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半神半人文化中的姜太公姜子牙
剧本中多次出现过半神半人的文化,记载在中国古代的商周之时,就人神同在,流下了半神半人的文化,在一些出土的古文物中也有反映,但年代久远,很多事情都忘记了,不过有一本小说封神演义,却有记载。人们在意于当时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战争,其实,抛开尘封的表面历史,人们会发现,心性心态决定了这个历史文化,包括战争的起因及中间的过程,与半神半人的心态有很大关系,例如妨嫉心,申公豹对姜子牙的妨嫉,就左右了局势的走向。
《封神演义》讲述了周朝兴盛与商朝覆灭的故事,其中,姜子牙作为周朝阵营的核心人物,在封神榜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他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他的师兄弟申公豹,这位聪颖却充满妒嫉之心的修道人,为了自身利益与妨嫉心态,百般阻挠姜子牙,制造重重险境,甚至为商朝助阵,成为姜子牙通往成就大道的最大障碍。这个故事深刻揭示了妨嫉心的危害,也为后世人们敲响了警钟。
---
###一、申公豹的妨嫉心初现
姜子牙和申公豹同出昆仑山元始天尊门下,二人虽是师兄弟,但性格却截然不同。姜子牙勤恳温和,修为虽不及师兄弟们出众,却深得元始天尊的信任和指点。而申公豹则极具天赋,资质优异,法力更是高深莫测,但其心性浮躁,争强好胜。申公豹一直对姜子牙的学识不屑一顾,心底充满了妨嫉,尤其是当元始天尊决定让姜子牙下山辅助周王伐纣,并授予他封神大任时,申公豹的妨嫉心愈发强烈,甚至萌生出对姜子牙的怨恨。
申公豹自认为自身才华更胜姜子牙,而元始天尊却没有选择自己,这让他难以接受。他对姜子牙说:“师弟,你有什么能力,竟能担当起封神重任?”姜子牙面对师兄的质疑,只淡淡一笑。申公豹则更加不满,暗下决心要给姜子牙制造阻碍,甚至要让他在封神榜上失败。
---
###二、申公豹百般阻挠
为了阻止姜子牙成就封神大业,申公豹走上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他不仅不帮助师门,还选择支持昏庸的商纣王阵营,开始积极为商朝效力。申公豹利用自身法术四处招兵买马,甚至动用妖魔鬼怪来对付姜子牙与西周大军,意图用各种障碍击溃姜子牙的意志。
在一次战斗中,姜子牙带领西周军队攻打朝歌,申公豹暗中使计,召来大批妖魔前来助战。妖魔们施展幻术,使得西周军心浮动,士气低迷,几次差点让姜子牙失利。申公豹的种种作为并非出于对商纣王的忠诚,而是出于对姜子牙的妨嫉,他想用一切手段来破坏姜子牙的封神事业,以此满足他内心的不平与妒嫉。
---
###三、申公豹的激将法与姜子牙的冷静应对
申公豹见妖魔诡计未能成功,又换了策略。他直接前去挑衅姜子牙,以激将法让姜子牙出招。申公豹对姜子牙说道:“姜子牙,想当年你不过是昆仑山上的无名小卒,今日却担起封神重任,我看你不过如此,怎能担此重任?”姜子牙冷静地回应道:“封神之事乃天命所归,并非我个人能力所及。师兄你若对我不满,大可自行去见元始天尊评理,又何必助纣为虐?”
申公豹见激将法失效,更加恼怒。他故意挑拨姜子牙身边的将领,使得西周军中内讧不断。无论姜子牙如何善良、宽厚地劝告,申公豹的妒嫉心与不满情绪却丝毫未减。
---
###四、妒嫉之心终酿悲剧
申公豹的妒嫉心不断膨胀,促使他越发偏执,陷入了无止境的争斗中。他不惜为商纣王奔波,甚至联合了商朝的诸多反派法师,如闻仲、邓九公、闻太师等人,一次次设下圈套,意图将姜子牙及其西周大军困于绝境。然而,妨嫉心蒙蔽了申公豹的智慧,最终反而害了自己。他为此耗尽了自己的修为和气运,导致自己心智变得更加扭曲,甚至失去了对道义的基本信仰。
在决战的最后关头,申公豹为了一己之私,冒犯元始天尊,妄图推翻师命。最终,他的妨嫉之心与恶念遭到惩罚,不仅法力尽失,灵魂也在轮回中无望漂泊。临死前的申公豹依旧未能醒悟,他在最后一刻仍满怀怨愤地质问姜子牙:“为何是你,而不是我?”姜子牙则平静地答道:“天命难违,你我各自有命。”
---
###五、妨嫉心的教训:从申公豹之死谈妨嫉的危害
申公豹的妨嫉之心不仅害了自己,也对他人造成了极大影响。他本有才智和修为,若能冷静下来,与姜子牙共同扶助天命,他或许会在封神大业中成为重要的一员。然而,妒嫉蒙蔽了他的心智,让他步入歧途,最终自取灭亡。申公豹的故事让人深刻意识到妨嫉心的危害,它会让一个人迷失方向,甚至不惜伤害他人,最终毁了自己。
妨嫉心的背后是对权力、地位的过分执着,无法容忍他人的成功。申公豹的一生在不断追逐,最终失去了道义与自我,彻底沦为反派。这一结局不仅是封神榜中必然的安排,也是对于妨嫉心的一次深刻警示。
---
###总结:申公豹之妒与姜子牙之善
《封神演义》通过姜子牙和申公豹之间的对立,为世人展示了妒嫉的可怕后果和宽厚善良的重要性。申公豹被妒嫉蒙蔽,走向了极端,最终反被天命所弃。而姜子牙则通过冷静、宽容的态度,顺应天命,成就了封神的伟业,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姜子牙与申公豹的故事提醒我们,道德品质远比个人的才华、地位更为重要。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需谨记妒嫉之心的危害,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的修为与道义。妒嫉心,特别是权力的妒嫉,危害更大,因为权力的妒嫉会利用权力来排挤甚至迫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