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救援扬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2章 历史在按照惯性发展

已经八月了,准备工作还在继续,刘秀这稳得住,那是有实力,军队团结,将领不怕死,在徐州挡住了清军。

隆武政权稳不住了,就在江西一个小镇,皇帝被清军杀死。南明这几个皇帝都是悲剧,没有那么平顺的人生,出头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作为二鬼子,洪承畴也遇到了困难,当坏人其实人生更坎坷,好人人生坎坷,那是一起一落,坏人在历史上的记录,最后一定是悲剧,人生更坎坷。

洪承畴这辈子,那才是一个坏人的人生,从大明到大清,出现了多个地方军阀,这就是军人对国家的话语权。

但是这种军阀,最终都没有好结果。洪承畴发现从大明王朝开始,皇帝派文官出任武将,实行用文官管理军队。

这个事情大体上就是从正德皇帝开始,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文官和武将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派系斗争。

一方面,大明皇帝在拉拢一部分人,传统的武将出身的人,比如说收为干儿子,皇帝有意识的把军队的孤儿,收为干儿子,把这样的人拉拢到自己身边,让他委以重任。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举动,刘秀也城里了少年营,只不过不叫干儿子,那样不好听。

正德皇帝时期太监不闹腾,是因为大臣忙不过来,没工夫对付皇帝了,只有斗皇帝,才会有所谓太监的问题。

所有太监出问题的时代,都是大臣在斗皇帝,皇帝掌握实权,大臣忙不过来,就没工夫和皇帝对立。

因为在皇帝的引导下,大臣正斗武将,在正德的领导下,国家的斗争不是缓和了,是越来越危险了,而是深化了。

这就是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想控制是很难的。它有它自身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就是不断升级,不断升华。

洪承畴的履历很丰富,前面说过,这是一个老资格的文官,他和崇祯皇帝的内阁首辅,都是一个级别的。

那个时代的洪承畴,当年因为镇压农民军,也是因为不顺利,曾经被罢官。

到了大清,洪承畴吸取了教训,开始重视拥有军事力量,面对刘秀军的情报员神出鬼没,绿营开始疯狂报复。

报复自然扩大化了,这件事激怒了江南文人,也成为应天府内部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刘秀当然不会坐视不理,眼看着洪承畴报复。

不光洪承畴如此,清军南下,广东的军阀也有投降的,还杀了几个南明文人大臣,还烧了家族的房子,这就太过了,杀人不过头点地。

不光如此,清军还得到了情报,偷袭了绍武政权,发人深省的是,或者叫令人发指的是,永历皇帝在这些事情当中的作用。这真的不是一句不知道,就能够遮掩过去的。

南明皇帝的所有糊涂都是不糊涂,说几句这个永历皇帝,他的封地在广西,在桂林边上,它的作用非常重要。

开始的时候,永历皇帝的父亲手中是握有军队的,因为清军灭了隆武政权,两广这个时候是前线。

永历皇帝对绍武政权的表现,表面还是做的可以的,也可以叫暧昧。老多人参奏永历帝了,但是绍武帝就是不处理。

不但不处理这个永历帝,还准许他组建自己的卫队,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指定永历帝监国。

指定监国的意思,就这绍武皇帝,要是突然得了暴病死亡,皇帝没有孩子,永历现在就是太子,定位是贵族当中的二号人物,可以接班。

这对于广东的文人来说,这不是胡来吗?绍武皇帝为何拉拢永历,这不是正常皇帝的风格,看了南明皇帝做了很多事,皇帝的糊涂绝不是这种糊涂法。

因为永历帝这个人,是志大才疏,甚至人人都知道他的水平,根本没戏,就算他反清,福建郑家军队也没人会跟他干。

换句话来说,福建根本没有人相信永历帝会成功,因为广西文人的想法太多,也愿意试一试。

刘秀一直觉得永历帝是个笨人,他的上位是被引诱的。这就是南明皇帝,他的手下都有小心思,脑子不是一般的好。

绍武帝做了不到一个月就被清军给平息了,这出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两广有错误估计,就是过高的估计了南明军队的能力。

隆武帝八月完蛋,绍武帝不到一个月就被平息了,永历帝这边还没有组织起军队,粮草都还没有到位,所有周边的部队都刚刚接到集结的命令,广东的战争就结束了。

福建人就这么点能耐?隆武帝就这样死了。这件事造成的结果,清军进入广东,这成为一件政治上的大事。

只要讲南明,历史一定会讲这件事,因为从这件事以后,南明军队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农民军大量进入南明军队,永历帝以后恢复了督军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崇祯当年搞过,崇祯死了以后,一直被被军队抵制的。

但是现在,广西军队不得不接受,既然广东军队有人投降,忠诚出了问题,那军队就要接受监督。

南明永历帝不多说了,因为这跟刘秀没有太大关系,没有直接关系,要沿着永历帝这个方向说下去,说不完了。

南明的事讲起来太多太复杂,刘秀等的就是隆武帝的被杀,于是派出马士英,韩飞被任命为副使,去桂林叫永历帝。

任务是完成的很好啊,就这点事,马士英驾轻就熟,他是非常在行的。

马士英做事,都叫规规矩矩,有板有眼,举手投足都有依据。马士英做事,挑不出毛病,因为他都是耍滑头。

出格的事,他不干,宁肯不多干,也不出事,马士英这个身份,是实至名归的,就这个人的能力是真有的。

所以马士英探听情报的任务,完成的很出色。从桂林回来,马士英有意识的,走的非常慢。

这是马士英的性格,他的政治风格就是不入危局。这个人失败了一次之后,变得聪明而胆小。

现在马士英在干嘛,他在等刘秀称王,或者说在躲着表态,镇江正在进行一个争论,政坛上正在掀起一个新的风浪。

刘秀的祥瑞,这个千真万确,就是改朝换代争论的焦点,江南文人也同意,支持取代大明,但是分歧在,要不要联合永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