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销售的最高境界是“玩”
我是做管理咨询出身的,在珠三角地区工作时,见过很多老板。有的老板学历很低,但是事业做得很大,有很多人说那是因为他撞了大运。我一开始也是很认同这种说法的。(我后来明白了,如果一个人干得比较好,别人说他不好,你对此说法快速有了共鸣,那是因为这种说法安慰了你那颗不平衡的心。)但是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推翻了,因为我发现他每次都能撞大运。如果一个人每次都能撞上大运,那就不是撞大运了,他肯定发现了某些商业的真相!
发现销售“真相”,赢过90%竞争对手
其实,普通人大都活在表象的世界里。高手都能直击真相,把握核心。在这个社会上的人,不管做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岗位,只有10%的人能够发现真相,把握和驾驭真相;90%的人都是普通人,只看到了表象。
比如你是某家公司的高管或者某家公司的负责人,已经算得上是成功人士了,但还是有人的事业干得比你大,有人的财富比你多,有人比你更快乐。为什么?因为他们比你发现了更多真相。也就是说,有的人拥有的财富比你多,是因为他发现了财富的真相;这家公司营销比那家公司做得好,是因为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发现了营销的真相。
要想做企业,关键不是眼前你想跳多高,而是你究竟想走多远。
我之前认识一位老板,他赚了很多钱,得到了一大片土地的使用权,盖了很多栋楼,买了很多辆豪车,在当地也很有影响力。他觉得他能成功,是因为发现了事业和财富的真相。但是2014年,他的企业倒闭了,妻离子散。那他当年干得那么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是因为跟当地一些官员走得很近。后来国家反腐力度加大,惩治了那些官员,他就借不上力了。
另一位老板,做企业之初,员工只有四五个人。他当时跟我大谈特谈未来要发展到多么大规模,公司前景有多么好,我内心只有一个声音:能行吗?我后来再去拜访他,发现他成功了。他靠的是自身的能力,他发现了市场的真相,不走歪门邪道。
人和人之间真正的差别其实是思考结构的差别。对一件事情怎么想往往比做这件事情本身更重要,知道为什么做往往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比如你为什么要去某个会场听课进修,比你去听课本身重要多了;员工为什么去你们公司工作,比去你们公司工作本身重要多了。
因为动机决定结果。
为什么员工流失率那么高?因为公司招聘时没问他们来公司到底要做什么,只让他们试试,最后他们发现试得不行就走了。
同样是去听课进修,有的人学习欲望特别强,想着这两天我一定要把销售模式学好;而有的人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地盯着老师,内心大概在想:看这个老师能讲点什么干货出来,讲得不好,我就走,我还有别的事情呢。
有的老板在公司内部开会,自己讲完一大段话,让高管发言。一个高管发言之后,老板觉得他让自己下不来台,没有照顾自己的感受。一次两次这样,老板忍了,时间长了,他就会把高管辞退,理由是高管没有团队意识,没有工作伦理。
这种情况的表象是什么?表象是这个高管不合群。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在公司内部开会不照顾老板感受的员工,一般都没有私心。有私心的员工会把老板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老板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老板不想听的他就不说,他会照顾老板的感受,但公司的问题依然存在。
有很多老板喜欢用忠诚的员工。表象是员工忠诚,真相是员工能力不够。一家公司如果特别依赖忠诚的员工,恰恰说明公司管理水平极差,因为用忠诚的员工省心。这些人是好人,但做事可能真不行。一家公司最可怕的处境大概是,有一大帮好人,但没干出什么好事。
如果老板是高手,他不需要员工照顾他的感受,员工跟不跟他打招呼都是次要的,把工作做好才是关键的。一般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的都是“小”老板。
还有的公司把下面这种人提拔成干部:早上来得比谁都早,晚上走得比谁都晚,特别敬业,特别勤奋,每天都加班。一个人天天加班不一定是好事,表象是他特别敬业,真相可能是他能力不足。假如他真的能力不足,本来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还提拔他,给他更重要的事做,那不得把他逼疯吗?
