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习惯为什么会形成
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机勃勃、纷繁复杂又瞬息万变的世界,每天不断被海量信息争抢注意力。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发挥人的能动性,我们依靠自身的感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感知外部世界和周遭的一切。这就形成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感官的确非同寻常。记得我在20岁左右时曾听过一次关于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人类生物学讲座,当场就激动得热泪盈眶。人体自身的内在功能及其与外界的交流实在太奇妙。
例如,我们的眼睛每秒钟可以接收超过百万字节的数据,这相当于阅读500页的信息。我们的耳朵能听到100米外的大喊大叫声,也能听清10米外的窃窃私语声。当我写作这些文字时,我的耳边就一直萦绕着洗衣机的轰隆声、窗外的雨声、小鸟的鸣叫声、蟋蟀的唧唧声,还有我敲击键盘的声音,以及小狗梅西在我脚边打盹时发出的可爱的鼾声。
只要闻到一点点熟悉的味道,就能瞬间勾起我们儿时的记忆。我们的皮肤中有400多万个神经末梢,为我们传递温度、压力、触感和疼痛等重要信息。
我们根本无法同时处理接收到的全部信息,于是大脑就发展出有效的方法过滤、解释和响应我们的感官提供的这些海量信息。很大程度上,这个过滤系统是我们自身通过告诉大脑(有意识或无意识)对自己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且相信什么、害怕什么、专注什么而形成的。
如此一来,大脑就会将关注重点放在我们已知或重视的事情上;放在那些令我们心生愉悦、能获得更多奖赏回报的事情上;放在危险的和可能伤害我们的事情上;放在不同寻常的、有趣的和新奇的事情上。大脑过滤系统意味着我们每秒钟通过感官接收到成千上万比特的信息,但每次能有意识加以处理的只有3~4比特的信息。[1]
大脑很容易出现信息过载,导致对显而易见的信息视若无睹。我们通过感知力和注意力体验世界。感知力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注意力则帮助我们专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碎片。那些不必关注的次要信息就会被转移到大脑的潜意识与习惯性区域。我们依靠习惯维持一天的高效率。抓起你的车钥匙,把车倒出车道,导航去上班——经过不断重复,大脑就会将这些动作转变成自动化习惯,并且越来越流畅而不容易出错。
正如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建议的,人们可以利用习惯的自动化确立优势。我们让潜意识承担更多任务,就能将意识解放出来去专注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一个几乎没有任何习惯的人将会为不知如何做决定而备受折磨。因为他们做每件事都需要有意识地思考和努力。
习惯是我们的神经网络“记住”重复情境的方式,当我们遇到那样的环境,习惯就会被触发。我们也可以将习惯视作大自然应对世界内在混乱与无常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