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华娱:开局和女儿国王拍电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8章 笑一百次,姜闻喊华哥

华戏打算以后上课点评《喜盈门》,说明华国影视界的认可。

姜闻自然清楚这一点。

上次有这样待遇的电影,就是掀起热潮的《庐山恋》。

考虑《庐山恋》的都市背景和特殊意义,《喜盈门》的优秀可见一斑。

能赢吗?

姜闻心里没谱。

不过姜闻就是姜闻,哪怕觉得要输,依旧斗志昂扬。

转眼到周日,高卫华约好七个伙伴,坐事先谈过的车,去燕京西南那边房山县的大安山乡。

房山县以前属于冀省通县专区,58年和良乡县合并为周口店区,划归燕京市。

60年周口店区又改为房山县,直到87年才真正成为燕京FS区。

房山县偏僻,山地居多。

大安山乡更是地处深山区,海拔最高点老龙窝位于西苑村,有1645.8米。

车子只能到最低点水峪村,这里海拔200多米,适合村民过来观影。

高卫华他们是下午到的。

水峪村中间晾晒粮食的场地上,已经搭好荧幕,放映员郭建强正调试设备。

高卫华下了车凑近,掏出烟递过去。

“郭老师!”

不管当不当得起,高卫华表现得很尊重:“《喜盈门》电影最近播放效果怎样?”

“大前门?”

郭建强看到香烟牌子,挑了挑眉,抬眼打量高卫华:“哪里搞来的?”

“老家姐夫送的。”

高卫华笑着回应。

的确是袁震林给的,他说的是实话。

平常不吸烟,这次专门拿着做应酬,刘晓宁他们三个想要都没给。

燕京人称位于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正阳楼’为‘前门楼子’,这应该就是前门的俗称。

而‘大前门’香烟则是英丑烟草公司64年前推出的,曾经和老刀、大英、哈德门、三炮台诸牌号一起,在魔都风靡一时。

当时大前门有句广告语为“大人物吸‘大前门’落落大方”,后来华国相关部门对烟草行业进行‘改造’,当时魔都436种不同品牌的香烟,只有‘前门’牌幸存下来。

接着历经变更,‘大前门’依然是香烟品牌的乙级首位。

高卫华没门路拿到‘大前门’,袁震林也是托关系买到的,临别前送给回燕京的他,要他和人交际用。

燕京很少有人抽魔都的烟,‘大前门’是蛮稀罕的。

放到别人身上,换个口味会不习惯。

郭建强则不然。

他看着老相,其实今年才四十多岁。

二十年前就当放映员的郭建强,向来负责燕京西南方向的乡村。

到这些地方,乡里村里好烟好酒伺候,郭建强见多识广。

但局限于燕京周边区域,他真没抽过‘大前门’,正好尝尝鲜。

有烟开路,郭建强没有刚刚那么‘高冷’,眯缝眼睛问高卫华:“你刚刚问什么?”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他心里敞亮着呢!

“嘿嘿!”

高卫华笑眯眯道:“《喜盈门》放映效果怎样?”

除去都市里的电影院,有谁比放映员更了解都市周边区域观影者的感受呢?

他问对人了!

“还行!”

郭建强点点头:“看的人挺多,还有很多乡约我。”

“大家有什么表现?”

高卫华进一步发问。

“有笑的,也有骂的。”

郭建强仔细回忆:“笑的次数多!”

“有个现象很奇怪。”

他眉头微皱,琢磨恰当词汇:“越是离燕京远,笑的次数越多。”

“前天放映的蒲洼乡,只有十几次。”

“昨天离大安山乡更近的南窖乡,应该超过几十次。”

……

“你是华影集团的,刚刚毕业吗?”

郭建强提出疑问:“觉得什么原因?”

高卫华的身份,是赵桓章托华影集团编造的,目的就是来放映地查看,所以他会这样问。

“乡亲们离都市越远,越熟悉平日家长里短。”

高卫华解答第二个疑问,自信满满道:“大安山乡会更明显。”

“是吗?”

郭建强也就随口问问,不是很纠结真相:“过半小时放映,给你们留位置吗?”

放映员是有这权力的。

大家互相看看,目光汇聚到高卫华身上。

他们看过《喜盈门》,怎么安排都无所谓。

“不用!”

高卫华摇摇头:“我们去旁边转转,过会儿再来。”

9月末的天气还没凉下来,八个人都是青年男女,体力正好,绕着村子向上,沿路浏览风景。

等他们再回来,已经放映十几分钟。

“哈哈!”

还没走到放映地,就听到笑声阵阵。

再看电影对面的树上、草垛上,全都是人。

最前面的乡亲席地而坐,后面有带着小凳子的,再接着是由低到高站着的。

他们八个别想挤进去。

“看不成电影啊?”

刘晓宁迷惑不解,问高卫华:“咱们到底做什么?”

“我是来看乡亲的。”

高卫华胸有成竹,对另外七个人提议:“你们去玩,我留下就行。”

“不!”

朱晽立即表态:“我陪着你!”

再好的风景能比得上两心牵动的他们俩在一起?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她和高卫华互为‘青山’!

“我也留下来。”

姜闻不在意自己会不会是‘电灯泡’,声音不高却很坚决。

“你们三个?”

刘晓宁和刘彬看向吕理萍等人。

夜色这么美,山路如此崎岖,男女一起攀峰,不是有很多机会吗?

就是多丛姗不太美!

“不去!”

吕理萍猜到两人的心思,当即反对:“我们和晽晽在一起。”

两人无奈,也只能留下。

“你要看什么?”

姜闻瞪大眼睛,盯着观看的乡亲们足足半小时,最后还是向高卫华请教。

“脸上的表情啊!”

高卫华理所当然道:“还有他们说的话,以及各种肢体动作。”

“没有出我所料!”

他点点头:“只是这段时间,乡亲们就笑了三四十次。”

“大安山乡应该能过一百次,《喜盈门》电影果然很成功。”

……

看似客观的评价,和他是电影编剧的身份联系起来,又好像是自卖自夸。

但六位同学都没觉得高卫华张狂,朱晽就更不用说。

他们七个人脑海里有同样的念头,想撬开高卫华的脑袋,看看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我输了!”

姜闻颓然承认,注视高卫华半响,终于喊出两个字:“华哥!”

嘿嘿!

征服姜闻的爽利难以用言语形容,高卫华心里乐开了花。

不过他没高兴多久,因为电影播放完毕,放映地突然起骚乱,居然和《喜盈门》的剧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