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涵与构成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小学生动作模式构建的一个训练体系,是依据人体运动发展规律和功能解剖结构,提升小学生在运动场上参与体育活动或竞赛的运动能力。其主要内容结构包括评估、训练、再生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评估”主要是指功能性动作筛查,第二部分“训练”主要是指功能动作训练,第三部分“再生”即恢复与再生。
(1)功能性动作筛查
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开始的逻辑起点,主要是基于基本功能动作模式内容,设置评估筛查体系。该筛查体系主要包括7个基本动作和3个排除性测试,通过这10个项目来对小学生的基本动作模式进行评估与筛查。动作评判数字化是功能性动作筛查的重要特点:每个基本动作分数为3分(满分)、2分、1分、0分。排除性测试附属于肩关节灵活性、躯干稳定俯卧撑、旋转稳定性测试。如果在排除性测试中,小学生出现了疼痛,该测试项目也为0分。每个基本动作筛查都会对应纠正性训练。小学生在所有测试结束后,能够知道自己各个项目的分数。评分标准:0分—不能完成动作且有疼痛;1分—不能完成动作,无疼痛;2分—有功能障碍,通过代偿能完成动作,无疼痛;3分—无代偿、无疼痛顺利完成动作。各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只要筛查结果总分高于或等于14分,在无疼痛的前提下,即可进行功能动作训练。
(2)功能动作训练
评估体系能够很清晰地指出训练前小学生动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功能动作训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诸如动作代偿或动力链薄弱等问题,在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后即可进入提高与加速阶段。当基本功能动作模式已经很好地建立,在提高与加速阶段,小学生能够有较快的进步速度。功能动作训练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动作准备、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多方向移动训练、力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但训练体系不是只有这五个训练环节,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专项化程度加深,会增加能量代谢系统训练、特殊环境状态训练等。这些环节的训练能够有效保证小学生运动能力的稳步增长,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进行高效的动力链传递、降低能量损耗水平等。
(3)恢复与再生
运动后要进行恢复,已经成为运动员或体育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在训练后高效地恢复,确 实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肌筋膜组织对于身体恢复至关重要,要在恢复的过程中让肌筋膜组织有条不紊地得到加强,就需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的“恢复与再生”模块。积极性的恢复可分为三类,即肌筋膜放松、静态牵拉、扳机点按压。肌筋膜是连接肌肉的外层筋膜,包绕全身肌肉组织,肌筋膜的张力变化能够有效促进人体的肌肉发展,而在训练后放松肌筋膜更是重中之重。静态牵拉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积极性恢复手段之一,牵拉部位保持的时间足够和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的使用,能够大大加快小学生运动后的恢复速度。扳机点按压是2010年以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放松方式,扳机点是每块肌肉中容易出现酸痛的点,通过有效按压这个点,能够起到放松该肌肉和辐射到周围肌肉的作用,可大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
2.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要点
(1)训练遵从动作模式
如前所述,动作模式是青少年发展运动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构建内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金字塔体系提出了动作模式中不同种类发展的序列,从金字塔基底到顶端依次为:关节灵活性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稳定性训练、基本运动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从这个金字塔体系能够看出,所有动作模式的出发点都是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应知道相应的关节分别具有灵活与稳定的特点。如踝关节具有灵活性,膝关节具有稳定性;髋关节具有灵活性,腰椎关节具有稳定性;胸椎关节具有灵活性,肩胛关节具有稳定性,肩关节具有灵活性……了解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动作类别,最终达到专项技能训练的目的。
(2)注重躯干支柱力量训练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强调的是动力链传递为主的训练理念,而动力链传递的效率将直接决定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损伤预防情况。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牛顿摆”解释:有一排大小与质量相同的小钢珠由吊绳固定,将一端的小钢珠拉到某一个高度时松手,小钢珠将力依次传导至其他钢珠,最远端的钢珠会最终摆动起来,达到与初始钢珠一样的高度。良好的动力链可以类比于一连串大小与质量相同的小钢珠,能够有效传递能量,能量损耗较低;而不良的动力链相当于一连串大小与质量不同的钢珠,不能够有效传递能量,能量损耗较高。如果两个人动力链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差1%,一场比赛下来,整体能量传递就会出现天壤之别。躯干支柱力量的重要性由此就凸显出来。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必须重视躯干支柱力量的有效发展,才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3)注重整体性训练
整体性训练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任何运动项目中,动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他动作相互结合的,呈现出整体化特点。整体性训练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能够将训练内容更加快速地转化为运动技能,促进小学生神经与肌肉之间的有效联系。单一性训练主要集中在单关节、单维度方面,锻炼的主要内容只是单一或周围肌肉,不能将训练成果快速地转化为小学生所需的运动技能。因此单一性训练只是训练肌肉,不能显著影响神经系统,也无法促成动作发展。
(4)注重本体感觉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是小学生体育锻炼中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本体感觉器官主要有肌梭和高尔基腱器两类。肌梭遇到刺激后有效收缩,高尔基腱器遇到刺激后适当地放松。本体感觉训练针对的是神经对肌肉的有效控制,是通过专门的训练来提高遇到环境刺激或者任务刺激时的应激反应,从而高效地完成动作内容。在本体感觉训练中,“神经激活”与“肌肉激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神经激活方面,小学生可以采用快速小幅度的运动来进行激活训练;肌肉激活重点指的是激活臀大肌,因为臀大肌是人体体积最大的肌肉,能否科学、快速、合理地激活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