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念三生:穿越千年的茶韵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情倾皎然 流言添扰

茶诗会正式开始,众人纷纷围坐在一起,一边细细品尝着香茗,让那浓郁的茶香在舌尖上舞动,一边吟诗赋词,抒发对茶的独特感悟。李治在席间妙语连珠,她对茶诗的见解独到而深刻,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茶香,赢得众人阵阵热烈的掌声。皎然大师也偶尔发言,他的观点深刻且富有禅意,将茶与佛法的精妙融合娓娓道来,让在场众人如痴如醉,受益匪浅。

李治不时偷偷望向皎然大师,眼中的倾慕之情愈发浓烈,仿佛皎然大师身上有着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着她的目光无法移开。茶诗会结束后,李治鼓起勇气,主动与皎然大师攀谈起来。两人从诗词的韵律之美,谈到茶道的精神内涵;从人生的感悟思索,谈到佛法的博大精深,越聊越投机,仿佛彼此是相识已久的知音。

自那之后,李治多次以探讨茶文化为由,迫不及待地出观寻找陆羽。而她真正的目的,实则是想通过陆羽接触皎然。只要打听到有皎然参加的活动,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辞辛劳地主动跑去参加。每一次与皎然相见,她都觉得心中满是欢喜与满足,仿佛生活又重新有了新的期待与方向。

日子就这样悄然流逝,陆羽在妙喜寺专心致志地创作《茶经》,叶茗萱在一旁悉心协助,为他精心整理资料、出谋划策,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李治则在玉真观与文人茶人们频繁交流,同时不断寻找各种机会与皎然见面,她对皎然的倾慕之情,在这频繁的接触中,如同春日的藤蔓,愈发蓬勃生长。而皎然,也渐渐习惯了李治的出现,对她的才情和热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里,李治偶然得知皎然大师要在妙喜寺举办一场关于茶道与佛法融合的讲座。她清晨早早地起身,精心梳妆打扮后,便迫不及待地匆匆赶往妙喜寺。

到达妙喜寺时,讲座尚未开始。李治在寺中悠然四处闲逛,静静感受着这座古寺的宁静与庄严。细雨如丝,轻轻飘落,打湿了寺中的青石板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汽和香火气息。当她漫步走到一处回廊时,恰好看到皎然大师身着素袍,手持经卷,正缓缓走来。

皎然大师看到李治,微微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说道:“李姑娘,今日怎么有空前来?”

李治脸颊微微泛红,轻声说道:“听闻大师举办讲座,我对茶道与佛法融合之事一直十分好奇,内心渴望能从大师这里学到更多,便想来听听。”

皎然大师微微点头,带着李治一同走向讲座的场地,边走边说道:“茶道与佛法,看似不同的领域,实则皆蕴含着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与领悟,其中有诸多相通之处。希望今日的讲座,能让姑娘有所收获。”

讲座开始,僧众与慕名而来的茶人、文人纷纷入座,偌大的场地瞬间安静下来。皎然大师站在台上,神色平和,目光深邃而宁静,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茶,生于天地之间,汲取日月之精华,历经采摘、炒制等重重工序,方能成为杯中佳茗。这过程恰似人生,需历经种种磨炼,方能展现其独特韵味。而佛法,亦是引导我们在尘世的磨砺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领悟生命的真谛。”

李治坐在台下,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皎然大师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内心深处一扇全新的门。她凝视着台上的皎然,眼中满是崇敬与倾慕,此时的她,仿佛置身于一个只属于皎然和茶道的奇妙世界,周围的一切都渐渐模糊,唯有皎然大师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讲座结束后,众人纷纷上前与皎然大师交流心得,场面热闹非凡。李治好不容易等到人群渐渐散去,她怀着一丝紧张与期待,走到皎然大师面前,眼中闪烁着光芒,激动地说道:“大师,今日听您所言,如醍醐灌顶。我对茶道与佛法的理解,又深入了几分。”

皎然大师微笑着看着李治,眼中带着赞许,说道:“李姑娘聪慧过人,对茶道和佛法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实乃难得。日后若有疑问,尽可前来探讨。”

李治心中大喜,忙不迭地点头,说道:“多谢大师,我定会常来叨扰。”

