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摊江畔的咖啡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机会来了1

在送颜晨回家的路上,颜晨可谓是情绪有些大爆发。

颜晨上车就跟赵峥讲,以后不能再这样了酒都是她喝。谁想应酬喝酒?都是没办法的事情。谁想做业务喝酒?还不是为了生活?刚毕业的时候她一口酒都不会喝,可十几年为了业务、为了工作、为了生活还不是得学会喝?

颜晨越说越激动,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开始哭诉。赵峥哪见过这阵仗?一手握紧方向盘,另一只手赶紧把纸巾递给颜晨。车上有赵峥提前准备好的茶水,赵峥不忘递给了颜晨。赵峥边安慰边解释,说下次一定不会让领导再这么喝了。况且这不是还得开车送领导同志回家么?要不然他都喝酒了,这么晚了找代驾也不方便不是?

颜晨听着赵峥在这里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情绪上也没那么伤感了。脸色一怔眼神瞥向赵峥,痛斥了赵峥。

赵峥这个时候能说什么呢?这时候赵峥也只能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方式来变相的安慰颜晨了。首先他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就算事颜晨招他进来的,就算是他知道颜晨所受的委屈,就算事他知道这都是吴灯给颜晨穿的小鞋。知道这些又能怎样?在这个当下的职场环境当中,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下克上的斗争大概率都是失败的,不会有任何更上一层的领导站出来主持所谓的“正义”。再有他也没办法跟着痛斥,毕竟很多事没有经历过就算知道又能怎么样?就算是跟着痛斥了又能怎样。

就像潘巧巧负责基础设施行业一样,其中IOT的一块交换机业务从七八年前刚接手时候的七八千万跌倒了现如今的一千多万。每年的年度总结报告PPT都快成制式化语了,

尤其是在国产化电源产品的开发上,在颜晨身上诠释什么叫做“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自从部门合并之后,只有颜晨是从头到尾有过本地国产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PM经验。最关键的是当年的过程和结果都非常的成功。

面对华国本土化工业产品的强势崛起,尤其是在第三类市场的强势崛起逐渐将维尔电气在华国这么多年的巨无霸的优势地位打的要快荡然无存了。针对这种情况,维尔电气的高层的策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也通过本地国产化的研发、生产假销售来争夺市场扭转颓势。

合并部门之后找来找去发现也只有颜晨原来部门是有过本土国产化策略落地产品的,没办法只能这时候让颜晨上了。那个时候对待颜晨说是拿快板子给颜晨供起来都不为过,颜晨当时的工作角色已经转为管理行业了。可依然让颜晨兼职干着本土国产化策略产品的研发管理工作,还专门找了两个产品经理给颜晨当副手。

从立项开始再到寻找代工厂,再到与工厂端前期的谈判都是颜晨一手主导的。吴灯安排的两个产品经理跟在颜晨屁股后面就完全与跟班没什么区别。待到颜晨基本上搞的七七八八的时候,就直接把颜晨踢了出去也没做任何解释和说明。不过这方面颜晨的心态着实是稳的不要不要的,毕竟来这里是上班工作的不是赌气的。最重要的是知道这也算是职场当中的常规套路。

就算心态稳,怨气也都是一点点的积聚在内心当中的只不过还没有到达爆发的临界值。

而今天的这场酒局就是颜晨宣泄的导火索。

赵峥看着颜晨能够发泄出来也就放心多了,要不然这今天出点什么事他是最担心的。拉着领导去见客户,结果自己一口酒没喝然后领导喝成这样这传出去他以后还咋混?很多时候各种毛病都是火憋出来的,只要发出来比什么灵丹妙药都强。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颜晨到家的时候情绪已经稳定的多了。颜晨还是很看好赵峥的,毕竟赵峥给她上了一课——“两头理论”。也剖析了一下国企当中“上面说了就算的是哪类,下面说了就能干的是哪类”。再加上这两个月以来颜晨也看到了赵峥制定出来的行业发展规划,不管怎么说这实属不易。颜晨也表示了只要她还当赵峥的直属领导会给予绝对的支持!别的帮不上什么,但是吃饭的时候姐姐能替你挡酒。赵峥听了这话也就啥也不说了,干就完了。至于说吴灯,按照赵峥的想法以后躲着他点就得了。毕竟说到底赵峥就是个小喽喽,还能怎么的?又不是他的竞争对手?

