不是挺好看的?你想不想也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

“我可以吗?”祺祺不自信地问。
“当然可以啦。不过,在正式绘制思维导图前,我们需要约定一些“暗号”,即思维导图各组成部分的名称。这样,以后我说到思维导图的各组成部分时,你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你看这张思维导图,最中心的图是中心图像,也叫中心主题或中心图形;在中心图像四周,有很多曲线,统称为线条,最靠近中心图像的、由粗到细的线条是主干分支,也叫一级分支,一级分支后面是二级分支,以此类推,均为支干分支;线条上面的文字是关键词;线条上面的图像叫图标;辅助的有箭头的线条,叫关联线。”妈妈一边讲一边指对应的内容,全部讲完后说,“我来考考你,我说名称,你指对应的内容。”

妈妈有意加快语速,只见祺祺的小手在图上乱飞,母子俩笑成一团。
“思维导图的绘制一共有5个步骤,现在,我们从头开始绘制一张新的妈妈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为你示范。”说着,妈妈将一张A4纸水平放在自己面前,“看好,我们现在开始哦。”

“第一步,绘制中心图像。你看,妈妈将中心图像绘制在了纸张的什么位置?”
“中心位置!”
“没错,在纸张的中心。我们在A4纸上绘制思维导图时,将中心图像绘制成拳头大小,或者纸张的九分之一大小都可以。”妈妈一边说,一边将自己的拳头悬在A4纸上方比了比,“差不多这么大哦。”
祺祺也在A4纸上方比划着小手。
妈妈继续说:“仔细看看这个中心图像,你有什么发现?”

“我看到了很多月亮,中间的红色月亮最显眼。”
“还有吗?”妈妈笑着问。
“红色的月亮,“红亮”是妈妈的名字!”祺祺惊喜地说。
“哈哈,通过红色的月亮联想到妈妈,非常棒,这就是意义联想!绘制中心图像,除了可以进行意义联想,还可以进行谐音联想。你叫祺祺,思考一下,你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中的中心图像可以怎么绘制?”

“祺祺,祺祺。”祺祺念叨着自己的名字,转动着眼珠,突然,他有了答案,“绘制两面飘扬的旗帜!”
“可以,‘祺’和‘旗’同音,这是谐音联想!还有其他想法吗?”
“还可以绘制两颗棋子,象棋棋子、围棋棋子都可以。”
“非常棒!记住,绘制中心图像时有两种常见的联想选择,谐音联想和意义联想。确定图像内容后,我们就可以选择图像颜色了。绘制‘自我介绍’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像时,我用了3种颜色,红色、黑色、黄色,且用红色绘制了最中心的月亮,因为它是这张思维导图的核心,我希望大家看到这张思维导图时,首先看到这个中心图像,并立刻联想到“红亮”。记住,中心图像需要体现并突出整张思维导图的内容,它是整张思维导图的核心,颜色越丰富,越能吸引人。”
“第二步,思考绘图角度并选择分支颜色。我的这张‘自我介绍’思维导图,计划从学校、爱好和梦想3个角度来绘制,那么,我应该选择哪3种颜色呢?”妈妈一边说,一边思考,“我的学校,我觉得它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能让我快乐成长的地方,因此,我选择用充满生机的绿色来绘制相关内容;我的爱好,我觉得一想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心中就充满了甜蜜的感觉,因此,我选择用粉红色来绘制相关内容;我的梦想,一想到它,我就想到广阔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海,顿时感觉心胸开阔,因此,我选择用蓝色来绘制相关内容。”
“妈妈,我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选择和您不一样的颜色吗?比如爱好,我想用大红色绘制。”
“当然可以啦,只要你能说出选择的理由就没问题。注意,这一步是在脑子里完成的哦。”(关于颜色的选择与使用,详见第二章第四节:体现我心的色彩)
“第三步,绘制线条,包括绘制主干分支和支干分支。从绘制主干分支开始,根据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则,第一个主干分支绘制在一点钟方向。我的第一个主干分支是我的学校,我选用绿色的笔,从中心图像出发,画两根光滑的线条,由粗到细,相交于一点。在两根线条之间,我画了一些充满生命力的小草,在线条上面,我画了一座代表学校的彩色房屋,是不是很漂亮?”

