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37:兵临城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先把路子定好

李三娃来了,他终于出院了,作为侦察连长,接下来任务很艰巨。

“三娃,我们周边的环境很恶劣,你们必须把周边的小鬼子部署搞清楚。”

“特别是庐州方向,小鬼子最少有一个旅团。”

虽然有些消息李福军知道,但是有些细节还是要查清楚。

“我最担心的一点,一旦小鬼子发现我们存在,一定会出来清剿。”

“营长,我们在周边,是占据县城,还是只占农村。”

“嗯,问得好,我这几天一直想着这事。”

“你看周边,只有庐州还算一个重点,其他县城,小鬼子兵力都不多。”

“按照小鬼子的策略,他们的重点在西边,未来很长时间兵力也都在那边。”

“营长,我们未来是在周边打游击,还是说往哪个方向发展?”

“从上面给我们的区域来看,我的想法是把边界扩开。”

“北面靠近湖区,我们要在那里新开辟一个根据地,组建一支精锐的部队。”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靠近庐州,虽然都是平原,我们不建根据地,但是要坚持游击战。”

“第三步,就是两淮,我们不仅仅在淮南活动,还要过河去。”

三娃眼睛一亮,好像明白了一点。

“大力他们?”

“时机还未到,那边也是一个重点。”

“从红石谷、湖区、两淮再到淮北,这一条线,就是我们的主战场。”

三娃现在还只能着眼一个点,完全没有明白李福军规划的整体思路。

如果,真要是能按照李福军这个思路,相当于在华东和华中之间打造了一个隔离带出来。

再加上南边的大别山阻隔,小鬼子会被完全割裂成两部分。

李福军心里也明白,说起来容易,其实很难。

区域内大部分是平原,很难挡住小鬼子围剿。

只有快速扩展实力,有跟小鬼子一个大队,甚至联队掰腕子的力量,才有可能站住脚。

“你们现在的任务非常艰巨,就像纵队的两只眼睛,一定不能大意。”

“营长,你放心,我做事靠谱。”

李三娃对李福军那是非常信服,一年多,也成长了不少。

李福军笑了,这个小子就是吉祥物,当然放心。

“营长,指挥部距离小鬼子太近了,是不是转移一下?”

“暂时到没有关系,小鬼子还顾不上我们。”

“关键是以后,我们要是发展了,对他们有威胁了,就不能放在这里了。”

“关键是你们,在外面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记住,不能再像这次,以后要特别注意。”

“牺牲,我们不怕,但要有价值,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

李福军是再三叮嘱,现在手下这几个人,都是宝贝。

原先的几个人,只有李锋还没有受伤,其他人都走了一遍鬼门关。

游击纵队这样的编制,根本就是糊弄鬼,他就是个上校。

那些大队长都是少校,最多能算营长,跟其他纵队不能比。

当然,有些部队虽然也称为游击纵队,但是级别很高。

“我听你刚刚说的那句话很有意思,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不知道在哪里听说过?”

李福军心里一动,马上不动声色的换了一个话题。

“我就是觉得不能白白牺牲,太不合算。”

“听你的口音,好像是江城周边人?”

“我从小在襄阳长大,十几岁到的江城,待了几年。”

“襄阳,好地方,山清水秀,养人。”

李福军不是木头,跟人打交道也能聊得来。

果然,朱槿嘴边露出了微微笑容,谁都想听好话。

“我听说,襄阳有个老先生,朱孝昌,很多人称他为三十年来最有学问的国学大师。”

“我在家里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跟我们说过很多次。”

“你也姓朱,还真是巧了。”

李福军是没话找话,印象中好像有这么一位,就顺嘴聊了出来。

“是巧了,我认识朱老先生18年了。”

李福军笑了,听这话的意思,哪里还不明白。

“你是老先生的孙女?”

“不是。”

李福军一愣,朱槿这一句回答好干脆。

“不好意思,我就是一说,你别见怪。”

看小姑娘的样子,肯定认识,但是有点不一样的味道。

有些话明显不能再说了,他只能再换了一个话题。

“你为什么想学医?”

“也没有什么,我出生的时候,不安定,长大了,还是一样。”

“家人就说,乱世,做个医生,救死扶伤,也是积德。”

这句话,李福军也赞同,乱世,学医还真是最正确的选择。

“学医是不是很难?”

“不是难的问题,是太复杂。”

“举个例子,表面上看起来,李三娃的伤比你严重,肠子打断了,脾脏都摘除了。”

“可是,实际上,你比他严重,机枪子弹从你的腹部打进去,在里面的伤害更大。”

“不让你出院,就是因为这一点。”

李福军脸色一红,他确实以为自己伤的不重,李三娃都出院了,怎么自己还是不行。

他真的以为是院长特意留他多待一段时间,结果想错了。

看来朱槿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只是一直没说。

“我身体不是比三娃好很多?”

“李三娃的伤都是明着的,只要痊愈了,就没事。”

“你,不一样,人体有些地方很复杂,连带伤,根本看不清。”

李福军点点头,不得不承认,朱槿说的对。

“好,我认错,以后听你们的,你们要我什么时候出院,我就什么时候出院。”

“哦,怎么了,不闹着出院了,想通了?”

“我这刚刚叮嘱他们要保存自己,自己马上就违反,哪里还有脸。”

李福军也很光棍,想起刚才的话,干脆自己挑明了。

“哎,这就对了,好好听话。”

朱槿放下手里的书,拿着盆子出去了。

接下来几天,好消息不断传来,首先是三大队三连成功伏击小鬼子三辆运输车,缴获大批物资。

这次最好的一点,是缴获了大批子弹,尤其珍贵。

再就是一大队伏击小鬼子一个运输队,缴获了大批粮食。

接着一大队再次伏击小鬼子运输队,缴获了一批棉衣。

游击纵队四处出击,把小鬼子打得不轻。

很快,周边新出现一支渝都部队的消息就传到了小鬼子司令部。

说起来,也巧了,他们所在的地方,正好是江城指挥部和钟山指挥部的中间地带。

江城指挥部忙着西部战线,还真无法调出部队。

钟山讨论后,立即给庐州独立混成13旅团发报,命令他们出兵围剿。

13旅团的旅团长尾齐春立即下令,抽调57大队,清剿龙井沟。

小鬼子独立混成旅团一般下属4个或者5个大队,人数在千人左右。

57大队先驻守在北郊八斗,后来到了庐州西50里的官厅。

要庆幸一点,现在大部分是小鬼子,汉奸有一点,伪军很少。

比如庐州,投降小鬼子的只有上千人,仅仅作为治安用。

所以,这次出兵,都是小鬼子,甚至连后勤都是。

一天不到,小鬼子就到了山脚下的苏家埠。

别看小鬼子接到汉奸报信,知道游击纵队的大概位置。

但是他们也清楚,大别山太大了,想要一下子找到游击队,不可能。

按照清剿计划,57大队从东向西,沿着霍山方向进行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