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王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朝议富国论

六皇子公孙度站了出来,尚未满十五,未出阁封王的他今日也来到了太极殿听政。

宋叁峏教过公孙度儒学,在教育的过程中他发现,六皇子有股骨子里的强势,也是其他众皇子所没有的一种威风。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平日里默不作声的公孙度,今天却有胆量正面硬刚天子。

“我儿有何见解?”

燕天子非但没有发火,反而是兴致勃勃的看着公孙度,生怕错过了什么。

“儿臣以为如此弱化王侯势力有失朝廷颜面。”

公孙度铁骨铮铮的说完之后,引得一众在朝王侯兴高采烈,其中势力最大的范阳王更是高看了公孙度几眼。

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燕天子才是大燕王朝的统治者,一但他们心有不服可是会被宗府严惩不贷的。

就像范阳王公孙冲,名义上是范阳县的主人,可实际上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大一点的王爷,范阳县令的权力比他大。

天子要削藩,他们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六殿下以为应该如何才可以保住朝廷颜面?”

李光辅转过身去,正对着公孙度言道。

在他看来,台下的公孙度分明是为了襄平沈氏而刻意打压同为大燕显贵的襄平李氏。

皇后姓李,公孙度的母妃是沈昭仪,两人在后宫中本就是长期的对头。

“还请李大人端正态度。”

宗府大宗伯公孙偲出列,前者死死的瞪着李光辅,恨不得将后者生吞了。

燕天子为什么要提拔一个三流都入不了的人出任内朝高官?

至少光禄大夫身为内朝七位主官之一权力不小,应该是由大燕顶尖人物出任。

“大臣议论皇子?”少宗伯公孙师冷哼一声,“依宗律,该处以流百里!”

好家伙。

燕天子也对此来了兴趣。

宗府很少过问朝政,因此两位宗伯一般不在议政时发言。今日发言却是李光辅打压皇子、嚣张跋扈之事实在看不下去了。

皇权高于一切,宗府是为了保护皇权而存在。

“儿臣以为两位宗伯所言不无道理。”

咦?

众人望向宁王公孙琰。

此子近来风头不小,似乎与六皇子公孙度走的太近了。

朝中诸子相争中,宁王麾下的廷尉府势力也一度使得太子无可奈何。

更不用提,宁王的舅舅是蓟都府尹,真正的皇都治安长官。

“我大燕偏安一隅,确实不如中原列国之治。”

宁王公孙琰目示李光辅,眼中尽是对这位官二代的失望。

纵使你父亲是燕国有名的皇商加前太子少师,也不至于有胆子对抗皇子啊。

别的不谈,就算老六再没有权力也是比地方官员大一级的,俸禄上同六部尚书。老六如果想在辽东商圈恶心一下李家人,李家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下。

“依宁王殿下之言,我大燕十万健儿不如中原的书生?”

李光辅依旧据理力争,却没有看见皇位上的燕天子与朝堂之上的宋叁峏都对其投出了失望的眼神。

本以为至少是中流,却不想是一个下流。

燕天子摇了摇头,转而看着六皇子公孙度言道。

“我儿以为宁王此言,对我大燕有何利弊?”

“儿臣以为,宁王兄此言乃正义之言!”

公孙度向公孙琰投去了赞同的目光。

在他看来,燕国相比中原弱的不是一星半点。

恰恰是这一星半点,长年累月下来使得燕国落后于中原,国力也一直不足以支持燕国攻破边关入主中原。

“儿臣将我大燕落后原因归类为三点。”

公孙度上前从史官手中夺过了纸与笔,在纸上用燕国文字书写了六个大字。

土地。

诸夷。

文化。

在朝群臣和燕天子看后,目光全在土地二字之上。

燕国可耕之地不多,产粮却是十分可观,加上从北狄手中夺走的大片土地,国内子民一户可有土地三十亩。

什一税本就不重,因此百年来从未有人争议过土地一事。

“六殿下以为我大燕土地有问题?”

户部尚书梁书礼出列冲公孙度行了一礼。

前者也不明白为什么公孙度直接提出了土地问题,在他看来燕国土地问题可比中原少的多。

“本殿以为,我大燕的土地正是解决积贫积弱问题最大的一个助力。”

哦?

梁书礼罕见的皱了皱眉头。

从没听过的新鲜事,燕天子也来了兴趣。

“以我大燕之辽阔,人口再多一倍又如何?”

直中要害。

宁王公孙琰冲公孙度笑了笑。

燕国地广人稀,没有足够的人口如何有兵马钱粮,也正因如此燕国兵马也才堪堪十五万。

中原晋国一百万,魏国五十万,荆国二十万,齐国四十万,闽国二十万,滇国二十万。

七国之中,燕国最弱,正因有多处天险才使中原列国不与燕国开战。

“那么诸夷呢?”

兵部尚书剧辛忍不住好奇,出言询问道。

不过他心中也有了答应,一定有东胡。

“本殿以为赤狄、东胡、白狄、濊貊、肃慎都是大燕日后要攻打的对象。”

果然。

五大部族占地几乎是等同燕国了,同时坐拥大量战马的游牧民族也是燕国攻克中原的依仗。

以住的经验来看,中原不是没有好马,但是肯定不如五大部族有十几万匹。

“下官以为不太容易。”

乐羊倒吸了一口凉气。

身为大司马,他知道五族是什么德行。五部可以征战的儿郎至少十万起步,但却相互征讨,完全是一盘散沙。

打败他们好办,难的是打完之后如何融入燕国,总不能一次性打杀几十万上百万的夷人。

“这一点,本殿以为至少要十余年光阴方可成功。因此,一但攻占五族必先设郡县使燕国本地子民与外族杂居,以同化其性。”

任重道远。

燕天子点了点头,确实有利于燕国以后的发展。

只不过最后一点,文化却是让人哀叹。

燕国无大儒,也就导致燕人大多重武而不重文,久而久之产生了武将治国的现象。

“儿臣以为可以以重金诱导中原文士出仕燕国,所费也不过千余金便可得百名文士,久而久之同化夷人和燕人。”

可行。

宋叁峏点了点头,毕竟他也是宋国走投无路的寒门士子,也是受先帝重视才出仕燕国。

中原才俊不少,燕国取之一二也无可厚非。

“传旨,六皇子公孙度直言进谏有功,赐百金,加职御书房行走使,待明年春时出阁后再议封王任职一事。”

“儿臣谢父皇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