“画好第一个主干分支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寻找合适的位置,画第二个主干分支:我的爱好。”妈妈顿了一下,换了一支笔,“我选用粉红色的笔,同样从中心图像出发,画出第二个主干分支的线条。在两根线条之间,我画了一些代表爱的心形,在线条上面,我画了一个小‘心’人,头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花,代表一想到喜欢的东西,我就会心花怒放。”
“继续沿顺时针方向移动,画第三个主干分支:我的梦想。”妈妈越画越开心,“我选用蓝色的笔,在主干分支的两根线条之间画上了白云,在线条上面,我画上了云彩、太阳,代表我的梦想。”

“在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主干分支都是由两根线条组成的,由粗到细,并和中心图像紧密相连,这样绘制,我们的视线才会连贯;二是线条上面的图像都是彩色的,和我们的表达主题一致。”
妈妈认真地讲着,祺祺专注地听着。
“主干分支绘制完毕,即可开始绘制支干分支。依然从一点钟方向开始绘制。注意,一个分支一种颜色,支干分支的颜色要与其主干分支的颜色保持一致,不要乱用颜色哦!在‘我的学校’主干分支后,从左到右画一条曲线,在曲线上面画我的小学—李桥小学。我采用了意义联想的方式,先画了一座桥,再在桥上画了一个李子,寓意李桥小学。这样,‘我的学校’这个分支就画好了。注意,每个分支内的主干分支/支干分支,需要首尾相连。”

“沿顺时针方向移动,画‘我的爱好’主干分支后的支干分支。”妈妈熟练地换用粉红色的笔,“每个人都有很多爱好,对它们进行分类归纳,无外乎是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嘴巴说的和吃的、身体接触的。我的爱好主要有看的、听的和说的、吃的,涉及眼睛、耳朵和嘴巴,因此,我会依次绘制3个二级分支,每个二级分支后根据需要绘制出三级分支,并在线条上画图形。先画我喜欢看的,书和电视;再画我喜欢听的,音乐和说书;最后画与嘴巴有关的分享和喝饮料。”
“继续顺时针移动,画第三个主干分支后的支干分支。”妈妈换用蓝色的笔,“我的梦想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成为思维导图专家;另一个是成为女超人,能同时做很多事情。”

“这样,支干分支全部完成!”妈妈放下笔,满意地拍了拍手,说,“祺祺,你有没有发现,线条上的图形都是彩色的,并且都是水平放置的哦,是不是很清晰、规整?”
“是的!”祺祺点点头,认真地看着这张思维导图半成品。
“第四步,加关联线。”休息片刻后,妈妈又拿起了笔,“妈妈爱看思维训练方面的书,爱分享思维训练方面的内容,并且想成为思维训练方面的专家,因此,我们可以为相关内容添加关联线,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五步,加图标……”妈妈拿着笔,迟迟未画任何东西,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这张思维导图上全是图,还怎么加图标?”祺祺发现了问题。
“对,对这张思维导图来说,不用加图标啦,”妈妈满意地放下了笔,笑着说,“我们画的这张思维导图叫全图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的3种呈现形式之一,没有文字,不用在最后环节特意加图标。”
妈妈一边讲一边画的过程中,祺祺的思路紧紧地跟着妈妈的讲解,目光随着妈妈手里的笔在纸上移动,认真极了。看着妈妈绘制完成了一张漂亮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祺祺跃跃欲试。
不一会儿,祺祺的思维导图处女作就出现在妈妈面前。

“还挺像样。”妈妈暗喜,但还是严谨地指出了问题,“有几个注意事项,妈妈可能没说清楚,这里强调一下。一是中心图像和主干分支要紧密相连;二是线条之间要首尾相连,且尽量水平延伸;三是图像需要在线条上面水平绘制,且最好都有丰富的颜色。”
“问题真不少啊!”祺祺挠挠头,“妈妈,我重新绘制一张给您看。”
很快,祺祺修改后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摆在了妈妈面前。