从那以后,李治往妙喜寺跑得愈发勤快。她常常带着自己新创作的茶诗,满怀期待地找皎然大师品鉴,皎然大师也总是耐心地给予点评和指导。两人的关系,在这频繁的交流中,逐渐变得微妙而特殊。

然而,李治的频繁到访,引起了妙喜寺一些僧人的私下议论。他们窃窃私语,觉得一个女居士如此频繁地与主持见面,似乎有悖常理。这些流言蜚语,如同无形的风,渐渐传入了叶茗萱的耳中。

叶茗萱心中不免为李治担忧起来。一日,趁着陆羽出门办事,她独自来到玉真观。见到李治后,叶茗萱犹豫了一下,还是关切地开口说道:“季兰,我听闻妙喜寺那边有些不好的传言。你常去与皎然大师交流,固然是为了茶道和学问,但也需注意些旁人的眼光。”

李治微微一怔,随即苦笑,说道:“茗萱姐姐,我明白你的好意。只是,我对皎然大师,实是怀着一份纯粹的倾慕,倾慕他的才情与智慧。我只是想多与他交流,从他那里学到更多东西。”

叶茗萱轻轻握住李治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季兰,我相信你的心意是纯粹的。只是这世间之人,往往喜欢以讹传讹。你还是要谨慎些,别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李治感激地看着叶茗萱,说道:“茗萱姐姐,谢谢你。我会考虑你的话。但皎然大师于我而言,如同黑暗中的明灯,我实在不舍得就此与他断了联系。”

叶茗萱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我理解你的心情。只是,你也要为自己的名声着想。”

李治默默点头,心中却十分纠结。她一方面不想放弃与皎然的交流,另一方面又担心那些流言蜚语会给皎然大师和自己带来困扰。

思来想去,她最终决定试探一下皎然,看看皎然对自己的真实态度。于是她坐在桌前,沉思良久,提笔写下了一首饱含深情向皎然表白的诗:“禅心若许共修缘,愿化清风绕佛前。常慕高才添智慧,唯期相伴悟茶禅。”为了避嫌,她命道观里的小师妹把诗送到了皎然的手中。

皎然收到诗后,感到十分吃惊,他从未想过自己与李治的交往竟会让李治产生如此误解。于是他沉思片刻,回了一首诗,让小师妹带回去,表明了自己年岁已大,一心向佛的态度,婉言谢绝了李治,并在诗中暗示,陆羽才是她应该追求的人。诗是这样写的:“古寺清修岁月长,禅心向佛意悠扬。劝卿莫误青春路,陆羽情真可伴航。”

陆羽得知此事后,顿时满脸尴尬,心中一阵刺痛。他实在没有想到李治竟会爱上皎然。叶茗萱心中也颇为复杂,既有对李治大胆表白的惊讶,又暗自庆幸这或许能让陆羽彻底放下对李治的牵挂。

李治收到皎然的诗,满心皆是失落。她心乱如麻,再也顾不上许多,亲自跑到妙喜寺,径直找到皎然。此时,皎然正与陆羽、叶茗萱在禅房喝茶,谈论着他们俩相互写诗的事情。李治冲进禅房,径直走到书案前,拿起皎然书案上的毛笔,略一思索,提笔写下了一首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陆羽看着痴迷的李治,心中满是无奈与疼惜,轻声劝道:“季兰,莫要再执着了。”李治泪眼朦胧,声音带着一丝哽咽:“陆羽,我只是追寻心中所爱,为何如此艰难?”

叶茗萱在一旁劝解道:“季兰,你的选择有误,皎然大师固然优秀,但他与你无缘。而真正与你有缘之人,你却视而不见。季兰,你变了!只要你重新接受陆羽,我会衷心地祝福你们。”

李治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也许真是我错了,是我被执念所困,忽略了身边的真情。”她抬眼望向陆羽和皎然,神情中带着歉意,“是我行事荒唐,险些破坏了我们的情谊,我们今后都还是最好的朋友,可以吗?”

陆羽和皎然相视一笑,陆羽说道:“当然,我们一直都是朋友。”

皎然也点头:“过去之事,皆已随风,望姑娘能早日寻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