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自动化运维:Shell与Ansible(微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在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架构中,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为软件开发、容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领域提供了基础支撑。2021年,开源第一次被写入《“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开源操作系统以基于Linux内核的各种操作系统为主,开源社区是Linux操作系统的创新源泉和主要的开发场所。IT企业纷纷拥抱开源,华为、阿里巴巴、英特尔、红帽、IBM成为Linux开源的引领者。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字经济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中,开源Linux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IT的开发和部署,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服务器、网络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自动驾驶的首选操作系统。Linux是当下全球影响最广的开源软件项目之一,基于Linux内核衍生出CentOS Stream、Fedora、红帽企业Linux(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Debian、Ubuntu等多个操作系统版本。目前,国内知名的开源操作系统有openEuler、OpenAnolis、openKylin、deepin、OpenCloudOS等。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急速增加,IT运维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IT运维团队需要快速行动、管理日益复杂的IT环境并适应新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从早期的Linux Shell脚本自动化到目前流行的Ansible自动化运维,实现大规模系统运维、容器、云原生应用和安全防护的自动化,是未来IT专业人员的必备技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将Linux操作系统自动化运维、网络系统自动化管理、DevOps开发运维等相关课程纳入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点,编者根据多年的开源Linux操作系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系统课程的教学和企业实践经验,以及IT网络系统管理、云计算、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的指导经验,从Linux操作系统初学者的视角出发,将复杂的Linux Shell编程和Ansible自动化运维技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实际场景,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结合丰富的企业实例和微课,使读者可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Shell脚本编写和自动化任务管理的技能。

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1)在编写过程中引入了红帽认证工程师(Red Hat Centified Engineer,RHCE)和华为认证openEuler工程师(HCIA-openEuler)等认证考试的相关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以企业真实项目为素材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和1+X证书制度相融合,书证融通、课证融通。

(2)本书以项目为导向,以“培养能力、突出实用、内容新颖、系统完整”为指导思想,讲解在Linux操作系统自动化运维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读者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3)本书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理实结合”“任务驱动”的双元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和“三教”改革的要求,明确素质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网络经纬”阅读模块,弘扬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本书的参考学时为64学时,建议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书中涉及的项目可以在RHEL、CentOS Stream、华为openEuler,以及麒麟openKylin等开源Linux操作系统中完成,各项目的参考学时如下。

学时分配表

本书由杨寅冬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和定稿,由张友海、王飞、朱晓彦和顾伟任副主编。张友海、王飞、朱晓彦和顾伟编写了项目1~项目4,王国庆、胡春雷、孙茜编写了项目5~项目7,杨寅冬编写了项目8~项目12。许建军、葛伟伦、张林静、熊友玲、许多飚、梁中义、张成、吴伟参加了编写工作。特别感谢红帽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基北盛(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为本书提供的教学项目与技术支持。

为方便读者使用,书中全部项目的源码及电子教案均赠送给读者,读者可登录人邮教育社区(www.ryjiaoyu.com)下载。

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及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恳请读者一旦发现错误,于百忙之中及时与编者联系,以便尽快更正,编者将不胜感激。编者电子邮箱为214542185@qq.com,微信号为19956537306。用书教师可加入本书QQ群(群号:770292430),与编者及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和探讨宝贵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编者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