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长这样做2:必须重视的98个常见问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孩子总是提出无理要求

一位妈妈留言,说她上初二的孩子从小到大从来没关心过长辈,经常不顾家庭情况,提出很多无理要求,比如总是要求家长给他买最贵的东西。她想知道孩子总是提出无理要求,家长该怎么应对?

这位家长透露,他们家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孩子是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这是一个典型案例,它反映了一种教养现象,就是现在普通家庭中的“富二代”太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家长的补偿心理。这种心理最容易出现在自己受过苦、单亲家庭或者遭受过重大变故的家长身上。他们会有强烈的补偿心理,不能让孩子吃亏,要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帮助孩子做各种事情。“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理念。

这种补偿心理其实只是家长的自我安慰。毕竟给孩子再多物质上的关爱,也弥补不了精神成长上的缺失。这种教育模式会让孩子在物质上丰盈,在精神上吃不了苦,容易导致孩子在行为上出现偏差。

第二,家长的溺爱。现在的许多家庭都是“6+1”或者“6+2”模式。“6+1”“6+2”模式是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家长照顾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再加上生活条件变好了,家长很容易对孩子溺爱。

溺爱的表现之一是轻易地满足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种孩子容易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习惯,很少会有忍耐和吃苦精神。

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受到特殊照顾。一旦习惯这种特殊,孩子很有可能会变得自私、目中无人,缺少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溺爱的表现之二是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袒护孩子。这会导致孩子把家长当作保护伞和避难所,而不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样的家长对孩子自己的事总是大包大揽。很多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家长喂饭,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不会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悦,不能承担帮助家长减轻负担的责任。家长这样包办下去,必然会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能干、上进的孩子。

“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首先要走出爱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