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朱翊钧的野望
见众人没有反应,隆庆帝便示意冯保叫起。
还是朱翊钧第一个痛哭高呼道:“儿臣谨遵遗诏!”
其他人也跟着喊:“臣妾/臣等谨遵遗诏!”
隆庆帝见众人起身后,缓缓道:“遗诏正本由司礼监保管,副本由陈皇后、李贵妃,内阁,皇史宬分别保管。”
说完这句话,隆庆帝缓了半天才又继续道:“另抄密件存于孝陵神宫监,由守陵太监曹宪看守。”
然后慢慢的看向每一个人,良久才又道:“日后若遇娇召,可直奏凤阳留守司!”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大变!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防着日后有人想要改动遗诏啊!
张居正又迅速的看了一眼冯保,见冯保还是没有什么反应,就又垂下了头。
朱翊钧带头道:“儿臣遵旨!”
“臣妾/臣等遵旨!”
众人又都齐齐跪倒。
这次隆庆直接挥挥手,让众人退下了。
待到众人退下后,隆庆帝对朱翊钧招了招手,朱翊钧赶紧跪到了御榻前,握住了隆庆帝的手。
隆庆帝的手比早上的更凉了几分,朱翊钧知道,隆庆帝也就在今晚了。
隆庆帝望着年幼的儿子,眼神中满是不舍与担忧,抬手轻轻抚上朱翊钧的头,气息微弱却又语重心长道:“皇儿!父皇能为你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靠皇儿自己了。”
朱翊钧用力点头,眼中含泪,声音带着坚定:“父皇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您的期望,当好这个皇帝。”
隆庆帝听了,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思绪却飘回到自己这几年的帝王生涯,又想起父皇嘉靖帝,不禁感慨万千:“皇儿啊,这皇帝之位,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如坐针毡,个中滋味,实在难以言表。”
“不过皇儿你比你父皇强多了,你父皇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绝迹是想不到这么多的。”
隆庆帝一想到他和朱翊钧一起草拟的那份遗诏,心里就激动高兴的不行。
刚才他可是看见了,当众人听到他要当众宣读遗诏时的那个表情,可真是精彩极了!
再后来又听到遗诏里的内容之后,那几个平时最喜欢和他作对,唱反调的老臣,脸色都变了。
看着那些大臣们吃瘪,也就是他现在的身体不允许,不然他一定要站起来,叫生“好”!
自从他当了这皇上,都不知道多久没有如此畅快过了。
他顿了顿,剧烈咳嗽几声,才接着说道:“当年你皇祖父嘉靖帝,多年不上朝,并非是他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实在是这朝堂局势太过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争斗不休!”
“那些文臣,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实则各怀鬼胎,为了各自的派系利益争得你死我活。”
“完全不顾百姓的生死,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得失!”
“你皇祖父他以一人之力周旋其中,何其艰难!稍不留神,便会被这些人牵着鼻子走。”
隆庆帝神色落寞,回忆起那些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仍心有余悸。
“为父即位以来,也想有所作为,革新吏治、推行新政。”
“但是为父的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因为一旦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必将招来他们的疯狂反对。”
“有时候明知有些决策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却因为各方掣肘,难以施行。”
“不得不妥协,退让!这便是身为皇帝的身不由己啊!”隆庆帝眼中满是无奈与苦涩。
“如今为父将去,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
“这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你年纪尚小,日后在这朝堂之上,定要万事小心!”
“还有用人定要谨慎,切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决策也要果断,不要犹豫,但也不能盲目冲动。”隆庆帝紧紧握着朱翊钧的手,目光中满是忧虑。
朱翊钧听着隆庆帝的肺腑之言,心中五味杂陈。
看着眼前病榻上憔悴又忧虑的隆庆帝,他的心中一阵的酸涩。
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段历史的走向,也深知即将面临的重重挑战。
作为后世熟知这段历史的旁观者,此刻他正以当事人的身份见证着大明王朝的权力交接。
对于文臣集团,他有着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清醒的认知。
在他看来,这些饱读诗书的士大夫阶层表面上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实则早已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他们以“清流“自诩,却在党争中无所不用其极——张居正的考成法刚推行便遭到集体抵制,海瑞的均田令尚未实施就被舆论围剿。
这些掌握着科举与舆论的精英们,早已将儒家理想异化为权力斗争的工具,形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朋党政治。
回顾隆庆帝的执政生涯,朱翊钧既感同情又觉无奈。
这位帝王试图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平衡朝局,却在文官集团的集体博弈中步步退让。
他推行的“隆庆开关“虽让白银流入国库,却因触动海商利益集团而被迫中途搁置。
同样的整顿漕运的改革方案,也在户部尚书的消极应对中不了了之。
朱翊钧深知,这位性格温和的帝王并非缺乏改革决心,而是在文官集团编织的巨大罗网中难以施展拳脚。
以至于在他执政的后几年,沉迷于后宫,无心主政。
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朝臣,对文官集团的抗争和无奈?
提及那位数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朱翊钧的思绪更加复杂。
这位道教皇帝前期展现出惊人的政治手腕,通过“大礼议“之争重塑皇权权威,又以严嵩为刀制衡清流集团,让朝局一直稳稳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但后期沉迷炼丹修仙,放任严嵩父子贪腐横行,使得帝国财政濒临崩溃。
这种“帝王心术“虽暂时维持了皇权稳定,却埋下了党争加剧的隐患。
朱翊钧明白,嘉靖帝的统治艺术如同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朱翊钧的记忆里不断闪现着万历朝的种种弊端:张居正改革的半途而废、国本之争的持续内耗、萨尔浒之战的惨败......
这些历史教训此刻化作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
朱翊钧握紧隆庆帝逐渐冰冷的手,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他要打破这个“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怪圈。
既要用雷霆手段整顿吏治,也要以制度创新来重建权力平衡。
可能这正是历史交给自己的特殊使命。
那就是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开辟新的航道。
朱翊钧出了正殿,站在乾清宫的台阶之上,望了一眼高悬在空中的红日,心中油然的升起了一阵豪迈之情。
快了,只要过了今晚,这个伟大的帝国就将由自己主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