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晋,权臣之路,从太和四年开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31/50787131/b_50787131.jpg)
第135章 震动
自从她成了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司马岳死后,当年不过两岁的儿子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
皇帝年幼,自然是由升格为太后的褚蒜子临朝称制,在这个阶段谢家开始逐渐起飞。
不久后,她的舅舅谢尚成为豫州刺史,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
公元357年,褚蒜子还政儿子,同时谢尚去世,谢家的继承人谢万北伐大败而归,褚蒜子也不执政了,谢家遭遇严重的危机。
谢家的危机时刻,纵情声色,游山玩水的谢安被迫出山。
谢安出山后先是担任桓温的司马。
“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
《晋书·卷七十九》
也就是说,谢家走的是当时已经崛起的桓温的门路。
原因就在于朝中无人了。
公元361年,晋穆帝司马聃去世,晋哀帝司马丕上位,褚蒜子再次临朝称制。
以此为契机,谢安从桓温那里出来: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顷之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晋书·卷七十九》
一个“顷之”,便让谢安直接就成为了中枢核心的吏部尚书兼中护军。
从桓温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
这步步高升,这明显是褚蒜子操作的结果。
谢安的上位之路很明显了。
故而,二人之间关系亲近,绝非君臣之间那般简单。
“大司马所言不无道理。陛下的行为确实有失天子之德,但若要废立,兹事体大,不可草率决定。”
庾柔见状,急忙上前一步,跪地说道:“太后,废立之事非同小可,不可轻易决断。陛下虽有过错,但也并非不可挽回。如今大司马兵临城下,若贸然废立,恐引发更大的动荡。”
王彪之也附和道:“庾大人所言极是。太后,还请三思。”
郗超却不以为然,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太后:“太后,大司马此举乃是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陛下无道,若不废立,大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王坦之则保持着沉默,他在观察着局势的发展,心中盘算着自己家族的利益。
顾宣望向谢安,只见对方长叹一声,面露沮丧之色。
大晋自司马睿南渡以来,命运多舛。
风波不断,难有安宁之日。
本来,大可利用江左基业,励精图治,以图振兴,奈何前有王敦、苏峻之乱……纷争不绝,内耗不断。
虽然北伐不断,胜负皆有,收复大量国土,也曾收复洛阳,但受制于各方掣肘,不得不将战果拱手想让。
如今桓温掌握九州权势,欲行废立之事。
西边那位雄主已经磨刀霍霍,代国、凉国、燕国谁能抵挡秦国兵峰?
如此下去,真不知未来会发生什么。
大晋危矣!
褚蒜子沉默良久,缓缓开口道:“此事重大,需从长计议。”
郗超见状,知道不能逼迫太甚,此番已经达到最初目的,念及与此,当即沉声说道:
“兹事体大,的确需要从长计议,但是,眼下有一桩事迫在眉睫,还望太后下令将淫乱宫闱相龙、计好、朱炅宝三人拿下,以正宫规!”
褚蒜子手指敲打着手背,无力道:“将这三人拿下!”
很快,侍卫去而复返。
三名美貌不输于女子,身体修长,长相阴柔的美男子,在侍卫的押解下,一路嚎啕大哭,此刻见到褚蒜子,纷纷跪地求饶。
“太后饶命!”
“奴婢冤枉!”
“太后开恩啊!”
“..........”
殿内气氛压抑,三名美男子的哭求声回荡在空气中,却无法打动在场众人的心。
郗超冷哼一声,面露厌恶之色,一甩袖袍,沉声开口:
“太后圣明,果断处置淫乱宫闱之人,正宫规,肃朝纲,实乃大晋之幸。臣恭贺太后,愿太后凤体康健,福寿绵长,愿我大晋中兴昌盛。”
“这三个逆贼臣带回去向大司马复命,废立一事非同小可,太后考虑一晚也是应该,臣告退。”郗超神色肃然,沉声说道。
而此时,宫殿外大量大臣仍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他们不知道崇德宫内的商议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也不知道大晋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烈日炎炎。
于崇德广场上等候多时的一众大臣,有眼尖的见到郗超从崇德大殿出现,顿时小跑过去。
“郗大人!”
“郗参军!”
“.........”
郗超拱手示意,神色喜不自胜,当下开口道:“这三人淫乱宫闱,已被太后下令拿下,郗某先走一步,禀报大司马知晓。”
众人闻言,神色各异。
有的大臣面露喜色,认为此举大快人心,可正宫闱之风;
有的则忧心忡忡,担忧此事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郗超快步离去,留下一众大臣在广场上议论纷纷。
烈日依旧高悬,众人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心中只有对大晋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大晋并非没有明白人,大司马桓温此次兵临城下,绝非仅仅为了处置这三个宠臣。
恐怕还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行。
崇德殿内,气氛是凝固而压抑的。
褚蒜子坐在上首,整张脸陷入在黑暗之中,看不清她的表情。
但她的身体是紧绷着的,这个时候她也不敢乾纲独断,唯有问策群臣。
就算真的出现不可预见的大事,那也是大家共同商议的结果。
吏部尚书、中护军谢安、散骑常侍庾柔、太宰长史庾倩、侍中王坦之、仆射王彪之等人伫立两旁。
褚蒜子叹了口气,目光扫过殿内重臣,最终落在谢安身上。
谢安苦笑一声,未等褚蒜子开口,当即躬身道:“兹事体大,且容臣想想......”
谢玄昂首挺胸,生怕褚蒜子看不见。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褚蒜子直接掠过,看向其他大臣。
顾宣微微躬身,眼前这些都是名流千古,大晋肱骨之臣,他可不想出什么风头。
再者,这个时机,这个场合不管说什么都是得罪另外一方。
至此紧要关头,一个不慎便是九族消消乐,桓秘之死一旦被人挖出来,桓温非得发疯不可。
好在褚蒜子目光一扫而过,再次落在琅琊王氏等人身上。
“王侍中可有良策献于哀家?”
王坦之:“......”