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利润
“好的。”袁学文点了点头。
“相信你也知道,我们是和供销社、物资局三方合营。”张进说。“除了供销社、物资局这两个大股东之外,我个人在收购站占三成股份。”
“没错,你在收购站项目上投入不少金钱和精力,这些我都看在眼里!”
袁学文回应。“收购站能有今天,离不开你的支持。”
“学文谬赞了!”
张进顿了片刻后说。“你也知道我的杂事特别多,生产队、公安、医疗几条战线连续作战,精力实在顾不过来,因此收购站的日常事务都是你在处理。”
“张兄既然没有把我当外人,我也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袁学文顿了片刻后回应。“当初你推荐我来收购站工作,我本来不太乐意;我一个大城市来的初中生,怎么说也算得上是文化人;骑个自行车走街串巷到处吆喝收破烂,心里确实感觉有点羞耻!”
“我明白!”张进点了点头。“所以我早就跟你说过,最重要的是要过心理关;如果带着情绪做事,是做不好的!”
“没错!”袁学文回应。“后来,我才发现这份工作其实挺适合!”
“哦,怎么个适合法?”
“我的父母都喜欢鉴赏古董,受他们的影响,我对古董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袁学文眸中露出激动光芒。“我记得爹曾经跟我说过,古董就是现代人了解古代的一扇窗口,可以从中领略到秦汉时代的古朴之美;盛唐时期的雍容华贵,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两宋时期的纤细秀丽……”
“他说的很好啊!”张进面露赞赏表情回应。“你爹还说了什么?”
“爹还提过大明,大明在种花文明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五代时契丹崛起盘踞燕云之后,中原政权便一直未能收复这个天然屏障!由此导致北宋亡于金人,南宋亡于蒙人的悲惨结局;至元末时期,曾经创造过汉唐盛世的北方大地几乎完全胡化!”
袁学文补充。“重开日月天的明太祖重新制定仪冠礼乐制度,是对蒙元倒行逆施的一次纠正,这种文化上的正本清源,也反映在了古董上;金丝翼善冠、宣德炉都是颇具明代特色的文物!”
“看来,令尊对古董颇有研究!”
“兴趣就是我工作时最好的动力!”
袁学文回应。“不管你在不在,我都把收购站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
“没错,干工作就是要有这样的责任心!”张进顿了片刻后说。“我想从个人的三成股份中拿出一成给你,作为对你辛苦一年的回报。”
“我不能接受你的慷慨馈赠!”袁学文摇了摇头。“我跟着你学到了不少知识,还有工分可拿,这样的待遇已经很优厚了!”
张进明白袁学文所言非虚,此世不同于后世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后世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海量信息,渠道畅通;而此世由于资讯不发达,技术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
俗话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手艺人轻易不会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他人,学徒们往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甚至要帮师父无偿工作几年,才能学到技术。
正所谓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这种师徒相处的模式!
像张进这样毫无保留,不光送徒弟上马,还要扶上一程的师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学文,我没有把你看成弟子,而是把你当成创业伙伴!”
“创业伙伴是什么?”
张进解释。“类似于战友,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
“我明白了!”
“只要是企业,都有着利润的要求,我们收购站也不例外!”
张进顿了片刻后说。“供销社给我们提供了经营场所,由于是刚开业的缘故,暂时也没有要求我们分红,也没有找我们收取租金;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能高枕无忧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袁学文点了点头。“长期不盈利,恐怕收购站也维持不下去。”
“对了,就是这个道理!”张进面露赞赏表情。“我把股份给你,就是希望你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多考虑一下如何把收购站经营好!”
“哦,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跟你说说。”
“好啊,你说吧。”
“我们可以在本地收购一些土特产,然后卖到别的地方。”
袁学文顿了片刻后说。“我比较过四九城与本地的物价,发现这里面存在很大的差价,利润相当可观!”
其实袁学文能想到的,张进也想到了!
此世不像后世电商网络那么发达,他可是有随身空间之人,把土特产藏在空间里,谁也发现不了!
但张进也明白,他有空间外挂之事,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确实是收购站的一个利润增长点,但如果想要运转此事,光以收购站的名义恐怕不行!”张进回应。“还须要把我们的两个母公司拉进来!”
“你说的是物资局和供销社?”袁学文询问。
“没错!”张进看了看日历。“年前只怕是来不及了,过完年以后,我就和袁兄一起来运转此事!”
“好的,还有一事我想跟张兄分享。”
“哦,什么事啊?”
“我这几天也没有在家闲着,走街串巷倒也有些收获。”
袁学文拿出一枚硬币递给张进,张进认出这是银圆。
银圆又称银币、洋钱,龙元等,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明朝万历年间,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铸造的银币逐渐流入;但在当时,银圆只在文人雅士之间把玩,并没有作为一种货币工具。
我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白银的艺术价值。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用银子制作首饰。
秦朝统一天下却二世为亡,汉代银器数量激增,制作工艺也有大幅提升。
东汉末年是三国,经历魏晋南北朝三百年战乱分裂之后,隋朝再度统一,隋文帝本已经给接班人打好了雄厚根基;可天意弄人,他选择了杨广作为继承人;杨广三征高丽,开拓大运河,耗尽国力,弄得民不聊生、烽烟四起;最终不仅杨广死于非命,隋朝步了秦朝后尘,历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