还有的员工,本职工作不到两个小时就做完了,之后实在没事干,怎么办?上会儿网、打会儿游戏,结果被管理者发现了。管理者斥责他不务正业。这种情况的表象是员工不务正业,真相是员工工作内容不够,或者员工能力很强。
会“玩”的老板,业绩都不差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的关键是哪个字?有的人说,是“取”。但往往这样想的人,恰恰取得不多。我认为,是“道”,天下不管什么事都是有道的。为商有为商的道,从政有从政的道,夫妻相处有夫妻相处的道,教育孩子有教育孩子的道。有道的人,他做哪件事情都不觉得累。很多时候,挣钱的老板都不辛苦,辛苦的老板往往都挣不了多少钱。如果老板特别辛苦,还不挣钱,那就说明他的道不太对。
一般有道的人都会抓住两个字:本质。
那有道的本质是什么?我自己琢磨的,就是看他是不是到了“玩”的境界。
“玩”这个字读的时候,就让人心里很快乐,充满了喜悦感。不管干什么,看某个人是不是个入道的人,就看他是不是到了玩的境界。
比如开会。在公司内部,如果你是管理者,给员工开会的时候,跟大家一起把一件事玩好,团队凝聚力就强;给团队讲大道理的管理者,水平一般都低。你一讲道理,团队成员心想:又来了,还是那一套。公司其实是组织一帮人一起玩一件事,把它玩好一点,然后贡献大的人多得到点回报,贡献小的人少得到点回报。
比如开车。有的人开两三个小时就嫌累;有的人开车开得好,不管开多远都不觉得累,别人嫌累他还不理解:开车怎么能累呢?不就是玩吗?这就是因为他上道了。
比如夫妻之道。夫妻俩结婚已经15年了,还有一颗玩的心,说明这两个人感情非常不错。如果他们现在谁见谁都不说话了,那就快“解体”了。
比如教育孩子之道。家长能跟孩子一起玩的都是高手,而给孩子讲大道理的水平一般都低。
我儿子上幼儿园阶段,早晨穿衣服慢了,洗漱慢了,穿鞋慢了,他妈妈就开始教育他,每天都是那一大堆道理:“你就不能快点儿,你说我几点就叫你了,你看看现在几点。天天这样。做事情要有计划,要讲究效率,要不然长大就完了。要有统筹……”把儿子都说蒙了。
有一天我实在看不过去,就跟她说让我来教育儿子。她用非常不信任的眼神看着我,不相信我能让孩子动作快点。早晨我把儿子拍醒,跟他说:“儿子,看看现在几点了,咱们一家三口比赛。”孩子一听说有比赛眼睛就亮晶晶的:“爸爸,比什么?”我说:“咱们比赛15分钟之内看谁穿衣服穿得最快,洗漱最快,穿鞋最快,谁要得了冠军,可以打第二名和第三名三下手心以示惩罚。”儿子很感兴趣,同意了。于是,我说:“来,预备……”我儿子叫:“爸爸,我来。”
儿子喊:“预备——开始!”我跟老婆四目相对,特别默契,穿得特别快,但是故意穿错。我们一穿错他就特别开心,并加快了自己的穿衣服速度,洗漱快,穿鞋也快,最后他得了冠军,打了我们俩一人三下手心,高高兴兴去幼儿园了。
第二天早晨我们俩还没醒,儿子就把我们俩拍醒:“爸爸妈妈,比赛啊。”
孩子在玩闹中,无形就加快了速度。
讲台上的老师从专业角度来讲,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讲道的,一种是讲科学的。有的老师说:“你要讲课的话,原则上一定要讲那些无法验证的内容,那样显得你水平高。千万不要讲能验证的内容。”我不敢说他说得不对,但我一直遵循一个原则:道和科学都需要讲。
有一位老板曾经问我:“财聚人散对吗?”我说:“太对了,财给大家分了,就能聚人心,财如果都聚在自己身上,人就散了。”然后他说:“为什么我财都散了,人还不聚?”我就问他是怎么散的财。他说自己听了股权激励课,老师讲的核心内容是:一位老板要想省心,就得让员工给自己干,让员工变成公司的主人。员工变成主人之后,老板就不用管了,所以就省心了。那怎么能让员工变成公司的主人呢?就是要进行股权激励。于是,这位老板就把股权分了,员工是很高兴,但是他发现自己做不了公司的主了,这是怎么回事?
老板这么想、这么做,说明他其实内心是有道的,但是他的股权分得不科学。
有的人不会因为得到的多,就感恩平台。因为人性有一个特点是,欲望无止境。一个人得到的多,会让他希望得到更多。企业需要激发员工的欲望,但也要控制他们的欲望。激发和控制的节奏要跟公司发展的节奏保持一致。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脑袋”到“脚”
有个笑话说,有个人为了强身健体,开始吃牛肉,但牛肉要消化吸收,才能让自己浑身变得更有力量,没想到的是,他吃完牛肉不消化,自己变成牛了。
如果一个人学习之后,发现听谁的都很有道理,那就说明他想要什么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不明确。你要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别人的经验对你来说好用的拿来用,不好用的就当没听见。如果你一天能找到一句对自己有用的经验,然后进行消化吸收,再依据自己的企业情况进行改变,企业就能发生变化。
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脑袋”到“脚”。我其实很害怕听到学员反馈这样的声音:听得感触特别深,收获特别大,触动特别大。这种学员一般听完就过去了,没有实际行动,也不会进行转化。学的东西要经过消化才能用。如何把学习的东西变成公司的能力?转化非常重要。学习力不是竞争力,转化力才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