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老四,咱成全你
“就非得让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没他不行?”
徐杰问出了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
他对方孝孺的印象,大部分还停留在诛十族上面。
其他的东西,徐杰了解的不多。
他感觉,方孝孺也不是什么特别牛逼的人物。
不然语文书上面,怎么一篇方孝孺的文章都没有?
真要说出名,那还得是宋濂。
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可是妥妥的劝学文章。
当初可把徐杰感动坏了。
朱棣叹了口气,道:“有些事情不到那个层次,你不会明白。”
“方孝孺只是一个人,但他的背后,有江南文人士子的支持。”
“我现在奉天靖难,战场上的事情结束了,但是糟心的事情远没有结束。”
“得不到江南文人士子的支持,我就无法在应天站稳脚跟。”
“所以,你说方孝孺重不重要?”
徐杰恍然大悟:“明白了,得人心者得天下。”
“所以,我需要方孝孺低头,为我起草即位诏书,算是变相得到了江南文人士子的支持。”
“对于以后治理国家,好处很多,不至于受到掣肘。”
朱棣将朱允炆的尸体清理出来,叹道:“建文糊涂,辨不清善恶是非,不知道这帮文人士子,可以用,但不能全用的道理。”
“他想凭着文人治理天下,赚取圣主明君的贤名,殊不知文人想把他架空,慢慢的恢复到宋元时期的地位。”
“到那时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他们这帮文人把持,就很难说了。”
徐杰耸了耸肩,正要说话,朱元璋已经到了。
喝了那么多酒,朱元璋仅仅只是有些憔悴,刚一出来,大嗓门就起来了:“小狐狸,咱……”
话音还没落地,朱元璋便注意到蹲在地上的朱棣,脸色一变,道:“老四!”
朱棣一听朱元璋喊他的声音,饶是趟过了尸山血海,也不免身体一哆嗦。
“在呢,爹!您来了!”
朱棣慌忙起身,弓着腰站在一边,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您身体安康。”
“咱好得很!”
朱元璋火气也不像昨天那么大,看了眼地上的朱允炆,嫌弃道:“咱没想到,允炆是这么一个糊涂虫。”
“咱也不知道,他当了皇帝,就对自己的叔叔下手。”
“这混账东西,居然还想着划江而治,咱费了一辈子的心血,他败起来不心疼。”
“所以,咱砍了他,出一口恶气。”
朱棣心中松一口气,接着朱元璋的话头:“爹圣明!建文这小子,太坏了!”
“不说这些糟心的事情,咱问你,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直接问起朱棣的近况。
既然朱允炆不成器,败光了他的家产,可大明还得继续经营下去。
这样一看,能够从八百人造反夺天下的朱棣,就很有治理天下的才干了。
终归是他朱家的天下,朱允炆也好,朱棣也罢,不都是姓朱?
只要还姓朱,那事情就好办了!
朱棣长话短说,简略道:“儿臣想要登基,但是还需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
“即位诏书?”
朱元璋人精一个,自然知道朱棣的困境,“江南文人士子不支持你?”
“爹说得对,儿臣需要他们的支持,否则江南这一块,不好处理。”
“咱清楚,这帮穷酸文人,一直都是这个德行,只敢在背后使坏。”
朱元璋冷笑一声,“这回他们是盯着你,只要你杀了方孝孺,他们就有借口了。”
“人没死吧?”
朱棣摇了摇头:“没有,儿臣没有动他。”
“方孝孺和他们不同,是个忠贞的人,心里也没别的歪心思。”
“咱留着他,以前是为的给标儿用,以后做改革的利剑,能一往无前。”
“可惜……唉,算了,现在到你手里,也能派上用场。”
朱元璋看出了朱棣想要什么,果断道:“咱给你写道旨意,你赶紧把事情定下来,免得再生事端。”
皇位的诱惑是惊人的,足以让手足兄弟互相残杀。
别看现在朱棣已经打进了应天,看似时局已经稳定下来。
实际上,其他兄弟也在暗处虎视眈眈,就等着朱棣犯错,好群起而攻之。
毕竟,朱棣能够通过造反上位,那其他人,也可以效仿朱棣的行为。
正所谓迟则生变,朱元璋敏锐的洞察到这一点,瞬间就下了决断。
朱棣还没开口,便看见朱元璋刷的一下就消失了。
“这……”
朱棣懵了,效率这么高的吗?
徐杰站在一旁,笑眯眯的道:“昨晚上老朱和我喝酒,说了很多事情。”
“有些消息我透露给了他,他也知道你未来做的很不错。”
“回去之后,他大概是想明白了吧,所以愿意支持你,为你出谋划策。”
朱棣眼眶顿时一红,自从靖难以来,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靖难虽说成功,但是他心中的压力不减反增,唯恐到了地下,没脸面去见朱元璋。
现在听徐杰提这么一嘴,心底的压力顿时少了许多。
起码,朱元璋现在认同他当皇帝,后世史书上记载,他也是一个好皇帝!
……
朱标看着去而复返的朱元璋,愣了一下,才问道:“爹,你回来这么快?”
“咱见到老四了。”
朱元璋急匆匆的走向书案,“他需要咱帮他,才能更好的稳住这局面。”
朱标心神一震,后世的事情,朱元璋没对他隐瞒。
在得知朱棣做了皇帝,而且干的不错之后,他也非常欣慰。
起码,没给他丢脸!
“他遇着什么难处了,需不需要我也帮忙?”
朱元璋提笔在圣旨上开始书写,回道:“咱看可以,你给后世的方孝孺去一封书信,让他忠于老四。”
“方孝孺?”
朱标疑惑,“和他有什么关系?”
“现在他是江南文人士子的领袖,老四想要争取他们的支持,自然需要收服方孝孺。”
朱元璋简单的解释一句,“咱给一道旨意,再去一封信,你也去一封,事情也就解决了。”
“也免得老四难做,江南之地最为富庶,少了这里,大明日子不好过。”
朱标点点头:“我马上就办,刚好我也给未来的老四写一封信,也算是支持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