妈妈看了又看,开心地表扬道:“很不错,现在你会用思维导图画自我介绍啦,是不是很有趣?”
场景二
一天,放学回到家,祺祺有些闷闷不乐,妈妈立刻关切地问:“儿子,怎么啦?”
祺祺沮丧地说:“妈妈,今天我在学校教果果画他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了。我知道他有一些地方画得不好,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纠正他。还有,他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回答不清楚,被他嘲笑了。”
妈妈想了想,对祺祺说:“你能够在学到新知识后主动去教别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呢,还记得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名字吗?”
“记得,您之前说过,这叫费曼学习法。”
“没错,通过教果果,你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细节知识没有完全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有针对性地一个一个解决问题,你就会越来越强大了,是不是?”
见祺祺点头,妈妈拿出祺祺前几天画的那张还不错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说:“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思维导图,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张‘自我介绍’思维导图吧!现在,我是观众,你以这张思维导图为依据,向我介绍一下自己,可以吗?”
“好啊。”祺祺调整了一下心态,介绍起来,“我的名字叫祺祺,今年九岁半,是一名小学生。我的爱好有……”
“停,停,停。”妈妈笑着打断祺祺,“我来介绍一下如何阅读思维导图吧!正确的顺序是先阅读中心图像,再从一点钟方向开始,顺时针阅读所有主干分支,接下来,仍然从一点钟方向开始,顺时针阅读支干分支,直至阅读完所有支干分支。每个支干分支都从上往下读,和绘制顺序一致。最后,可以对思维导图中的关联处和重点处进行特别强调。你仔细地看一看自己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重新介绍一遍。”
“我想想……”祺祺梳理了一下思路,开始第二次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叫祺祺,接下来,我将从我的个人信息、爱好、梦想3个方面入手介绍自己。首先介绍我的个人信息,我叫祺祺,今年九岁半,是一名小学生。然后介绍我的爱好……”
这一遍,祺祺介绍得很标准,妈妈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不过,祺祺自己产生了新的问题。
“妈妈,我有一个问题。”祺祺说。
“什么问题?”妈妈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您说您教我画的这张‘自我介绍’思维导图是全图式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的呈现形式之一,那么,思维导图的其他呈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
“你真的很细心!”妈妈笑了,拿出了两张早已准备好的思维导图递给祺祺,说,“你看,这就是另外两种形式的思维导图,看完后,说说你认为3种形式的思维导图有什么区别吧。”

祺祺端详了这两张图一会儿,说:“我发现,第一张思维导图上只有文字,没有图像或图标;第二张思维导图上既有图像和图标,又有文字;而您最初给我看的那张您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上没有一个文字。”
“说得没错,这就是思维导图的3种呈现形式,”妈妈点头表示认可,“第一种是全文字的思维导图,整张思维导图找不到一个图像或图标;第二种是图文的思维导图,既有彩色的图像或图标,又有很多关键词;第三种是全图的思维导图,整张思维导图没有一个文字,全部由图像、图标和线条组成。你喜欢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呢?”
“图文的思维导图和全图的思维导图我都喜欢。”祺祺如实说。
“其实这3种形式没有好坏之分,采用什么形式,主要由绘制目的决定。假如绘制思维导图只是为了梳理自己的思路,只给自己看,那么采用什么形式都可以,对自己有帮助即可;假如绘制思维导图是为了给别人看,就需要让别人看懂,可以采用图文形式或全文字形式;假如绘制思维导图后还需要讲解给别人听,那么最好采用全图形式或图文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妈妈说。
看了看手里的思维导图,妈妈总结道:“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思维导图是什么、为什么有用、如何正确绘制思维导图、如何阅读思维导图,以及思维导图的3种呈现形式,关于这些知识点,你还有什么想问妈妈的吗?”
见祺祺摇头,妈妈继续说:“虽然你已经会绘制思维导图了,但是要想绘制出更有价值的思维导图、想正确评价思维导图的优劣等,还需要继续努力,放心,妈妈会和你一起努力的。”
听到妈妈这么说,祺祺有些意外:“妈妈,还有那么多要学的知识点吗?”
“当然啦,要学的知识点还多着呢,你现在只是刚刚入门。打个比方,假如我们准备去千里之外的外婆家,你现在的进度,相当于刚迈出第一步。学习思维导图,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会绘制,还要绘制得正确、绘制得有用,并在绘制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接下来,我们每周闯一关,闯过六大关卡,努力让绘制的每张思维导图都发挥更大的作用。”说完,妈妈在白板上贴了6张便笺,便笺的背面分别写着6个关卡的内容,“闯过这六大关卡后,你不仅不会再被果果的问题难住,而且可以教更多的朋友绘制思维导图哦!”
家长外挂
绘制思维导图时,为什么必须先绘制完成所有主干分支,再绘制支干分支
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每次教到绘制顺序时,我都会和学员们有如下对话。
“你们身边有那种特别爱钻牛角尖的人吗?”
“有。”
“你们知道他们经常钻牛角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
绝大部分学员会摇头表示不知道。
不管是成人课程还是青少年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总有学员固执地钻着牛角尖——坚持先将一个分支的全部内容绘制完毕,再绘制其他分支的内容。虽然我一再强调并纠正,但是对方总会一拍脑袋说忘了,下次如故。说到底,总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还没有养成全局思考的习惯。