把颜晨送回家后,赵峥在开车回鱼州的路上心里不由的感叹!怪不得来维尔电气之前就有人劝过他,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这里的现行的企业文化、也不适合这里的土壤。现在看来劝他的话一点都没错。可现在已经入局了,能做的就是尽力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开辟好这个新兴行业,力争把这个行业打造成流程行业的铜墙铁壁一样的基本盘。如果说赵峥在工作中有信仰,维尔电气应该就是了。人是生活在现实当中,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还是想有一些精神追求。尽管这种想法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极其幼稚的,可对于赵峥来说就是这样。也许在当下这个职场风气中,这种追求是极其奢侈的。

前行道路是坎坷的,可方向是光明的!对于这个阶段的赵峥来说已经这样了,死马就当活马医呗。

既然战略方向已经制定了,对于现在的赵峥来说就该执行了。首先就是有机肥这个事,万万没想到的是颜晨竟然还能帮上他大忙。

也许是赵峥每次跟颜晨无论是工作汇报还是聊天基本上这两三个月都在提这个发展的方向,又把这个方向里面有可能使用的相关的流程事业部的产品都讲了一遍又一遍。颜晨听的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

正因如此,颜晨在一次去外区出差的时候正好跟同事聊了起来提到了这件事。要么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好一个女同事有这方面的资源,她一个朋友正好在鱼州的一家有机生物研究院读博士。刚好搞的方向就是有机肥这个方向,而且已经有商业化运营的示范工厂了。

站在赵峥的角度来说,与高校的合作在他内心深处是比较抵触的。因为在华国上过大学的基本上也都知道高校的科研水平到底如何。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高校,但就从上大学时期学的东西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的程度就能什么都明白了。赵峥真正上大学学到点真东西,还是学校搞的那几套维尔电气的试验台。理论结合实践还稍微学了点有用的东西,要不然大量的空洞的理论和企业先行生产脱节的课程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是真的没什么用。高校的很多研究也亦是如此,尤其是很多研究就是为了单纯的发几篇论文。等到商业化生产你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要么就是实验室的工艺流程根本无法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进行大规模的应用,说通透点就是压根没有转化为商业化生产的可能。这其实就是当下华国绝大部分高校科研的通病,理论和试验转换不成生产力进而没办法带动制造业整体的升级,也提高不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代工业生产力的效率。

不过颜晨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信息就是他们有自己的商业化运营的示范工厂,这点对于赵峥来说才是最吸引的。一个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工厂,别管先进程度如何起码有现成的标准Demo了。按照马斯克的话讲,哪怕一开始是一坨屎只要你有个可以不断迭代的基础平台就行。这就是最终形成生产力的基础。

很快赵峥就专程拜访了这位能提供相关专业人士的女同事,当然这里面赵峥也是没有考虑到一些“人情世故”惹出了很多笑话。不过这些对于赵峥来讲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切入一个陌生的行业一定要找到进入这个行业的关键人物。这就足够了,至于说过程当中的笑话也好、面子也罢对于赵峥来说根本不重要,跟能否开荒成功来讲这些都不是重点。

可能是由于赵峥天生自来熟的性格,这么一个通过关系人的关系人的关系介绍到的联系人赵峥没有一丝一毫违和感的就加了这位博士的微信然后紧接着就打了电话。

由于年纪相仿,赵峥与这位博士聊的非常投缘并约好了见面时间。

也许是赵峥最近的努力感动了老天爷,在两个月没有任何进展的前提下突然好事成双成对的找上了赵峥。

卢泰龙竟然主动的联系了赵峥。

一件事是在赵峥的支持下IOT的部分产品解决方案,尽管是低端产品的解决方案但也算是终于在英牧集团开单了。数额不大也就是三十多万,可对于赵峥来说也是个非常好的消息终于在英牧这个超级行业的头部客户这里插旗了!

不过这只是开胃菜,真正让赵峥激动的是接下来卢泰龙找他要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