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2章 《玉函》
晨雾未散时,八株千年银杏的根系已在地底苏醒。这些存活了十二个世纪的古树将虬结的根脉探入庵墙基石的缝隙,粗粝的树皮与青砖在晨露浸润下呈现相似的深褐色。某处被树根顶裂的墙垣下,露出前朝工匠修补时填入的碎瓷片。
枝叶间漏下的光斑在金瓦上颤动,惊醒了檐角铜铃的残梦。当值比丘尼穿过碑廊时,芒鞋踏过被树根拱起的石砖,那些来自万历年的刻字在根系挤压下产生了奇异的变形,倒像是古树在经文旁添了句偈语。
周三李修崖翘了周三唯一一节课,来到了弗口县的云隐禅院。
“崖子,逃课来尼姑庵?”
“我没你让你来啊,还有,放尊重点,叫尼师庵。”
“小清璇来了,我就来呗。”
“师傅,来这干什么?”
“玩呗。”
“那您可以去峨眉山呀。”
“下次有机会去。”
“小清璇,我去我去。”
李修崖带着心事,只顾匆匆赶路,不像身后叽叽喳喳的两人,不一会就落了两人好远的身位。
低头匆匆赶路的李修崖,不小心撞到了一位行人。
“对不起,抱歉。”
李修崖不断的道歉,抬头看向所撞的的人后,他愣了几秒。
“施主,不记得我啦?”
“哈哈,活佛,是您啊。”
这是李修崖去蒙阴山游玩时在车站指点迷津的老僧人。
“施主,活佛不敢当,鄙人法号圆德。”
“圆德大师,小子叫李修崖。”
“施主,既然出来了,别光顾着赶路啊。”
“大师,小子我责任在身,耽搁不得。”
“不不不,急于求成则不成,不妨陪我走一段。”
“荣幸之至。”
那僧人慈眉善目地看着李修崖,问道:“有什么疑问,大可提出。”
“大师,这是尼师庵,您来这?”
“哎呦,您敲我头干什么?”
“满脑子瞎想,我受邀交流佛法。”
两人行至大殿门前,僧人看着大佛施了一礼。
“修崖小友,你想找什么?”
“啊?您怎么知道?”
“相由心生。”
“我想去藏经阁,去看看琉璃龛。”
“阿弥陀佛,在南方,去吧。”
“好的,那,大师,就此别过。”
圆德看着李修崖的背影,笑了笑。
“圆德师兄,您在笑什么?”
“静安师妹不必在此迎接。”
“师兄,此人天庭饱满,背了好大的功德。”
“从善积德,本就如此。”
“可……”
“不可言,不可言,随缘去吧。”
“阿弥陀佛,师兄,请了。”
“师妹,请。”
“对了,师妹,给他行个方便吧。”
“本该如此。”
藏经阁立于寺院南崖的天然石台上,十二根酸枣木立柱深深扎入岩层。这些取自当地山林的木料经过七道桐油浸染工序,在晨昏交替时会泛起琥珀色的微光。阁顶鸱吻吞脊处嵌着映着阳光的琉璃宝匣。
李修崖抬脚踏过门槛,进入了藏经阁。
阁内十分寂静,由于是周三的原因仅有一尼师在守阁。
“师父,我想参观一下,打扰了。”
“施主言重了,请。”
“敢问师父,这琉璃龛哪座是第五龛。”
“施主随我来。”
李修崖仅仅跟着那位尼师,连走路也收了几分声音。
“施主,这便是,这里的东西是禁止翻阅的。”
“好的,尼师。”
李修崖看着巨大的琉璃龛,有些懵,来回不断的寻找着,有些看花了眼。
“这丫的怎么找?对了,云卷青峰锁玉函,玉函”
李修崖来回寻找,找完第一层找第二层,终于在第三层的位置找到了一本名为玉函的经书。
李修崖刚想伸手去拿,突然想起了刚刚尼师给出的警告,缩回了举起的手臂。
李修崖刚想询问那位尼师是否可以拿下来看看,就听到了那位尼师的声音。
“师父,师伯。”
两位大师点了点头,走进了藏书阁。
“师妹,她……俗事未了,怕……”
“阿弥陀佛,希望她自己可以想通吧。”
李修崖看到了圆德,似乎看到了救星,赶忙过来。
“大师,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
“哦?什么忙?”
“那个,我想借阅一本经书,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那你需要问我身边这位。这位是主持,静安大师。”
“大师,可否借阅经书?”
只见圆德向静安点了点头。
“小友与我佛有缘,所有经书大可翻阅。”
“多谢。”
李修崖急匆匆地就跑去了他刚才发现经书的位置。
“师兄,这小子还是个急性子。”
“哈哈,他还年轻,做什么风风火火的挺好,总不能十几岁,做什么暮气沉沉。要不要去看看他在找什么?”
“哈哈,原来师兄也好奇,同去,同去。”
两个人站在李修崖不注意的远处,看着李修崖取下的《玉函》。
“玉函?师兄,我们佛门有这本书?”
“这是你的地方,你都不知道,你问我我问谁去?”
“等等,我好像有点印象。”
“哦?”
“几年前来着,有个男子,送来了一匣子,这匣子经书状,这本经书状的匣子上落了一把锁。”
“这男子说让我替他保存这个匣子,他说以后有后人来取。”
“还给我一首诗,说后人凭此诗取物。”
“他还让我一定要放在第五龛,我当时也没想什么,就按他说的做了,这是那男人的后人?”
圆德陷入沉思,问道:“师妹为何相帮?”
“这,师兄,我看那人是背负黎明百姓之人,是大慈悲之人,我觉得帮了,便是大功德。”
“那不必为此疑惑了,随心结因,随缘结果就是了。”
李修崖拿到经书的时候,看到上面落了一把锁,又又懵了,好消息是找到了,坏消息是没钥匙。
李修崖恨不得找块板砖,给这锁一个痛快。
“阿弥陀佛,施主,遇到什么困难了?”
“静安大师,您有钥匙吗?”
“此非吾寺之物,自然没有。”
“那,好吧。”
“修崖小友,开锁一定需要钥匙吗?”
“圆德大师,我也想用砖头的,可是,这不是我的东西。”
“那你问问怎么成为你的不就行了。”
“对呀,静安大师,我想……”
“那,小友,对首诗吧。”
“静安大师请讲。”
“云卷青峰锁玉函,隐入琉璃第五龛。”
“禅钟数尽檐头雪,寺门勿锁待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