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的青春不迷茫,只要比别人醒得早
为什么你的10年工作经验不值钱
文/王世民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被动成长呢
前几天出差,顺便路过老家。表弟不知道从哪儿听到了风声,我刚到家,行李还没放好他就赶到了。
他开门见山:“哥,能带我去深圳工作不?”
听得我一哆嗦,刚到嘴边的水杯都吓得放下了。(这要答应了,估计以后老家都不敢回了。)
“在家不是干得挺好的嘛。工作不累,工资还行,有房有老婆的,到深圳去受啥罪呢?”
“好啥呀!我眼看就要30了,天天干着一点挑战都没有的活,再干下去都要废了!我这辈子总不能就做个小主管吧?”
“那你准备去深圳干啥工作呢?”
“我也不知道啊,感觉现在出去好像一点优势都没有,这不才逮着你回来,让你带我去嘛。反正至少深圳会比老家忙、压力大,怎么都会成长更快吧。”
“……”
无独有偶,当晚我的一个咨询客户的业务主管给我发微信,吐槽现在的工作又多又累,而且待了5年,一点晋升机会都看不到。她信心满满地准备跳槽了,才发现自己的大公司背景和工作经验,帮助并不是很大。她感觉好像做啥都可以,但又啥独特的优势都没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根本跳不到更高级的岗位工作。
表弟和客户主管的情况看似完全不一样:一个是觉得工作挑战不够,遇到成长瓶颈了;一个是工作很拼,但碰到升职瓶颈了。其实背后的本质一模一样:都是没有主动规划能力、被动成长导致的。这也是大多数20来岁刚进入职场、30多岁还想升职的人迷茫的原因。
什么是被动成长?有这么一个职场段子:
一个人跑去问老板:我都有10年工作经验了,为什么您还不给我涨薪水呢?
老板回答说:你是有10年工作经验呢,还是1年工作经验用了10年呢?
说一句刻薄又现实的话,“人到中年不如狗”,用来形容那些努力工作5年、10年,依然停留在20岁水平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为什么他们明明很努力了,想要的却始终得不到呢?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三个“不”导致的:
不想:不想有目标,导致目标驱动力缺失;
不会:不会将能力与目标匹配,导致能力与目标错位;
不能: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导致不能有效地积累能力。
不想:目标驱动力缺失
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本能上,人人都怕有压力,没目标无论怎么做都是对的,而一旦定了目标就有了衡量,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了。比如说,谈恋爱的时候,我很少看到男孩子主动给女孩子一个可量化的目标承诺,多是用“我保证平时会好好疼你”这样的甜言蜜语来做过程保证。因为给了可预见的目标,压力就随之而来,这与人的趋乐避苦本性是相违背的。职场上的目标和压力也同理。
当然,有些人不想定目标,是因为被“习惯性失败”吓怕了,从小到大,定的目标里面十个有九个半都没能实现,实在不愿意再折磨自己的内心了。
其实,目标未完成的自我折磨完全没必要,这是由于没有认识到目标的真正价值导致的(稍后我们再详细解释目标的真正价值)。
不会:能力与目标错位
有人是有目标,也愿意承担压力,不幸的是能力与目标之间发生了错位。你可以理解成“野蛮生长”,也就是说,积累的能力与实现目标所需的能力不匹配。
找我咨询的这位主管,她的目标是要升职为部门经理,却从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一下,他们部门的这个经理岗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历、经验、能力和知识。
每天忙忙碌碌,工作确实也很努力,但是浪费了很多主动锻炼目标能力的机会,只知道做事,却不知道应该借助做事刻意提炼能力,陷入“低水平奋斗”的陷阱中,自己还不自知。
不能:缺乏有效积累能力的方法
俗话说,你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有的人清楚自己的目标,也知道需要怎样的资历、经验、能力和知识,可惜的是没掌握正确的方法,盲目学习,越学越发现自己无能,除了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学习焦虑中外,能力毫无长进。
怎样才能破除这三个“不”,从被动成长转变为主动成长呢?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下面三个步骤:定个目标、搭个框架、扬长补短。
第一步,定个目标。
目标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被实现,而在于给了能力聚焦和综合运用的方向,因此这个目标即使定错了也无所谓!
有目标下的能力成长,会远远超过无目标下的能力成长,哪怕目标是错的。因为不同工作之间,70%左右的能力是通用的,也就是所谓的可迁移能力。这些能力得到积累和提升后,你再做其他任何工作、实现下一个目标会更容易。
举个例子,我给你两个指令:一个是一直往前跑,另一个跑到10公里外的小卖部。你觉得在哪个指令下,你更容易跑到目的地?毫无疑问,一定是第二个指令。
假如等你跑到小卖部后,我告诉你,你跑反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收获也会高于第一个指令,因为你至少多锻炼了目标导向的经验、实现目标的意志力、跑得更远所需的耐力。
我知道,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大多并不会把目标的重要性放在心上,因为大家干的都是企业里最底层的工作,只要肯努力,按部就班,把绩效考核做好了,三五年内升到小主管问题并不大。这往往为你挖下了成长的陷阱,越往后,你会越吃力。
上一期YouCore中级训练营中,1/3的学员都是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管理者。在旁人看来,他们应该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营第一周,这批职场“老铁”还是在“界定问题”和“目标拆解”上被狠狠吊打了一顿。不出所料,走完这两步,他们普遍反馈,多年的工作经验比不上一周拆解一个目标的收获。
第二步,搭个框架。
有了目标,就要从目标出发,搭建岗位能力树(框架)。
不知道你有没有玩过《魔兽世界》,或者别的网游?如果有,那么你一定清楚“天赋树(技能树)”的重要性。天赋树有多个专精方向,玩家每升一级就会获得一个技能点,逐渐点亮天赋树的技能,角色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样地,想要在职场上打怪升级,首先也要构建自己的“职场能力树”,逐渐点亮其中所需的技能,这样不就越来越强大了吗(见图2-1)?