爱钻牛角尖的人,通常会被形容为“认死理”,或者是“犟”。这些词,有时候被认为是中性词,更多的时候被认为是贬义词。
爱钻牛角尖的人,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某一点很重要,或认为自己非常有道理,听不进任何意见或建议。他们习惯于以一个点为切入点,不断深入,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有道理,理由越找越充分,人随之变得越来越固执。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只要思考者愿意由思考局部转变为思考整体,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问题所在。
比如,某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玩手机导致的,就会把焦点放在手机的种种危害上,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因为玩手机而视力下降、因为刷短视频而不思进取、因为沉迷游戏而不求上进上……会越想越觉得手机一无是处。
换个角度,如果该家长愿意把焦点转移到提升孩子成绩上,甚至转移到帮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上,那么就不会固执地在手机上找原因,而会转而从家庭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学习环境、孩子的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寻找原因,这样做,该家长更有可能迅速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策略。
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意味着思考者能了解整体情况,确定事情的整体发展方向;意味着思考者能根据整体情况判断、确定各部分的关系,并通过发展局部推动整体发展;同时意味着思考者能确定事情的重点,不会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困境。
绘制思维导图时,一口气绘制所有主干分支的过程,其实就是整体思考的过程。接下来分别绘制支干分支的过程,即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依托整体思考,我们能更清晰地判断应该重点分析哪些分支的内容、简单分析哪些分支的内容。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一俗语,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
费曼学习法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提出了费曼学习法,他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将学习内容内化,并尝试用儿童能够听懂的语言进行表达,若表达不出来,就重新学习,直到能够完全无障碍地表达出来为止。
费曼学习法包括以下4个主要步骤。
步骤一:选择内容。选择你要学习的概念或主题。
步骤二:教给他人。尝试或者想象你在将目标内容教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困难,比如忘记一些关键知识点、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法将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发现你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指导你在正确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步骤三:解决问题。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重新尝试将目标内容教给他人,直到你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让完全不懂目标内容的人理解目标内容。
步骤四:简化语言。去掉专业术语,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概念,使其易于理解——达到一个5岁的孩子也能理解你所讲的概念的程度。
使用费曼学习法学习,有助于你真正理解学习的内容,而不仅仅是表面记忆。尝试将知识用简单的语言传达给他人,你会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和理解,从而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本章小结

(绘制:程乾)
知识点回顾
1.按正确的思维导图绘制顺序排列以下小脚丫。

绘制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种思维导图的阅读顺序是正确的?

3.思维导图的呈现形式有哪几种?
A.全图
B.图文
C.全文字
4.请按正确的顺序描摹以下思维导图中的线条。

5.绘制全图的思维导图时易犯的错误有哪几个?
A.主干分支和中心图像没有紧密相连
B.分支内的主干分支/支干分支没有做到首尾相连
C.图像或图标没有画在线条上面
D.线条没有水平延伸
E.绘制图标时没有做到颜色丰富
F. 绘制时没有先绘制所有主干分支,再绘制支干分支,而是每绘制完一个主干分支便直接绘制其后的支干分支
考考你
1.根据以下“自我介绍”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像,猜猜绘制者叫什么名字。

2.对以下两张“自我介绍”思维导图进行评价。

(绘制:闫鑫硕)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绘制:李卓凝)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