图2-1 职场能力树
只有以实现目标为导向,你才能真正识别出所需的能力,避免能力与目标错位。同时,也才能保证你有足够的机会去锻炼这些能力,否则就会出现学习的技能和知识没有用武之地,随着遗忘曲线(见图2-2)忘得一干二净,然后再花时间学习,再遗忘,永远在低水平层次上不停地堆沙堆的情况。

图2-2 遗忘曲线
在搭建岗位能力树时,我特别提醒你两点:
第一点,有意识地积累可迁移能力。也就是说,即使你做着很低级的工作,即使你做的项目一败涂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目标是否正确、是否能实现,都一定会很有收获:万能的可迁移能力。
第二点,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一定要严格从目标出发去选定,不要贪多。如果没有即学即用的机会,你即使学了也基本会忘得干干净净,白白浪费时间。所以,闲着没事千万别想着“要看99本必备工具书”。
能否构建出目标导向的岗位能力树,对一个职业人士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呢?几乎决定了你职场天花板的高度(见图2-3)。
第三步,“扬长补短”。
与岗位目标一致的能力树搭建好后,如何学以致用呢?是全部学习一遍,让自己掌握吗?显然不行,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决定了这是绝对做不到的。

图2-3 目标导向的岗位能力树(部分举例)
特别是已经担任了管理者的职业经理人,就更要做到“扬长补短”了。“扬长”,就是要最大化自己的优势能力;“补短”,则是用团队弥补自己的劣势能力。
首先,要从第二步搭建的岗位能力框架中识别出自己的优势能力,比如演讲能力,然后就要在工作中最大化地强化和运用这个能力。像马云,就是将他善于演讲的这个优势能力发挥到极致,让阿里团队的人跟打了鸡血一般,拼命跟着他干。
其次,要从岗位能力框架中,识别出自己的劣势能力,比如写文案的短板。那么,在组建或调整团队时,就要有目的地搭配一个文案写作能力不错的团队成员,运用他的能力弥补你这方面的不足。
没有人是全能的,总会有不擅长的方面。一个好的管理者不是事事都亲自去做,而是要善于调配资源。
当然,我们强调扬长补短,不是说你短板的地方就一点都不用去学习和提高了,你至少要具备基本的合格水平。如果对短板能力以合格水平做要求,根据二八法则,你花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达到了。就像学习打羽毛球一样,你学30分钟就能达到挥拍接球的水平了;但如果要达到专业扣杀的水平,那至少得练上大半年;如果要达到林丹那样的水平,因为天赋不够,可能练习一辈子都做不到。
这就是强调一定要扬长补短的原因:因为天赋不同,相较于花时间去弥补短板,不如去放大你的优势能力更有效。
其实,哪有什么职场瓶颈,所谓的职场瓶颈都是没有主动规划能力、被动成长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